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从。
B.庄则入为寿。寿:敬酒祝寿。
C.卮酒安足辞辞:推辞。
D.杀人如不能举举:全,尽。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遍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为人不忍”的一组是()
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③项王默然不应
④其意常在沛公也。 ⑤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⑥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③⑥D.③⑤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亲自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向项羽谢罪,项羽不仅原谅了刘邦,而且当天就留刘邦同他饮酒。
B.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从座位的安排上可以项羽依仗军事优势而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
C.鸿门宴上,项庄拔剑起舞,并不是为了助兴,而是要趁机杀掉刘邦。
D.樊哙闯帐,揭开帷幕在西边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坚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由此可以看出樊哙的忠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7-14 11:13: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鸿门宴(节选)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礼不辞小 让:谦让
B.我至军中 度:估计
C.沛公则车骑 置:置办,准备
D.其怒,不敢献 会:遇上
【小题2】下列句子与“大王来何操?”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
A.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C.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王曰D.沛公安在?
【小题3】下列对人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在山东时一向待人傲慢,但在项羽面前谦词卑礼,惟恐有所不至,出来未辞而觉得于礼不合,表现了他能伸能屈的性格。
B.樊哙是一员有胆有识的武将,其劝说沛公及时脱身的一席话,足见其雄才韬略。
C.沛公最后虽然得了天下,但与西楚霸王相比,全然无勇无谋,因此,在发怒的项羽面前,带来的礼物也不敢拿出,只能在逃席后托张良转送。
D.项羽虽是西楚霸王,曾取得了赫赫战绩,但是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最后终不免于失败。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按剑而曰 跽:两膝着地,上身挺直
B.刑人如恐不 胜:尽
C.先破秦入咸阳者之   王:称王
D.为大王不取也 窃:急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 非不能也,是不为
B.立饮之   拔剑切啖之
C.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诚宜开张圣听,光先帝遗德
D.故遣将守关,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然而不胜,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能言善辩,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礼有节的,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特点。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远兜远转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难怪项羽愿意听。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聞,走燕王,而数破如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寒<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菌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漸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怛①而不信 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气”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薪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注释)①怛:通“粗”,粗疏,鲁莽。②超距:军中以远距离投石为戏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B.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C.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D.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晋,指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国。春秋末,晋国被六卿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史称“三家分晋”。
B.荆,春秋时楚国别称。因有荆山,故称荆。也说,秦始皇父庄襄王名子楚,为避讳“楚”字,故改楚为荆。
C.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君王的谦称。春秋时期诸侯自称寡人,但楚王多自称“不谷”,较弱的诸侯自称“孤”。
D.《史记》,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左传》合称“前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翦计出万全,老谋深算。王翦和李信在灭楚上的不同看法源于前者知己知彼,考虑周到,后者年轻气盛,骄傲轻敌。
B.王翦顾全大局,公而忘私。不受秦王信任,王翦虽有情绪,但当国家需要时,他不计个人恩怨得失,义无反顾,领军攻楚。
C.王翦高瞻远瞩,为计深远。王翦洞悉君王心理,借秦王重用之机,多次索要土地财宝,使子孙后代无后顾之忧。
D.王翦审时度势,讲究策略。楚国举全国兵力来拒秦,王翦坚守不战,养精蓄锐,避敌锐气,寻得战机,最终大败荆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2)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   寿:拜寿B.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亡:逃跑
C.不如因善遇之 遇:款待、对待D.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良曰:“长于臣。” ②以其无礼于晋
B.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②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C.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②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D.①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②丹不忍以己之私
【小题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小题4】下面四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具告以事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以其无礼于晋D.夫晋,何厌之有
【小题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而欲救张良,虽然其人重情义,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前,他不明是非,被张良蒙骗,被刘邦拉拢。
B.刘邦是个老谋深算的人,在危乱之时不乱阵脚,他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
C.张良是善于谋略的大智者,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他与刘邦相见一事可以看出,张良是这场宴会中刘营的总导演。
D.节选的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对项羽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出,项羽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
【小题6】把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二)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相国。

廉颇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相如前进缻 前进:走上前。
B.为相国    假:代理。
C.甲上马    被:穿上。
D.使人迎之  阴:暗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赵以李牧为将而攻燕 今其智反不能及
B.赵数困于秦兵   苟天下之大
C.廉颇免长平归也 根不固而求木
D.遂秦王会渑池   臣将军戮力而攻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大长赵国志气,突出表现了蔺相如智勇双全的特点。
B.秦王不肯击缻,蔺相如以命相搏,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秦王尽管心里不痛快,也只得服从。
C.因为职位被取代,廉颇很生气并打击了乐乘,随后逃到魏国的大梁。然而在大梁住了很久,魏国并不重用他。
D.廉颇为求起用,年老强饭,一饭斗米,坐谈间“三遗矢”。使者回国后向赵王报告此事,赵王以为廉颇已经老迈不堪任用,就不再召回他了。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小题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2)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