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编年体是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故又名《春秋左氏传》。
B.《战国策》又称《国策》,体例是国别体,分十二策。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它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共130篇,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通史的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一部史书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是纪传体,也可以是通史,如《史记》《汉书》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5-11-25 02:43: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回答下列小题。
(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而夕设版焉 济:救助,帮助
B.若不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削减
C.君图之   唯:只有,仅有
D.因人之力而之,不仁 敝:蒙蔽
【小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失其所与,不知
【小题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晋函陵,秦军氾南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
B.既东郑     温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越国以远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大王
D.缒而出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候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隶。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微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准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实征之(______)  (2)于召陵(______)
(3)何城不(______)  (4)屈完及诸侯(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五候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2)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小题3】根据文意,楚国使者屈完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用何道理劝服了齐桓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晋殽之战(节选)

①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谁不知!”公辞。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②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③秦师遂东。   

④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⑤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⑥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⑦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⑧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⑨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⑩文嬴请三帅,曰:“彼实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选自《左传》)

【小题1】《左传》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体例)史书。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字。
(1)穆公访蹇叔 (_________) 
(2)文王之所风雨也   (_________)
(3)无礼则 (_________)
(4)彼实吾二君 (_________)
【小题3】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 /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公辞/ 盘盘,囷囷
C.左右免胄下 /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D.谁不知 / 为死君乎
【小题4】下列选项与“使出师于东门之外”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A.得复见将军于此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掭以尖草
D.拘于虚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2)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小题6】本文中的语言描写,不仅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而且反映了那个时代在政治斗争中外交辞令的高度技巧。试举文中实例,分析这一语言特色。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亡:灭亡
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侵损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佚之狐言郑伯曰 冰,水为之,而寒
B.夫晋,何厌有 内无应门五尺
C.因人之力敝之 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
D.吾 还也    孰能讥之乎
【小题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失其所与,不知
D.以乱易整,不武
【小题4】下列对文段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秦两个强国进攻郑国,主要是晋国为了报复郑国,与秦国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就为下文说 退秦军埋下了伏笔。
B.郑伯面对烛之武的满腹牢骚,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满,而是首先检讨自己,进而再以国家利益去打动烛之武。
C.烛之武不仅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对秦伯晓之以弊,诱之以利,而且还胁迫秦伯与郑国结盟, 助郑防晋。
D.秦国成为郑国的盟友后,晋侯此时没有感情冲动,而是有着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毅然决定 撤军。
【小题5】请把上面文言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