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一
故王者之制名,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而慎率民则一焉。故析辞擅作名以乱正名,使民疑惑,人多辨讼,则谓之大奸;其罪犹为符节、度量之罪也。
(《荀子·正名》)
二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子路》)
【小题1】请从文段二中概括出一个成语。
【小题2】阅读这两段文字,分别说说荀子和孔子对“正名”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04 09:16: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小题1】第一则材料中“周”和“比”的含义是什么?
【小题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
同类题2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简明扼要,但内涵却很丰富。现在人们用“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命”指五十岁,“耳顺”指六十岁,便是由《为政》中孔子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示理想人格成长过程的话语而来。
B.鲁迅的小说集《呐喊》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通过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如落后愚昧的闰土、没落知识分子孔乙己、多疑敏感的狂人、封建卫道者鲁四老爷、善用精神胜利法的阿Q等,揭示了不同层次的社会矛盾。
C.美国作家海明威凭借《老人与海》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是个百折不弯的硬汉,用海明威的一句话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整个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把不败他。”
D.《红楼梦》充满诗情画意,既表现在黛玉葬花、湘云卧石等优美场景的构思中,也表现在黛玉所住的静谧高雅的潇湘馆,使她在群芳云集的大观园中,独具一种“风流态度”。
同类题3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
A.黛玉应贾母之召来到了荣国府,与宝玉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此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红楼梦》)
B.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对明月,奠长江,横槊赋诗,高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让我们看到一位慷慨豪壮、壮志凌云的历史英雄。(《三国演义》)
C.孔子赞扬自己的弟子子路具有安贫乐道的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
D.巴金的《家》中,觉新是一个能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又怯于行动的多余人形象,他的二弟觉民、三弟觉慧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家》)
同类题4
子路、冉有、公西华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请结合下文谈谈孔子对于这三位弟子的态度。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②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 请概括孔子在这两则文字中关于“孝”的主要观点,并联系实际简述这种观点的现代价值。
①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②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③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2)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指出中庸之道的原则及现实意义。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春秋
孔子(前551-前479)
《论语》
《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