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塞下曲
(唐)李颀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朝走马”强调时间紧迫,“直指”表现目标明确,写出行人奔赴边关的急切。
B.三四句既交代蓟城地处边陲,直通漠北,又以“万里”突出离别的痛苦,情调悲凉。
C.五六句直接描写边地的现实景象,以夸张的手法渲染军情紧急、战火不断的氛围。
D.七八句将同一时节不同空间的画面叠映,上承战事,下启春光,节奏由紧张转向舒缓。
【小题2】“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20 04:52: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旗亭画壁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
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诣旗亭,贳(shì)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偎映,拥炉火以观焉。
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
俄而,一伶拊节而唱,乃曰:“________________。”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
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___________之词耳!岂____________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
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___________。”之涣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节选自《集异记》)
【注】①旗亭:酒楼。②风尘未偶:奔波困扰,很不走运。③此诗大意为打开箱子看到朋友生前的信,泪洒胸襟。朋友在地下虽然寂寞,却可以和大文学家扬雄在一起。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人共诣旗亭 诣:到……去
B.寻续而至   寻:不久
C.我辈各擅诗名 擅:擅自
D.诸伶不喻其故 喻:明白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一伶拊节而唱/位尊而无功
B.三诗人因避席偎映/因人之力而敝之
C.之涣自以得名已久/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D.皆当时之名部也/邻之厚,君之薄也
【小题3】按顺序填入文中划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②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③《巴人》《下里》
④《阳春》《白雪》
A.①③④②B.①④③②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最初他们自己没有确定过高下优劣。
B.三位诗人在酒楼宴请歌妓,想通过歌妓演唱自己诗词的数量来定高下。
C.王之涣对自己的诗才颇为自负,而最终歌妓的演唱也证实了他的才能。
D.从文中可见当时诗人的优秀诗篇在社会上受到欣赏并广泛流传的情况。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任昉传

①任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人也。昉孝友纯至,每侍亲疾,衣不解带,言与泪并,汤药饮食必先经口。

②初为奉朝请,举兖州秀才,拜太学博士。永明初,卫将军王俭领丹阳尹,复为主簿。俭每见其文,必三复殷勤,以为当时无辈。以父丧去官,泣血三年,杖后而起。齐武帝谓昉伯遐曰:“闻昉哀瘠过礼,使人忧之:非亡卿之宝,亦时才可惜,宜深全譬!”遐使进饮食,当时勉励,回即殴出。昉父遥本性重槟榔,以为常饵,临终尝求之,剖百许口,不得好者,昉亦所嗜好,深以为恨,遂终身不尝槟榔。遭继母忧,昉先以毁瘠,每一恸绝,良久苏。庐于墓侧,以终丧礼。哭泣之地,寸草不生。昉素强壮,腰带甚充,服阕后不复可识。齐明帝深加器异,欲大相擢引。为爱憎所白,乃除太子步兵校尉,掌东宫书记。昉奉世叔父母,不异严亲;事兄嫂恭谨。外氏贫阙,恒营奉供养。奉禄所收,四方饷遗,皆班之亲戚,即日便尽。

③性通脱,不事仪形,喜愠未尝形色,车服亦不鲜明。武帝践阼,历给事黄门侍郎,吏部郎。出为义兴太守,岁荒民散,以私米豆为粥,活三千余人。时产子者不举,昉严其制,罪同杀人。孕者供其资费,济者千室。在郡所得公田奉秩八百余石,昉五分督一,余者悉原,儿妾食麦而已。龙人彭城到溉、溉弟洽,从昉共为山泽游。及被代登舟,止有绢七匹、米五石。至都无衣,镇军将军沈约遗裙衫迎之。出为新安太守,在郡不事边幅,率然曳杖,徒行邑郭。人通辞讼者,就路决。为政清省,吏人便之。卒于官,唯有桃花米二十石,无于为敛,遗言不许以新安一物还都。杂木为棺,浣衣为敛。阖境痛惜,百姓共立祠堂于城南,岁时祠之。武帝闻问,方食西苑绿沈瓜,投之于盘,悲不自胜。即日举哀,哭之甚恸。追赠太常,谥曰敬子。

(节选自《南史·任昉传》,有删改)

(注)①举:养育,抚养。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复为主簿  (2)非亡卿之宝
(3)亦时才可惜,宜深    (4)为政清省,吏人便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庐于墓侧   不如而厚遇之
B.喜愠未尝形色 而君幸赵王
C.良久苏     臣敢上璧
D.就路决焉     复驾言兮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以父丧去官,泣血三年,杖后而起。
(2)阖境痛惜,百姓共立祠堂于城南,岁时祠之。
【小题4】阅读第②段,具体说说齐明帝对任昉深加器异的原因。(用自己的话表述)
【小题5】依据全文,除了表现任昉“孝友纯至”之外,还表现了他怎样的人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