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臣为①韩王送沛公 为②之奈何 谁为③大王为④此计者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小题2】下列对活用情况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B.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造册。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驻军。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沛公欲王关中  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D.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救活。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06 10:01: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字仲尼,孔氏。

鲁昭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①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闲待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锄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羖:公羊;②乾侯:地名。③粥:通“鬻”;贾:即“价”。④郊:郊祀。⑤膰:祭祀用的熟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B.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C.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D.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姓,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的现象。
B.公,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C.韶,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宫廷音乐,相传为上古舜帝之乐,是一种集诗、乐、舞为一体的综合古典艺术。在儒家看来,这种艺术承载着重要的“礼”的范式。
D.十二天干和十地支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年法,文中“己丑”就是这种纪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秦国目标高远,政治清正,不拘一格任用人才,这些正是国君成就伟业的基础。
B.齐国晏婴认为孔子行事不够严肃,并注重繁文缛节,他的政见未必适用当时齐国国情。
C.孔子认为身居高位却仍能礼贤下士,是比获得高位重权更加令人高兴的事情。
D.司马迁认为孔子努力承担社会责任,推广学术,辨明“六经”要旨,是当之无愧的圣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
(2)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屈原既,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厚币委质事楚 厚币:丰厚的礼物
B.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明年:第二年
C.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治国:治理得好的国家
D.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反:违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绌,通“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罢免官职的词语还有“迁”、“免”、“夺”、“废”。
B.从亲,合纵相亲。合纵,战国时,秦最强大,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秦在西,六国地连南北,南北为纵,故六国联合谓之合纵。
C.上官大夫,“上官”是复姓,“大夫”是诸侯宗族的称谓。“上官大夫”是姓“上官”的重臣。
D.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地位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百官之首——相。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张仪采取连横之策,用商、於的土地为诱饵,欺骗楚国断绝与齐国的关系。
B.楚王听从了屈原的建议,出兵讨伐出尔反尔的秦国,结果大败而归。
C.屈原劝楚怀王应该杀掉张仪,等怀王醒悟,已经来不及了。
D.怀王听信子兰等人而不听屈原的劝告,终于导致身死他乡的悲剧。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
(2)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责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糜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把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诛无罪。朕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

(选自《史记·孝文帝本纪》,有删改)

(注)①绨衣: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②世:古代以十年为一世。③廪廪:犹庶儿,渐进。④乡改:更改历法。⑤正服:更改服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
B.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
C.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
D.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苑囿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早期形式。在圈定的范围内畜养禽兽,蕃衍草木,供帝王狩猎游玩,除了布置园景游憩之外,还包括有举行朝贺和处理政务的宫殿。
B.霸陵是汉孝文帝刘恒陵寝,有时写作灞陵。西汉的陵寝制度一般是帝后合葬不合陵,即皇后与皇帝葬在同一处,但各立陵冢。
C.社稷,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谷神“社”和土神“稷”进行祭祀,因此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D.制诏,泛指皇帝的命令。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注重休养生息,反对大兴土木。他打算建造一座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上百斤黄金,文帝担心有辱于先帝,就主动停止了营建。
B.文帝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他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甚至严格限制慎夫人穿衣用度,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为民做节俭的榜样。
C.文帝宽容大度,以德化民。大臣中如袁昂等人接受别人的贿赂,文帝就从皇宫仓库中取出金钱赐给他们,用这种办法使他们内心羞愧。
D.孝文皇帝有着比较进步的生死观,他认为死是事物的自然归宿;对侍丧葬也主张节俭,反对厚葬等奢侈攀比的习俗。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大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于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注城父、舒、六等为地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引兵解而东归 解:解围
B.楚兵罢食尽   罢:通“疲”,疲惫
C.以舒屠六,举九江兵   举:“尽”的意思
D.歌数阕,美人和之 和:应和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B.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C.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D.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与汉王订立和约后,就带上队伍回去了,但是汉王接受了张良等人的计谋,言而无信,又发动了战争,最终使项羽陷入绝境。
B.张良献计,如果合力击楚,打败楚军之后,从陈县往东至海滨一带地方给彭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方给韩信,终于使彭越、韩信出兵击楚。
C.霸王别姬时,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军情何等急迫!而司马迁却以舒缓的笔调去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表现出项羽英雄末路、深情无奈的侠骨柔肠。
D.本文巧于构思,善于将复杂的事件安排得井然有序。在激烈的军事冲突中,插入情意缠绵的悲歌别姬一段,使情节发展急徐有致,节奏疏密相间成趣。
【小题4】把文言选段中划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文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车骑而交臣。臣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车骑人徒,聂政乃辞。

独行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政姊荌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于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伏尸哭极哀,曰:“是轵深井里所谓聂政者也。”市行者诸众人皆曰:“此人暴虐吾国相,王县购其名姓千金,夫人不闻与?何敢来识之也?”荌应之曰:“闻之。然政所以蒙污辱自弃于市贩之间者,为老母幸无恙,妾未嫁也。亲既以天年下世,妾已嫁夫,严仲子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泽厚矣,可奈何!士固为知己者死,今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大惊韩市人。乃大呼天者三,于邑悲哀而死政之旁。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骑而交臣  枉:屈就,屈尊。
B.遂车骑人徒  谢:道歉。
C.王县购其名姓千金 县购:悬赏。县,“悬”的古字。
D.于邑悲哀而死政之旁。 卒:最终;终于。
【小题2】下列与文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所以待之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自皮面决眼  不如善遇之
C.今以妾尚在之故 为装遣荆轲
D.妾奈何畏殁身之诛     吾还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聂政携亲迁齐,以屠宰为业。他本是轵邑深井里人,之所以逃跑到齐国,是为了躲避仇家,后得到严仲子赏识。
B.聂政谨奉孝道,感恩图报。他在母亲生前未曾答应严仲子的请求,但引严仲子为知己,最终为严仲子毅然赴死。
C.聂政思维缜密,勇武过人。他分析了多人之弊,拒绝配备助手。独行至韩,以一己之力刺杀侠累,并且击杀多人。
D.聂政侠义刚烈,毁容自尽。他此举是为保全姐姐,使姐姐不能认出他的尸首。但聂荌为全其贤名,终认领了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