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文学作品、作家及国别(或朝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老头》—— 巴尔扎克—— 英国
B.《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清朝
C.《过秦论》—— 贾谊——西汉
D.《劝学》——荀况 —— 战国末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6-06 12:10: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文: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牍。

乙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为芷,其渐之滫(xiǔ,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降邪而近中正也。

丙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①端而言,蠕而动。 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②禽牍,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为礼物。

【小题1】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其之滫(渐渐) B. 乎动静(体现)
C. 教使之而(这样) D. 不深谷(靠近)
【小题2】乙文画线句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 )
A. 喻人本性无善无恶,惟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B. 喻人善恶无常,惟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
C. 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D.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同义,强调学习环境与内容的重要。
【小题3】给甲文画线的句子加标点,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2) 译文: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节选自《劝学》)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师说》)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闻者(清楚)B.士大夫之(类)
C.而江河(横渡)D.今之众人(许多人)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人 欲人无惑也难矣
B.非能水也,绝江河   小学大遗
C.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今智乃反不能及
D.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
【小题3】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作对比,增强了说服力。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小”而后者才是“大”。
C.《劝学》选文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不断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例证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同类题5

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
① 声非加疾也 ②假舆马者
③ 今之众人   ④而耻学于师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蚓无爪牙之利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其皆出于此乎
C.吾尝终日而思矣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于师
【小题3】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愈认为圣人与愚人分野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不能尊师重道,虚心学习。
B.荀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除了他先天素质高之外,还在于他善于利用后天的学习提高自己。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分析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小题4】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