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
②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邻③。(《里仁》)
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邻:亲近
【小题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影响,要谨慎选择。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
B.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
C.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样,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
【小题2】孔子说:“无友者不如己者。”(《学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3-01 10:21: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巴黎市民正沉浸在“愚人节”的狂欢中时,法院大厅内正在进行“愚人之王”的选举。大家把幸运待选的“愚人之王”带了出来。这个人长得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独眼,驼背,跛子,……在他的这种种畸形里,却透出一种不容怀疑的坚定,严肃,勇敢的性格。他就是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爱斯梅哈尔达。(《巴黎圣母院》)
B.《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一部重要作品,写于1848—1850年。在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里,狄更斯借“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某些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表现出他的人生态度、道德理想。(《大卫·科波菲尔》)
C.高老太爷死后,高家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家》)
D.《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它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希望建设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而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论语》)
同类题2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会同
同类题3
下列成语全部出自《论语》的一组是( )
①当仁不让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 ③割鸡焉用牛刀 ④欲速则不达
⑤劳苦功高 ⑥任重道远 ⑦见危授命 ⑧举一反三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②⑦⑧
D.③④⑥⑧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曰:“君子喻
①
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②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孟子·告子下》)
注①喻:明白。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的共同主张。(2分)
(2)对这同一主张的阐述,孔子和孟子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析。(4分)
同类题5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请用一个熟语概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意思。
答:
(2)孔子提倡仁爱,却不同意“以德报怨”而主张“以直报怨”,谈谈你对这一主张的理解和看法。
答: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春秋
孔子(前551-前479)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