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桃   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果实硕大的样子。③蓁(zhēn)蓁:树叶茂盛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媚。首句“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象征意蕴开篇,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灼灼其华”,简直可以说桃花已经明艳到了极致,达到能刺目的程度了。
B.“之子于归,宜其家室”不仅揭示了新嫁娘拥有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将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C.第三节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以桃树枝叶的茂盛来象征新娘嫁妆之多之盛,堪称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词。
D.全诗三节,每节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作比,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小题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31 10:29: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采薇采薇,薇亦作 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我戍未定,靡使归.   聘:问候
C.行道迟迟 迟迟:很晚
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 业业:高大的样子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岁亦莫止/ 我戍未定
B.忧心孔疚/ 我行不来
C.彼尔维何/ 彼路斯何
D.象弭鱼服/ 小人所腓
【小题3】下列有关《诗经》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 “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采薇(节选)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的“常之华”,就是“棠之花”;“君子之车”则是指将帅乘坐的战车,与下文中的“戎车”同义。
B.“业业”、“骙骙”、“翼翼”、“象弭鱼服”显示:这支军队战马雄壮;装备精良,排列整齐,动作熟练。
C.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战争的场面:将帅站在车上指挥,士兵环列四周形成掩护,组成严密的军阵。
D.诗中的成卒在杨柳依依的烂漫春光中从军走向战场,历经九死一生,在大雪纷飞的归途中步履蹒跚。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边塞诗,选自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小雅》,唱出了将士们的艰辛生活和思归情怀。
B.节选的前四行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气势上洋溢着激昂的战斗之情。
C.“岂敢定屠”、“岂不日戒”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反映了边关形势的紧张,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
D.“昔我往矣”及以下三句用了衬托的手法,以乐景写乐情,以夏景写哀情其目的都是为了加重其哀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1)子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3)司马牛问君子。子问:“君子不忧不惧。”日:“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日:“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4)子日:“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5)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7)曾子日:“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8)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已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人。”日: “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百姓。修已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9)子日:“君子不器。”
(10)子日:“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2)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小题2】古人十分注重修养君子人格。请根据上面文字的内容,概括“君子人格”的特点。
【小题3】在你阅读积累的诗文中,还有哪些语句能够表现君子人格?请写出两句。
【小题4】下列成语不是出自《论语》的一项是
A.朽木粪土B.温故知新C.信誓旦旦D.巧言令色
【小题5】中国历代都不乏有君子人格之人。请从你阅读的《红岩》《平凡的世界》等名著中,任 举一个人物,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这一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君子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