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
灵公不君:厚敛
①以雕
②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腼
③熊蹯
④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
⑤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
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
⑥,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
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
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
⑦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
骤谏,公患之,使鉏麑
⑧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
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
⑨夫獒
⑩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
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
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
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
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
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竞乃免。”
(节选自《左传·宣公二年》)
注①厚敛:后赋,指大肆搜乱百姓。②雕:绘饰。③宰夫腼:宰夫,厨工;腼,煮。④熊蹯:熊掌。⑤赵盾、士季:赵盾,晋大夫,谥号宣,一称宣孟;士季,晋大夫,名会,字季。⑥溜(liù):通“霤”,屋檐滴水处。此指屋檐下。⑦衮(gǔn):天子之服,此指周宣王。⑧鉏麑(Chú Ní):晋之大力士。⑨嗾(sǒu):唤狗咬人的声音。⑩獒:高大的猛犬。
【小题1】下列对原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
B.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
C.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
D.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灵公。 |
B.“稽首”指古代一种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
C.“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他高一等的是“公”,低一等的是“伯”。 |
D.古代统治阶级称下杀上、臣杀君为“弑”,如“弑君”“弑父”。 |
【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能够 |
B.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阙:空缺 |
C.宜子骤谏,公患之 骤:多次 |
D.使鉏麑贼之 贼:暗杀 |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厚敛以雕墙 置诸橐以与之 |
B.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C.既而与为公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D.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舍于翳桑 |
【小题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赵盾忠于职守、为人正直有关的一组是( )
①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②三进,及溜,而后视之 ③宣子骤谏,公患之 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⑤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⑥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小题6】下列关于晋灵公最终被杀的原因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灵公在杀害宰夫之后,能够接受大臣进谏,明确表态,“吾知所过矣,将改之”。但未能有终,又先后企图谋杀忠臣宣子和赵盾。 |
B.晋灵公在杀害宰夫之后,未能接受大臣进谏,荒淫无道“犹不改”,又先后企图谋杀忠臣宣子和赵盾。 |
C.晋灵公在杀害宰夫之后,未能接受大臣进谏,“改之”是假,“不改”是真,并且再三企图谋杀忠臣赵盾。 |
D.晋灵公在杀害宰夫之后,能够接受大臣进谏,表示“吾知所过矣,将改之”,但决心不大,边改边犯,又再次企图谋杀忠臣赵盾。 |
【小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2)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