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塞下曲
(唐)李颀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朝走马”强调时间紧迫,“直指”表现目标明确,写出行人奔赴边关的急切。
B.三四句既交代蓟城地处边陲,直通漠北,又以“万里”突出离别的痛苦,情调悲凉。
C.五六句直接描写边地的现实景象,以夸张的手法渲染军情紧急、战火不断的氛围。
D.七八句将同一时节不同空间的画面叠映,上承战事,下启春光,节奏由紧张转向舒缓。
【小题2】“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20 04:52: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来护儿,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荤,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 诣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架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今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曰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全集》)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还(xuán):同“旋”,转身。②炯戒:明显的警戒。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媵人持沃灌(_________)
公卿之后(_________)
③莫逾自(_________)
年事蹉跎(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当余从师也/乃记而去
B.不知口体之奉不人也/其翼垂天之云
C.王生好学不得其法/濯清涟不妖
D.昭炯戒/可为师矣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小题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粲字景倩,陈郡阳夏人。父濯,扬州秀才,早卒。祖母哀其幼孤,名之曰湣孙。伯叔并当世荣显,而湣孙饥寒不足。母琅琊王氏,太尉长史诞之女也,躬事绩纺,以供朝夕。湣孙少好学,有清才,随伯父淘为吴郡,拥弊衣读书,足不踰户。其从兄颤出游,要湣孙,湣孙辄称疾不动。叔父淑雅重之,语子弟曰:“我门不乏贤,湣孙必当复为三公。”蚤以操行见知,宋孝武即位,稍迁尚书吏部郎。太宗泰始元年,转司徒左长史。元徽二年,桂阳王休范为逆,粲扶曳入殿,诏加兵自随,府置佐吏。时兵难危急,贼已至南掖门,诸将意沮,咸莫能奋。粲慷慨谓诸将帅曰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孤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褚护军同死社稷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于是陈显达等感激出战,贼即平殄。事宁,授中书监,即本号开府,领司徒。以扬州解为府,固不肯移。三年,徙尚书令,卫军,开府如故,并固辞。加侍中,进爵为侯,又不受。时齐王功高德重,天命有归,粲自以身受顾托,不欲事二姓,密有异图。粲谋克日矫太后令,使韫、伯兴率宿卫兵攻齐王于朝堂,黄回率军来应,秉、侯伯等并赴石头,事泄。齐王遣军主戴僧静向石头诛之,资仓门得入。时粲与秉等列兵登东门,僧静分兵攻府西门。粲与秉欲还赴府,既下城,谓其子最曰:“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厦之崩,但以名义至此耳”。僧静挺身暗往,粲子最觉有异人,以身卫粲。粲曰:“我不失忠臣,汝不失孝子。”仍求笔作啓云:“臣义奉大宋,策名两毕,今便归魂坟垄,永就山丘。”僧静乃并斩之。粲死时,年五十八。

(选自《南史·袁粲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粲慷慨谓诸将帅曰/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孤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褚护军同死社稷/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
B.粲慷慨谓诸将帅曰/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孤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褚护军同死社稷/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
C.粲慷慨谓诸将帅曰/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孤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褚护军同死社稷/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
D.粲慷概谓诸将帅曰/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孤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褚护军同死社稷/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兄”指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堂兄;“从”指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
B.“三公”,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六朝时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C.“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设立府署并选置僚属,也指设府选僚的官员,文中指后者。
D.“石头”,古城名,三国孙权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六朝时为军事重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粲幼时家贫,读书勤勉刻苦。袁粲年幼丧父,由母亲供养,他常常裹着破衣读书,足不出户,叔父很器重他。
B.袁粲临危不乱,救国家于危急。桂阳王休范叛乱,众将颓然,袁粲慷慨陈辞,鼓舞将士振奋出战,平灭叛军。
C.袁粲淡泊名利,功高不受厚禄。袁粲位居高位,却无意官位,皇帝因其平贼有功,欲加官进爵,他皆不接受。
D.袁粲忠义有节,不忘旧主嘱托。齐王欲改朝,袁粲念及先帝嘱托,不愿侍奉二姓皇帝,谋划假传谕令引兵攻齐。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蚤以操行见知,宋孝武即位,稍迁尚书吏部郎。
(2)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厦之崩,但以名义至此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源子邕,字灵和。少好文雅,笃志于学,推诚待士,士多归之。累迁夏州刺史。时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首为反乱,统万逆徒,寇害应接。子邕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邕善绥抚,无有离贰。以饥馑转切,欲自出求粮,留子延伯据守。僚属佥云,未若弃城俱去,更展规略。子邕泣请于众曰:“吾世荷国恩,此是吾死地,更欲何求!”遂自率羸弱向东夏运粮。延伯与将士送出城,哭而拜辞,三军莫不呜咽。子邕为朔方胡帅曹阿各拔所邀,力屈被执。乃密遣人赍书间行与城中云:“大军在近,汝其奉忠,勿移其操。”子邕虽被囚束,雅为胡人所敬,常以百姓礼事之。子邕为陈安危祸福之端,劝阿各拔令降。将从之,未果而死。拔弟桑生代总部众,竟随子邕降。
时北海王颢为大行台,子邕具陈诸贼可灭状。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及萧宝夤等为贼所败,关右骚扰,时子邕新平黑城,遂率士马并夏州募义人,鼓行南出。贼帅康维摩守锯谷,断绝婴棠桥。子邕与战,大破之,禽维摩。又攻破贼帅契官斤于杨氏堡。出自西夏,至于东夏,转战千里。至是,朝廷始得委问。除兼行台尚书。复破贼帅纥单步胡提于曲沃,明帝玺书劳勉之。子邕在白水郡破贼率宿勤明达子阿非军,多所斩获。除给事黄门侍郎,封乐平县公。
以葛荣久逼信都,诏子邕为北讨都督。时相州刺史、安乐王鉴据邺反,敕子邕与都督李神轨先讨平之。改封阳平县公。遂与裴衍发邺,讨葛荣。而信都城陷,除子邕冀州刺史,与裴衍俱进。子邕战败而殁,赠司空,谥曰庄穆。
(选自《北史·源子邕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B.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C.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D.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古代官职,汉武帝时始置,主要监察地方事务,“刺”为检核问事之意。
B.三军,这种说法起源于春秋时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后统称军队。
C.行台,魏晋至金代尚书省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又称行尚书台或行台省。
D.玺,是用玉石雕刻的印章。玺书,是盖有玺印的书信,从秦朝起就开始流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源子邕待人坦诚,士人多归附他。后来劝阿各拔命令胡人归降,并最终成功让阿各拔弟弟归降,应该说与他的坦诚也不无关系。
B.源子邕善于安抚人心,所以手下人没有离叛之心。州城被包围,军民愿意同他死守,他要亲自出城去借粮,将士们哭着送他出城。
C.源子邕立有不少战功。他在九十天之内平定了东夏叛乱,平定了黑城后,又在锯谷擒获了康维摩,还在白水郡打败了宿勤明达的军队。
D.源子邕为国竭尽忠诚。他认为自家世代蒙受国家恩典,不能忘恩,身陷敌营,仍写信要求儿子源延伯坚持尽忠,最后自己也战死疆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僚属佥云,未若弃城俱去,更展规略。
②乃密遣人赍书间行与城中云:“大军在近,汝其奉忠,勿移其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