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子路宿于石门①。晨门②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曰:“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③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注)①石门:鲁国都城曲阜外城的城门。②晨门:早晨看守城门的人。③得己:即自得。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8-31 10:07: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作,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选自《孔子家语·颜回》)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固有诬人也 固:原来
B.昔者帝舜巧于使民   巧:灵巧
C.是以舜无佚民   是:此,这
D.人穷则作   作:造反
【小题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
B.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
C.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
D.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B.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C.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2)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