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小题1】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谢D.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使毕使于前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以其无礼于晋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乃不知有汉D.倚柱而笑    夜缒而出
【小题3】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
A.这段文字,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刻画了荆轲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
B.荆轲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置之不理。
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
D.秦国当时有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2)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2 12:02: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入前为寿    寿:祝酒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    内:通“纳”
C.哙拜,起    谢:道歉
D.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击沛公于坐 人之力而敝之
B.劳苦功高如此 拔剑切啖之
C.沛公之参乘樊哙也   先破秦入咸阳王之
D.樊哙侧其盾待大王来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庄在接受了刺杀刘邦的任务后,于心不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既表现出他极大的勇气,也足见他的勇武。
C.樊哙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礼有节的,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
D.樊哙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
【小题4】课内句子翻译。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同类题4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谖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谖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齐王曰:“善。”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谖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谖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谖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节录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谖乃西秦王    说:劝说
B.君急使使载币迎孟尝君    阴:阴暗、不高兴
C.先生为客乎 谢:道歉
D.君独不见夫朝市朝者乎    趣:同“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孟尝君“得士”和“怨士”的一组是( )
A.①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②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B.①后召而复之,冯谖迎之②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
C.①冯谖乃西说秦王②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D.①冯谖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②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尝君被废黜的原因,除了是齐王不满其声名盖过了自己并独揽了齐国的政权,还有就是齐王被秦、楚两国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
B.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谖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冯谖并不同于那些鸡鸣狗盗之辈。
C.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而他复职后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宾客,又反映了他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
D.冯谖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
(2)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渐,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荀栾布列传》)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气,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僕阳周氏 匿:隐瞒
B.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C.赦季布,为郎中    拜:授官
D.诸将皆昌后意 阿:迎合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B.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C.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候滕公/
D.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候滕公/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髡钳,古代刑罚名,指将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脖子。
B.单于,匈奴人对最高首领的称呼,相当于汉族的王侯。
C.孝文,汉以孝治国,故皇帝刘恒谥号前带有“孝”字。
D.陛下,指宫殿的台阶之下,这里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小题5】把画横肉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