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 军:军队
B.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C.唯君图之 图:考虑
D.以乱易整 易:替代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因人之力而敝之
A.公从之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子犯请击之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晋侯、秦伯围攻郑国的理由来看,秦郑两国之间并没有很深的矛盾。
B.晋军和秦军驻扎的地方不同,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有利条件。
C.秦伯接受了烛之武的建议,与郑人结盟,完全是为郑国的利益考虑。
D.秦国与郑国结盟后,晋文公认为此时攻打秦军“不仁”“不知”“不武”。
【小题4】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8 08:05: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左传·僖公三十年》)

【小题1】下面“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夫晋,何厌之有
C.君之所知也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而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越国以鄙(边远。)
C.行李之往来,其乏困(通“供”,供给。)
D.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使……缺,损害。)
【小题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是寡人之过也
C.且贰于楚也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简子,名鞅,为赵氏孤儿赵武之孙。晋定公时,赵简子为执政大夫。
王孙圉(yǔ),楚国大夫,为人机敏,善言辩,每出使诸侯,不辱使命。
楚晋常有行李之往来。十九年,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见,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
王孙圉对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而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六宝则足矣,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节选自《国语》,有删改)
【注】①白珩(héng):楚国著名的佩玉。 ②观射(yì)父:楚国大夫。③训辞:教导之言,这里指外交辞令。④左史:周代史官分左史、右史。左史记言,右史记事。⑤上下:指天地。⑥薮:大泽。⑦宪:表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孙圉聘于晋 聘:访问,出使
B.以戒不虞者也 虞:欺骗
C.所以共币帛 币:财物
D.龟足以宪臧否 臧:善,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为宝也,几何矣 ②其可怪也欤
B.①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 ②乃设九宾礼于庭
C.①若诸侯之好币具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①而导之以训辞 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
B.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
C.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
D.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李”一词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使用,文中的“行李”指使者;现通常指人们出行时所带的衣物等生活日用品。
B.王孙圉认为观射父是楚国之宝,因为观射父能发表上乘的外交辞令,以使者的身份在诸侯间周旋,不会使对方的君主难堪。
C.赵简子把玉弄得叮当作响来接见王孙圉,王孙圉不卑不亢地说,楚国真正的宝贝不是白珩,而是人才和物产。
D.王孙圉提出了六宝之说,详细地阐释了六宝的作用,生动有力地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委婉地批评了赵简子。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道训典而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
(2)六宝则足矣,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解释文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既:    。 陪:
行李: 。 肆:  
【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
(1)缒而出,见秦伯
(2)既东
【小题3】下面译句有误的一句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句:如果灭亡了郑国而对您有利,那就拿亡郑之事来麻烦您了。
B.夫晋,何厌之有?
译句:晋国有什么可讨厌的呢?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句:如果不使秦国侵损,那要到哪里获取土地呢?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句:使秦国受损而使晋国得利,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
【小题4】从文中看,烛之武见秦伯的一番话很有策略,先用“越国以鄙远”说明亡郑的结果是 ,再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说明  。然后又从秦晋联盟说起,用晋的“朝济而夕设版焉”说明   ,最后又用“夫晋,何厌之有?”引出 。这番话的结果便是“秦伯说,与郑人盟。”(可用自己的话或用原文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