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邢卲,字子才,河间郑人。少在洛阳,会天下无事,与时名胜专以山水游宴为娱,不暇勤业。尝因霖雨,乃读《汉书》,五日略能遍记之。后因饮谑倦,方广寻经史,五行俱下,一览便记,无所遗忘。年未二十,名动衣冠,诸人方之王粲。
自孝明以后,文雅大盛,卲雕虫之美,独步当时。每一文初出,京师为之纸贵,读诵俄遍远近。于时袁翻与范阳祖莹位望通显,文笔之美,见称先达,以卲藻思华赡,深共嫉之。尝有一贵胜初受官,大集宾食,翻与卲俱在坐。翻意主人托其为让表。遂命卲作之。翻甚不悦,每告人云:“邢家小儿尝客作章表,自买黄纸,写而送之。”卲恐为翻所害,乃辞以疾。太昌初,敕令恒直内省,给御食,令覆按尚书门下事,凡除大官,先问其可否,然后施行。
卲率情简素,内行修谨,兄弟亲姻之间,称为雍睦。博览坟籍,无不通晓,晚年尤以《五经》章句为意,穷其指要。吉凶礼仪,公私谘禀,质疑去惑,为世指南。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诬引该洽。帝命朝章,取定俄顷。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有斋不居,坐卧恒在一小屋。果饵之属,或置之梁上,宾至下而共啖。天姿质素,特安异同,士无贤愚,皆能顾接,对客或解衣觅虱,且与剧谈。有书甚多,而不甚雠校。见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复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子大宝,有文情。孽子大德、大道,略不识字焉
(节选自《北齐书·邢卲传》)
(注)①责胜:尊贵而有权势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
B.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
C.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
D.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穿的服装这里指缙绅、土大夫。
B.文笔,南北朝时称有韵之文为文,无韵之文为笔,后来泛称文章为文笔。
C.敕令,即指帝王所发布的命令、法令。有时也称太后太子发布的诏令。
D.孽子,婢妾所生的儿子,旧指所谓庶出之子,庶孽之子即非嫡亲之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邢卲天资聪慧。少时贪玩不用功读书,曾因连日阴雨才读《汉书》,但五天就能基本记诵。阅览五行齐下,一遍就记住,世人把他比作王粲。
B.太昌初年,邢卲身居要位深受浩荡皇恩。在内省上班,生活和政治待遇优厚,朝廷凡是任免大小官职,都要征求他的意见,然后才办理。
C.邢卲秉性简易朴素,博览典籍,通晓事务,有关吉凶礼仪的事情,无论公家私人都向他咨询请示,他对疑难的解答,成为人们做事的指南。
D.邢御生性旷达不拘小节,不讲究威仪,果实糕饼之类,有时放在小屋梁上,与客人取下共享,有时面对客人解开衣服捉虱子,仍谈笑风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孝明以后,文雅大盛,卲雕虫之美独步当时。
(2)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卲援笔立成证引该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28 01:31: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元忠,赵郡柏人人也。元忠少厉志操,居丧以孝闻。袭爵平棘子。元忠粗览史书及阴阳数术,解鼓筝,兼好射弹,有巧思。遭母忧去任未几相州刺史安乐王鉴请为府司马元忠以艰忧固辞不就初,元忠以母老多患,乃专心医药,研习积年,遂善于方技。性仁恕,见有疾者,不问贵贱,皆为救疗。家素富实,其家人在乡,多有举贷求利,元忠每焚契免责。乡人甚敬重之。
天平初,复为太常。后加骠骑将军。四年,除使持节光州刺史。时州境灾俭,人皆菜色,元忠表求赈贷,俟秋征收。被报,听用万石。元忠以为万石给人,计一家不过升斗而巳,徒有虚名,不救其弊,遂出十五万石以赈之。事讫表陈,朝廷嘉而不责。兴和末,拜侍中。
元忠虽居要任,初不以物务干怀,唯以声酒自娱,大率常醉。家事大小,了不关心。因庭之内,罗种果药,亲朋寻诣,必留连宴赏。每挟弹携壶,敖游里闬,
遇会饮酌,萧然自得。常布言于抗事云:“年渐迟暮,志力已衰,久忝名官,以妨贤路。若朝廷厚恩,未便放弃者,乞在闲冗,以养余年。”武定元年,除东徐州刺史,固辞不拜。乃除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曾贡世宗蒲桃一盘。世宗报以百练缣,遗其书,其见重如此。
孙腾、司马子如尝共诣元忠,见其坐树下,拥被对壶。谓二公日:“不意今日披藜藿也。”因呼妻出,衣不曳地。二公相顾叹息而去。三年,复以本官领卫尉卿。其年卒于位,年六十。
(选自《北齐书 李元忠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遭母忧去/任未几/相州刺史安乐王鉴请为序司马元忠以艰忧固辞/不就/
B.遭母忧去/任未几/相州刺史安乐王鉴请为府马/元忠以艰忧/固辞不就/
C.遭母忧/去任/未几/相州刺史安乐王鉴请为并司马元忠以艰忧固辞/不就/
D.遭母忧/去任/未几/相州刺史安乐王鉴请为司马/元忠以艰忧/固辞不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射:指射箭技术,是古代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的一种。起初只贵族才能学习。
B.忧:指父母之丧。古时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
C.节:以竹、铜等材料为竿,上级以旄牛尾。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权力。
D.升斗:古代的度量衡单位。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标准的统称,其进制是逢十进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李元忠年轻时就以孝顺父母而闻名。因为母亲年老多病,他曾花数年时闻去研习医学,最终颇有心得。
B.李元忠天性仁爱宽厚。对于病患,不分身贱,都会为他们请来医生进行救治。又曾烧掉乡人的借据,为他们免除债务。
C.李元忠当官不拘小节,而且非常谦虚。平日管日常杂事,常常喝醉。还说希望朝廷能让自己担任闲职,给贤才让路。
D.李元忠为人洒脱。经常挟弹携壶,饮酒作乐,怡然自得:有人来访,他坐在树下披着被子迎客。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樊逊,字孝谦。河东北猗人也。逊少学,兄仲常优饶之。逊自责曰:“为人弟,独爱安逸,可不愧于心乎?”欲同勤事业。母冯氏谓之曰:“汝欲谨小行耶?”逊感母言,遂专心典籍,恒书壁作“见贤思齐”四字,以自劝勉。

属本州沦陷,寓居邺中,为临漳小史。县令裴鉴莅官清苦,致白雀等瑞,逊上《清德颂》十首。鉴大加赏重,擢为主簿,仍荐之于右仆射崔暹,与辽东李广、渤海封孝琰等为暹宾客。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逊曰:“家无荫第,不敢当此。”

天保元年,本州复召举秀才。五年正月,制诏问求才审官,逊对曰:“今日公卿,抑亦天授,与之为治,何欲不从。高悬王爵,唯能是与。无令桓谭非谶,官止于郡丞;赵壹负才,位终于计。则天下宅心,幽明知感,真人去而复归,从此而言,可以无愧。”又问刑罚宽猛,逊对曰:“伏惟下,昧旦坐朝,留心政术,明罚以纠诸侯,申恩以孩百姓。王者之治,务先礼乐,如有未从,刑书乃用,宽猛兼设,水火俱陈,则天下自治,大道公行。”七年,诏令校定群书,逊等十一人同被尚书召共刊定。时秘府书籍纰缪者多,逊乃议曰:“按汉中垒校尉刘向受诏校书,每一书竟,上,辄言:臣向书、太史公书、太常博士书、中外书合若干本,以相比校,然后杀青。向之故事,见存府合,即欲刊定,必藉众本。邢子才、魏收等并是多书之家,请牒借本参校得失。”凡得别本三千馀卷,《五经》诸史,殆无遗阙。八年,诏尚书开东西二省官选,所司策问,逊为当时第一。

(节选自«北齐书·樊逊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B.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C.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D.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掾”原为佐助之意,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曹,掾史,掾属”。“计掾”是古代州郡的计吏。
B.“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转达臣子进言意愿的侍者,后发展为帝王的谦称。
C.“表”是给皇帝的奏章,与之相关的词语“表函”是上呈天子的函件,“表奏”是表文奏章,“表草”是表文草稿。
D.古代制作竹简,先用火烤,使其冒出水分,这个程序叫“杀青”,也叫“汗青”。选文中“杀青”指书籍定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逊有责任心,读书勤勉。他不想安逸地受人照顾,愿与兄长一同致力家业;在母亲开导下,他又全力研读典籍,并常在墙上题字以自勉。
B.樊逊颇有文才,能把握时机。在担任临漳小史时,他钦佩县令为官清廉,作了十首《清德颂》,受到朝廷的赏识,被征召为主簿。
C.樊逊善于策对,治国有见地。他认为国家应该重用有才德的人,不要埋没人才;他认为王者之道应以礼乐为先,后用刑罚,恩威并施。
D.樊逊能以史为鉴,处事有方。他在主持校定群书时,借鉴汉代刘向的做法,搜集各种不同版本的书籍对照校定,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昧旦坐朝,留心政术,明罚以纠诸侯,申恩以孩百姓。
(2)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元忠,赵郡柏人人也。初,元忠以母老多患,乃专心医药,研习积年,遂善于方技。性仁恕,见有疾者,不问贵贱,皆为救疗。家素富实,其家人在乡,多有举贷求利,元忠每焚契免责。乡人甚敬重之。魏孝眀时,盗贼蜂起,清河有五百人西戍,还经南赵郡,以路梗共投元忠。奉绢千匹,元忠唯受一匹,杀五羊以食之,遣奴为导,曰:“若逢贼,但道李元忠遣送。”奴如其言,贼皆舍避。

永安初,拜南赵郡太守。值洛阳倾覆,庄帝幽崩,元忠弃官还家,潜图义举。会高祖率众东出,便自往奉迎。露车,载素筝浊酒以见高祖,因进从横之策,备陈诚款,深见嘉纳。时刺史尔朱羽生阻兵据州,元忠先聚众于西山,仍与大军相合,擒斩羽生。即令行殷州事。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寻兼中书令。

天平四年,除使持节、光州刺史。时州境灾俭,人皆菜色,元忠表求赈贷,俟秋征收。被报,听用万石。元忠以为万石给人,计一家不过升斗而已,徒有虚名,不救其弊,遂出十五万石以赈之。事讫表陈,朝廷嘉而不责。兴和末,拜侍中。

元忠虽居要任,初不以物务干怀,唯以声酒自娱,大率常醉。家事大小,了不关心。园庭之内,罗种果药,亲朋寻诣,必留连宴赏。每挟弹携壶,敖游里闬,遇会饮酌,萧然自得。武定元年,除东徐州刺史,固辞不拜。孙腾、司马子如尝共诣元忠,见其坐树下,拥被对壶,庭室芜旷。谓二公曰:“不意今日披藜藿也。”因呼妻出,衣不曳地。二公相顾叹息而去,大饷米绢衣服,元忠受而散之。三年,复以本官领卫尉卿。其年卒于位,年六十,谥曰敬惠。

(选自《北齐书•李元忠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B.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C.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樁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D.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技”又叫“方伎”,指医卜星相各种技术;文中的意思指医药及养生之类的技术。
B.“车”指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露车”指没有车盖、车帷的比较简陋的车。
C.古代使臣奉命出行要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使持节,一种官职。
D.“藜藿”是两种野菜的名称,古人一般把自家比较好的饭菜说成藜藿,是自谦的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元忠仁爱宽厚,治疗有病乡亲。李元忠因母亲年老多病,就专心学习医药方面的知识,后来只要看到有病的人,不论这个人高低贵贱,都为他治疗。
B.李元忠重义轻利,仗义豪爽。在盗贼蜂起的年代,大批壮士前来投奔他。他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点礼物,还热情款待了他们,并派仆人给他们带路。
C.李元忠不慕虚荣,做事实事求是。光州遭灾,担任刺史的李元忠上书请求赈灾,朝廷准许发放一万石粮食,李元忠不图虚名,最终发放十五万石,后受到朝廷的嘉奖。
D.李元忠不事家产,爱好饮酒作乐。李元忠虽身处要职,但不把物质利益放在心上,以音乐、饮酒自娱,以致庭院荒芜、室内空旷,妻子也穿着不曳地的短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乘露车,载素筝浊酒以见高祖,因进从横之策,备陈诚款,深见嘉纳。
(2)二公相顾叹息而去,大饷米绢衣服,元忠受而散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斛律光,字明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从其父斛律金西征,周文帝长史莫者晖时在行间,光驰马射中之,因擒于阵,光时年十七。高祖嘉之,即擢为都督。尝从世宗于洹桥校猎,见一大鸟,云表飞飏,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颈。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州东有周天柱、新安、牛头三戍,招引亡叛,屡为寇窃。天保七年,光率步骑五千袭破之,又大破周仪同王敬俊等,获口五百余人,杂畜千余头而还。武平二年,周遣纥干广略围宜阳。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朝廷发使迟留,军还,将至紫陌,光仍驻营待使。帝闻光军营已逼,心甚恶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见,然后宣劳散兵。拜光左丞相,又别封清河郡。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许。帝赐提婆晋阳之田,光言于朝曰:“此田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由是穆积怨。周将军韦孝宽忌光英勇,乃作光反谣言。会帝前所疑意,谓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后,光至,引入凉风堂,刘桃枝自后拉而杀之,时年五十八。于是下诏称光谋反,尽灭其族。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罪既不彰,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周武帝闻光死,大喜,赦其境内。后入邺,追赠上柱国、崇国公。指诏书曰:“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节选自《北齐书·斛律光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B.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C.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D.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世宗、天保,分别是谥号、庙号和年号,而这三者都是皇帝专有。
B.舍人,古代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C.公,爵位名,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一等。五等爵位指公、侯、伯、子、男。
D.庶女,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侧室所生女子;正妻、继室所生子女为“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斛律光箭艺高超。十七岁时阵前箭射莫者晖,后陪同世宗在洹桥打猎,引弓射雕,正中其颈,斛律光还先后得到了高祖和世宗的称赞。
B.斛律光英勇善战。北周的天柱、新安、牛头三处戍所多次侵扰齐境,斛律光率五千步骑袭击打败了他们,虏获五百多人、杂畜千余头。
C.斛律光抗令不从。攻克北周建安等四处城戍后,他没有遵命解散士卒而是希望朝廷慰劳有功之人,皇帝心生不满但仍宣抚犒劳了兵士。
D.斛律光遭冤被杀。北周将军韦孝宽忌恨斛律光的英勇,就散布他要造反的谣言,北齐皇帝这时对斛律光也起了疑心,就设计杀死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此田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
⑵会帝前所疑意,谓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