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中“衣”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履至尊而制六合。
D.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小题3】下对文章的意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用比喻说理,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B.“不可……也”的句式,给以吃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孟子对梁惠王的直接批评。
D.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道理和措施。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31 02:01: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直养而无害,则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苗之不长而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又害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于天地之间 塞:充满。
B.必有事焉,而勿 正:预期。
C.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之者 揠:压倒。
D.不苗者也     耘:除草。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直养而无害   其外之也
B.宋人有闵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谓人曰
C.其子趋往视之 非徒无益,又害之
D.不耘苗也     助之长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孟子》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气凛然的精神状态。
B.“浩然之气”需要用“义”来培养,一方面注重外在力量,另一方面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
C.孟子认为,对于“养气”有两种人的做法是不足取的:一是拔苗助长,一是放任不管,这两种做法都会对“养气”产生危害。
D.《孟子》散文素以雄辩著称,论证纲目清晰,说理善用譬喻,形象生动,深刻透彻。选文体现了这个特点。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2)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同类题3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亦然 凶:荒年,收成不好
B.无乃尔是与 过:过错
C.陈力就,不能者止 列:职务
D.数罟不入洿池     数罟:细密的渔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填然鼓之  王道始也
B.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弃甲曳兵
C.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虎兕出
D.五亩之宅,树之桑 申之孝悌之义
【小题3】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季氏将伐颛臾》中,冉有说:现在那颛臾,城郭坚固,难以费力接近,更不要说攻取它。
D.古人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所选的语段,孟子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使得说理深刻生动。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曰:“独 不 闻 子 产 之 相 郑 乎 推 贤 举 能 抑 恶 扬 善 有 大 略 者不 问 其 短 有 厚 德 者 不 非 小 疵 家 给 人 足 囹 圄 空 虚 。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