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  拜见
B.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曾经
C.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私下
D.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逃跑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C.强而赵弱,不可不许。D.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小题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A.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B.故燕王欲结于君
C.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05 10:03: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申屠嘉,梁人也。孝文十六年,为御史大夫。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余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为人廉直,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幸,赏赐累巨万,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之。”罢朝坐府中,嘉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斩通。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曰:“汝且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孝景帝即位。二年,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变更,议以谪罚侵削诸侯。而丞相嘉所言不用,错。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①。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错客有语错,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②景帝。至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景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堧垣,故他官居其中,又我使为之,错无罪。”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至舍,因呕血而死。谥为节侯。
(节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
注:①堧(ruán)垣:宫殿的外墙,这里是指太上皇庙的外墙。②自归:自行投案。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爱臣,则富贵之  幸:宠幸
B.君勿言,吾之 私:偏爱
C.使使者持节召通,而丞相曰    谢:感谢
D.而丞相嘉所言不用,错 疾:嫉恨
【小题2】对下列每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且”字不同
B.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且”字也相同
C.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且”字相同
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且”字也不同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人廉直,不受私谒 为人清廉正直,拒绝私人拜访
B.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  文帝曾经到邓通家宴饮,他受宠到如此(地步)
C.免冠,徒跣,顿首谢 摘下帽子,赤足,磕头谢罪
D.戏殿上,大不敬,当斩 戏弄皇上,犯了大不敬之罪,判处斩刑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申屠嘉上朝时看见邓通在皇帝身旁,态度放肆,当即指出其中不符礼法之处。
B.申屠嘉召见邓通,欲将其法办。文帝为解救邓通而派遣特使持诏令前往解围。
C.晁错任内史,深受皇帝器重。他削弱诸侯的主张,侵犯了申屠嘉的个人利益。
D.晁错因景帝庇佑得以免罪,申屠嘉后悔当初没先斩后奏,反被晁错抢了先机。
【小题5】用“/”为划线句子断句。
张 苍 免 相 孝 文 帝 欲 用 皇 后 弟 窦 广 国 为 丞 相 曰 恐 天 下 以 吾 私 广 国 广 国 贤 有 行 故 欲 相 之 念 久 之 不 可 而 高 帝 时 大 臣 又 皆 多 死 余 见 无 可 者 乃 以 御 史 大 夫 嘉 为 丞 相 因 故 邑 封 为 故 安 侯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已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
B.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
C.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
D.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就是指项羽,籍是项羽的名,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交战五年,兵败自杀。
B.汝阴侯,原名夏侯婴,汝阴侯是他的封号。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郎中,本是官名,后世也指各部要职,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中即此用法。
D.河东,指现在山西省的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而得名,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被人搭救,被高祖赦免。汉高祖悬赏捉拿,他先藏身于周氏,后被卖给朱家,经其劝说,汝阴侯向高祖进言赦免了他。
B.季布敢于直言,阻止用兵匈奴。吕后受单于侮辱,樊哙要带兵讨伐,季布以高祖当年平城被围旧事表示反对,此事才作罢。
C.季布被召入京,终未获得提拔。孝惠帝听说他是贤人,召其入京,欲任其为御史大夫,后因他人之言而放弃,他乘机进言。
D.季布重诺之名,被天下传诵。楚人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之一诺”的谚语,后因楚人曹丘生的宣扬,名声更为显著。
【小题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鲁朱家所卖之  项伯乃夜沛公军B.上赦季布   良入,具告沛公
C.独己之私怨求一人 不敢兴兵拒大王D.季布名所以益闻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
【小题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高祖求布千金   今闻将军之首B.季布匿其所 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C.与窦长君留侯张良D.留邸一月,罢    陵之耻
【小题6】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季布者,楚人也   是寡人之过也B.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何厌之有
C.有名于楚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困于平城 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2)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愿大王稍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同类题4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小题1】(小题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⑴翼_______⑵披:_______⑶举:_______(4)眦:_______
【小题2】(小题2)下列句中点词的用法与“范增数目项王”的“目”相同的一项是
①常以身蔽沛公 ②吾得事之  ③沛公欲关中 ④人如恐不胜  ⑤越国以远⑥沛公霸上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④⑥D.③④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击沛公于坐
B.籍何至此   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
C.得复见将军此 且立石其墓之门
D.若属皆且为虏 举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

燕太子丹者,故尝于赵。及政立为秦王,而丹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曰:“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

荆轲见太子,太子避席顿首曰:“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丹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荆轲然后许诺。久之,荆轲未有行意。

秦将王翦破赵,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轲。轲曰:“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椹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樊於期遂自刭。

秦王见燕使者成阳宫。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遂拔剑以击荆轲,断其左股。于是左右既前杀轲。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则祸至燕
B.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则祸至燕
C.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则祸至燕
D.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则祸至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B.质:指的是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合从:即合纵,战国时期燕太子丹提出的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的军事策略,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於期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但鞠武不同意,担心秦会因此迁怒于燕。
B.人秦前,荆轲“私见樊於期”。一席对话,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告之以谋,三言两语使樊於期“仰天太息流涕”,甘心白刎献头。
C.选文部分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塑造了荆轲这样一个侠肝义胆、果敢决绝的侠士形象。
D.文中写太子丹在大兵压境之时的“恐惧”和焦虑,与荆轲的沉稳、谋事周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