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垓下 壁:筑壁垒
B.持短接战   兵:兵器
C.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受
D.吾闻汉我头千金 购:购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
B.①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②汉军至,无以
C.①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②骓不逝兮可奈何
D.①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②自刎而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22 09:05: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祖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 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 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小题1】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B.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C.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D.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小题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C.古人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2)用于介绍或作传, (3)称所喜欢、所重视的人。
D.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知道激流勇退。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于是被封为留侯。
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为人精明。在峣山下的秦将想要反叛秦王朝,但考虑到士卒会不听从,因此授意张良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取得大胜。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2)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骓不兮可奈何 逝:奔驰
B.项王军垓下 壁:墙壁
C.愿为诸君战 快:痛快
D.辟易数里   辟易:退避
【小题2】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直夜溃围
B.于是项王乃欲渡乌江
C.项王则
D.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B.期山东为三处
C.左右皆泣
D.我何面目见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外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拒渡乌江,是因为觉得老天要灭掉自己,且失败无颜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均表现了项羽在末路时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项羽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2)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为悦己者 容:打扮
B.襄子必近子 幸:宠幸
C.于是襄子乃豫让曰 数:责备
D.则虽死不 恨:仇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我必为报仇而死,报智伯    其无礼于晋
B.今其智反不能及,何也 近幸子,为所欲
C.子自为计 吾还也
D.赵国志士闻之,皆涕泣 愿举国内臣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幸。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入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C.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真实身份,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认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地赞叹他忠义。
【小题4】翻译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过梁(梁,魏国的都城),欲见犀首。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犀首见之。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厌事(厌事,厌于事,有很多事做)可乎?”曰:“奈何?”曰:“田需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谓于王曰:‘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 愿谒行于王。’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可陈之于庭,明言之燕、赵。”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闻之大怒,曰:“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事其。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于犀首。轸遂至秦。

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舃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舃仕楚执珪,有顷而病。楚王曰:‘舃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富贵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惠王曰:“善。今韩魏相攻, 期年不解,或谓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寡人不能决,愿子为子主计之余,为寡人计之。”陈轸对曰:“亦尝有以夫卞庄子剌虎闻于王者乎?庄子欲剌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剌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剌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剌虎之类也。臣主与王何异也。”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
B.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
C.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
D.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指秦惠王,战国时秦国的国君,那时其他国家的国君也称呼“王”。从秦王嬴政开始,称呼国君为“皇帝”。
B.闾巷,乡曲,都是指县城,“乡曲”是较小的县城。
C.从亲,合纵相亲。指战国时除秦之外的六国合纵结为联盟
D.乘,古代称一车四马为一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在秦王面前中伤陈轸说,陈轸用丰厚的礼物随便地来往于秦楚之间,应当为国家外交工作。如今楚国却不曾对秦国更加友好反而对陈轸亲善,足见陈轸为自己打算的多而为大王打算的少啊。秦王当时还真的相信了。
B.魏国的犀首在魏王手下不被重用,陈珍替他出谋划策,使他得到重用,甚至,魏、赵、齐三国宰相的事务,都由犀首决断。
C.庄子剌虎的故事很生动。这个庄子不是写《逍遥游》的庄子,他看到两只老虎吃牛,就耐心等待它们吃,等待它们争斗搏杀,最后“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D.文中陈轸计谋多,会说话,特别能旁证博引。他先在秦国,后来又到了楚国,再又回到了秦国,秦王几次怀疑他,都被他巧妙化解。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
(2)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周《逍遥游》)
(4)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同类题5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从击黥布军,为都尉。孝文时,嘉迁为御史大夫。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广国。”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馀见无可者,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丞相府,不来,斩通。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曰:“汝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嘉坐自如,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嘉为丞相五岁,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二年,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谪罚侵削诸侯。而丞相嘉自绌言不用,疾错。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错客有错,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至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景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堧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先请之,为错所卖。”至舍,因欧血而死。谥为节侯。
太史公曰:“申屠嘉可谓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注)①绌:不足,此处指不满。②堧垣:宫外的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天下以吾广国 私:偏爱
B.汝往,吾今使人召若   第:暂且
C.免冠,徒跣,顿首    谢:谢罪
D.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   用事:凭感情做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文帝尝燕饮通家,宠如是    吾令人望
B.不来,斩通  为之奈何
C.而丞相嘉自绌言不用 若属皆且为
D.先请之,为错所卖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申屠嘉“刚毅守节”的一组是(   )
①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
②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
③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疾错
④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
⑤因欧血而死。谥为节侯
A.①②④B.①②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屠嘉早年随高帝征战,孝文帝时,旧大臣多已过世,余下的没有合适人选,孝文帝又不愿因任用窦广国而招来非议,才让申屠嘉当了丞相。
B.申屠嘉为人廉直,不畏权贵。邓通在朝廷上傲慢无礼,皇上对他宠爱有加,申屠嘉不顾皇上袒护和求情,发文叫来邓通,严加斥责,并依法斩首。
C.皇上重用晁错,而申屠嘉提出的意见却不被采用。申屠嘉就抓住晁错过失,奏请皇上惩处,皇上不同意诛杀晁错,申屠嘉后悔没有先斩了晁错,回家后吐血而死。
D.司马迁对申屠嘉作了评价,肯定了申屠嘉的刚毅守节,但又认为申屠嘉缺乏韬略学识,因此难与萧何、曹参、陈平齐名。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
(2)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
【小题6】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句。
夫 朝 廷 者 高 皇 帝 之 朝 廷 也 通 小 臣 戏 殿 上 大 不 敬 当 斩 吏 今 行 斩 之 !
【小题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嘉为檄召邓通丞相府    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3)错客有错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丞相奉事毕,言曰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为礼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9】分析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
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错所卖。
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