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材料二
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小题1】曾子与桀溺所说的“士”在精神品格上是接近的,这样的“士”拥有怎样的志向?
【小题2】曾子和桀溺,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6-01 12:34: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景公问晏子曰:“谋必得,事必成,有术乎?”晏子对曰:“有。”公曰:“其术如何?”晏子曰:“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

公曰:“奚谓也?”对曰:“其谋也,左右无所系,上下无所縻,其声不悖,其实不逆,谋于上不违天,谋于下不违民。以此谋者必得矣。事大则利厚,事小则利薄。称事之大小,权利之轻重。国有义劳,民有加利。以此举事者必成矣。夫逃义而谋,虽成不安;傲民举事,虽成不荣。故臣闻:义,谋之法也;民,事之本也。故反义而谋,倍民而动,未闻存者也。昔三代之兴也,谋必度于义,事必因于民。及其衰也,建谋反义,兴事伤民。故度义因民,谋事之术也。”

公曰:“寡人不敏,闻善不行,其危如何?”对曰:“上君全善,其次出入焉,其次结邪而羞问。全善之君能制出入之君;时问之君,虽日危,尚可以没身。羞问之君,不能保其身。今君虽危,尚可没其身也。”

[注]①没身:终生、一辈子。文中的意思是这一生还不至于遭受灾祸。
【小题1】晏子认为“得谋”、“成事”的必要条件是□□和□□。
【小题2】选文第2段中有一个通假字是____,通____。
【小题3】对“国有义劳,民有加利”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
A.国家要把劳动当作百姓的义务,然后让百姓获得更多的利益。
B.国家有义务为百姓辛劳,百姓需要获得更多的利益。
C.执掌国家的人所操劳的事都合乎道义,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让百姓获得利益。
D.执掌国家的人劳心劳力是他的义务,老百姓获得利益是他们的权利。
【小题4】晏子说“今君虽危,尚可没其身也”的理由是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5】概述选文中对比论证的内容,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zē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2)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3)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