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注】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秋,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粥:通“鬻”,贩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大司寇行相事    摄:代理
B.沮之而不可则致地,迟乎 庸:难道
C.桓子受齐女乐 卒:最终
D.送冉求,因曰 诫:勉励
【小题2】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
B.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
C.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
D.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行摄相事以后,面有喜色。门人批评了他,孔子没有接受批评,因为他认为自己高贵了,下人也会高贵。
B.孔子把鲁国治理得很好,齐国人很害怕,想送土地给鲁国,黎鉏提出不同意见,齐国国君采纳了他的建议,先送女乐和文马给鲁国国君。
C.齐国人用女乐迷惑鲁国国君,鲁君三日不理政务,祭祀时又不守礼制,孔子于是离开了鲁国。
D.师己送走孔子后,把孔子走时说的话告诉季桓子,季桓子叹息着说,孔子是怪罪自己收下了齐国的女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
(2)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2 10:08: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全部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①及高祖时,中国初定 ②养生丧死无憾
B.①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①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 ②尽心焉耳矣
D.①人众车舆,万物殷富     ②弟子不必不如师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    倍:通“背”,违背、背弃
②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打发、迁徙
B.①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使:派遣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
C.①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拜:授予官职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资质、禀赋
D.①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  夷: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②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向时:先前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B.足下,称呼对方的敬辞,下称谓上,或同辈、朋友相称,都可用“足下”,意为“您”。
C.剖符,古代分封诸侯或功臣时,将符节一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D.北面,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坐在南面,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南的。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C.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汉朝的管制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小题5】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羽在垓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藏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居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明日,项羽入屠成阳,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樊哙为列侯,号临武侯。迁为郎中,从入汉中。

(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暴(pù):指(军队)露宿
B.沛公如厕,麾樊哙去  麾:通"挥",指挥
C.而使张良谢项羽 谢:辞谢
D.项羽既飨军士 飨:用酒肉款待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找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藏之/
B.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找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藏之/
C.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找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藏之/
D.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找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藏之/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哙心急如焚闯军门,奋不顾身救主人,充分显示了他与刘邦生死与共的手足之情、君臣之谊。
B.生性率直坦荡而又胸无城府的西楚霸王见樊哙刚烈威猛之势,无端喜爱,不仅称其为"壮士",而且赏给他酒和肉。
C.项王放虎归山、养痈遗患,而刘邦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这一切绝大部分是因为樊哙舍生忘死的斗争,机智巧妙的应变。
D.在司马迁的笔下,樊哙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贾的明士,而且是一个机警干练、足智多谋的智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之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 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馀,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 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 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 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乡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奏。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 ”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 大破荆军。 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馀, 虏荆王负刍, 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删改)

【小题1】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项是
A.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
B.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
C.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
D.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
【小题2】文中加点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秦始皇,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把皇与帝合称皇帝,并自称始皇帝。
B.荆,既指古代九州之一的荆州,也指春秋时的楚国。文中指后者。
C.郡县,秦代的郡与县为同级行政机构。其中的“郡”与《过秦论》中“以为桂林、象郡”中“郡”的意思相同。
D.百越,也称百粤,指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也指此区域内存在的众多部族。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翦喜好军事,取得非凡战功。王翦曾带兵攻打赵国阙与,一连拿下九座城邑;曾领兵攻打赵国,迫使赵王投降,赵国各地全部被平定,成为秦郡。
B.王翦行事小心,不被秦始皇理解。在攻打荆的问题上,年轻气盛的李信认为二十万军队足够,但王翦认为需要六十万军队,秦始皇笑话王剪年老胆怯。
C.王翦索要田产,被人认为过分。王翦攻打荆时,向秦始皇索要许多良田美池宅苑,后来率兵已经到了关口,又派人请求朝廷赏赐五倍的土地。
D.王翦带兵有谋,顺利击败荆人。王翦到了战场构筑坚固营垒采取守势,对方多次挑战而坚守不出,等到知道军队中的士兵比赛投石后,认为时机成熟,在荆军东去时,抓住战机,打败了荆军。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化汉语。
(1)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2)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史记·李将军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种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A.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B.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C.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D.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广家世世受射 受射:传习射箭之术
B.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 为:对、向
C.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    徙:调任
D.皆惊,上山陈。 陈:军阵
【小题3】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的先祖李信,是秦朝的将领,曾因追逐捉拿燕太子丹而立下功劳。
B.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作战取得胜利,因为接受了梁王授予的将军印,没有得到汉景帝的封赏。
C.典属国公孙昆邪因为妒忌李广的才华,又讨厌李广自逞武力,请求皇上调任李广做上郡太守。
D.李广带着一百骑兵去追击匈奴的三个射雕者,亲自射杀了两个,活捉了一个。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泰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持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节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项羽入屠咸阳,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迁为郎中,从入汉中。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直排闼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B.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C.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D.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小题2】对下列选项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剑而跽”的“跽”意指“跪而挺腰直身”,这里指项羽准备出击。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中,“参乘”指在车右侍卫的人,又叫陪乘。
C.“迁为郎中,从入汉中”中,“迁”意即调动官职,一般指的是升职。
D.“谥为武侯”的“谥”,指古代帝王及官僚死后所给予的表示赞颂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英武果决。面对危急形势,樊哙无所畏惧,“带剑拥盾入军门”,侧盾以撞卫士,强行进入帐内,以保护沛公。
B.樊哙勇而有谋。樊哙怒斥项羽时,先以秦滥杀无辜而亡的前事警告,后以道义谴责,让项羽无言以对,可见其智。
C.樊哙力谏尽忠。高祖患病,拒见群臣,樊哙径直闯入宫中,甘冒触怒高祖之险,声泪俱下劝谏高祖,极显忠诚。
D.樊哙结党毁誉。高帝病重,樊哙与吕后结党谋反,高帝听闻以后大怒,从此樊哙遭到人们厌恶,一世忠名被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