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相同
的一项是(    )
A.徐公来,孰视之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吾妻之美我者D.暮寝而思之
【小题3】(小题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6-27 03:31: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内文言文阅读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进兵北地(掠夺、夺取)
B.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表轻微转折)
C.愿足下虑之(更加)
D.秦王必见臣(同“悦”,高兴)
【小题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用法和“秦遇将军”相同的一项是(  )
A.今闻购将军
B.太子闻
C.何厌
D.行李往来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周朝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为秦所灭。
B.“卿”,在古代是一个多义词,既是古代官名,也是对人的尊称。文中指前者。
C.“太子”,古代被确定将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的儿子,太子多为嫡长子。
D.“邑”,在古代是一个多义词,既可以指大的城市,也可以指县,也指封地。
【小题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攻魏,取宁邑,诸侯皆贺。赵王使往贺,三反,不得通。赵王忧之,谓左右曰:“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左右曰:“使者三往不得通者,必所使者非其人也。曰谅毅者,辩士也,大王可试使之。”

谅毅亲受命而往。至秦,献书秦王曰:“大王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使若无罪,愿大王无绝其欢;若使有罪,愿得请之。”秦王使使者报曰:“吾所使赵国者,小大皆听吾言,则受书币;若不从吾言,则使者归矣。”谅毅对曰:“下臣之来,固愿承大国之意也,岂敢有难!大王若有以令之,请奉而西行之,无所敢疑。”

于是秦王乃见使者,曰:“赵豹、平原君数欺弄寡人。赵能杀此二人则可。若不能杀,请今率诸侯受命邯郸城下。”谅毅曰:“赵豹、平原君,亲寡君之母弟也,犹大王之有叶阳、泾阳君也。大王以孝治闻于天下,衣服使之便于体,膳啗使之嗛于口,未尝不分于叶阳、泾阳君。叶阳君、泾阳君之车马衣服,无非大王之服御者。臣闻之,有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麒麟不至。今使臣受大王之令以还报,敝邑之君畏惧,不敢不行,无乃伤叶阳君、泾阳君之心乎?”秦王曰:“诺。勿使从政!”谅毅曰:“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诲,以恶大国,请黜之,勿使与政事,以称大国。”

秦王乃喜,受其币而厚遇之。

(选自《战国策•赵策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
B.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
C.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
D.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虚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君”是臣下在别国面前对本国国君的谦称。
B.“币物”指昂贵的礼品。币是礼品的代称,古代的玉、帛、圭、璧等统称币。
C.“平原君”即赵胜,与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号称战国四君子。
D.“受命”指听从号令,指甘愿接受赵国的领导。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谅毅在赵国的地位并不高,但是在出使秦国的时候,不辱使命,成功地完成了赵王交给他的任务。
B.谅毅随机应变。在拜见秦王的时候,他答应处处听秦王的话;但是在秦廷上,他又能处处维护赵国的利益,不被秦王所左右。
C.谅毅做事情为对方着想。当秦王提出杀掉赵豹、平原君的要求时,他认为这样做之后,会伤了叶阳、泾阳君的心,秦王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打消了杀赵豹、平原君的想法。
D.谅毅能看清秦强赵弱的事实。他巧妙地打消了秦王要杀平原君的念头,但是不得不接受秦王提出的不再让这两个人从政的建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若无罪,愿大王无绝其欢;若使有罪,愿得请之。
②有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麒麟不至。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越使诸发执一枝梅遗梁王,梁王之臣曰“韩子”,顾谓左右曰:“恶有以一枝梅,以遗列国之君者乎?请为二三日惭之。”出谓诸发曰:“大王有命,客冠则以礼见,不冠则否。”诸发曰:“彼越亦天子之封也。不得冀、兖之州,乃处海垂之际,屏外蕃以为居,而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剪发文身,烂然成章以像龙子者,将避水神也。今大国其命冠则见以礼,不冠则否。假令大国之使,时过弊邑,弊邑之君亦有命矣。曰:‘客必剪发文身,然后见之。’于大国何如?意而安之,愿假冠以见,意如不安,愿无变国俗。”梁王闻之,被衣出以见诸发。令逐韩子。《诗》曰:“维君子使,媚于天子。”若此之谓也。

注释:①诸发:战国时越国的大夫。②天子之封:天子所分封的土地。③海垂之际:接近海边的地区。④以像龙子者:用来模仿龙王的子孙。⑤避水神:使水神逃避。⑥维君子使,媚于天子:君子出使,会受到天子的宠爱。

【小题1】“维君子使,媚于天子”一句引自《诗经﹒大雅﹒卷阿》。《诗》中的风、雅、颂是按(   )来划分的。
A.不同的地域B.不同的时期C.音乐的性质D.篇幅的长短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
有以一枝梅 (______) ②以列国之君 (______) 
③客则以礼见(______) ④愿冠以见 (______)
【小题3】“梁王闻之,被衣出以见诸发”中的“被”与下列哪一句的“被”意思相同(   )
A.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
B.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送东阳马生序》
C.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
D.翡翠珠被 《招魂》
E.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
【小题4】 翻译“请为二三日惭之”。
【小题5】诸发为什么要对魏国的大臣说“剪发文身”的习俗?。

同类题4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颜斶说齐王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候,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战,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责,清静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也。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
【注】①颜斶(chù):齐国隐士。②刘下季: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大夫,食采邑于柳下,谥惠。③垄:坟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宣王不说 说:“悦”,高兴。
B.夫斶前为慕势   前:名词用做动词,上前。
C.士生乎鄙野 鄙:粗俗。
D.则再拜而辞去也   去:离开、离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王前为趋士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B.君子焉可侮哉   子亦有不利焉
C.且颜先生与寡人游 失其所与,不知
D.清静贞正以自虞   阙秦以利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齐宣王召见颜斶时让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让大王前来,惹得齐宣王很不高兴。
B.颜斶谈到砍下齐王头颅封邑万户,赐金千镒的事情,意在说明“王者”的尊贵。
C.齐宣王最终认识到随便侮辱士人是自讨没趣的做法,于是请求做颜斶的学生。
D.颜斶没有接受齐宣王要做他的学生的请求,郑重地辞王而去,回到本乡,终身不受侮辱。
【小题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事?士贵乎?
(2)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同类题5

(二)阅读《荆轲刺秦王》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先言于秦王曰:“燕王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渐离击筑,荆轲而歌    和:唱和,同声相应。
B.持千金之资物    币:礼品。
C.燕王振怖大王之威 诚:确实。
D.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比:比较。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疑有改悔 吾还也
B.皆白衣冠送之 其无礼于晋
C.嘉先言于秦王曰   谁大王为此计者
D.仆所以留者 所以游目骋怀
【小题3】翻译
(1)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2)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