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德兴,濠人。与太祖同里,少相得。从定滁、和。渡江,累战皆有功,迁左翼大元帅。从讨赣州、安福、永新,拔吉安。再进湖广行省左丞。同杨璟讨广西,攻永州。进克武冈州,分兵据险,绝靖江声援。广西平,功多。洪武三年封江夏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是岁,慈利土酋覃垕① 连茅冈诸寨为乱,长沙洞苗俱煽动。太祖命德兴为征南将军,帅师讨平之。明年伐蜀,副汤和为征西左将军,克保宁。先是,傅友德已克阶、文,而和所帅舟师未进。及保宁下,两路军始合。蜀平,论功,帝以和功由德兴,赏德兴而面责和。且追数征蛮事,谓覃垕之役,杨璟不能克,赵庸中道返,功无与德兴比者。复副邓愈为征南左将军,帅赵庸、左君弼出南宁,平婪凤、安田诸州蛮,克泗城州,功复出诸将上。赏倍于大将,命署中立府,行大都督府事。德兴功既盛,且恃帝故人,营第宅逾制。有司列其罪,诏特宥之。十三年命理福建军务,旋召还。明年,五溪蛮乱。德兴已老,力请行,帝壮而遣之,赐手书曰:“赵充国图征西羌,马援请讨交址,朕常嘉其事,谓今人所难。卿忠勤不怠,何忝前贤,靖乱安民,在此行也。”至五溪,蛮悉散走。十八年,楚王桢讨思州五开蛮,复以德兴为副将军。决荆州岳山坝以溉田,岁增官租四千三百石,楚人德之。还乡,赐黄金二百两,白金二千两,文绮百匹。

居无何,帝谓德兴:“福建功未竟,卿虽老,尚勉为朕行。”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逾三年,归第,复令节制凤阳留守司,并训练属卫军士。诸勋臣存者,德兴年最高。岁时入朝,赐予不绝。二十五年八月,以其子骥乱宫,并坐诛死。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

注:①土酋覃垕(hòu):土家族首领覃垕。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
B.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
C.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
D.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文中指朱元璋的庙号。这样的称谓,用于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按照一定的标准而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B.世券,又称铁券,是明代帝王赐予功臣的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若子孙犯罪,无论何种罪行,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免。
C.蛮,古代对南部民族的称呼。春秋时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落称之为戎、狄、蛮、夷。
D.留守司,古代官署名,自宋朝到明朝皆有设置。明太祖洪武十四年设置了隶属凤阳行都督府的中都留守司,设留守、左右副留守各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德兴屡立战功,深受赏识。周德兴与太祖同乡且关系融洽,跟随太祖平定滁州、赣州,攻占永州,立功较多,洪武三年被封为江夏侯。
B.周德兴恃功而骄,行为逾矩。周德兴取得大的功业后,又依仗是太祖的故人,建造的官邸超出了规格,有司条列其罪行上报皇帝,太祖予以宽恕。
C.周德兴老骥伏枥,主动请缨。五溪蛮乱之时,周德兴不顾年老,主动请缨为国分忧,太祖赞叹其行为,并亲自写信加以勉励。
D.周德兴年高有勋,晚景可叹。存活的诸位功勋大臣中,周德兴的年龄最长,皇帝经常赏赐他。然而,因其子犯罪,周德兴连坐被处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蜀平,论功,帝以和功由德兴,赏德兴而面责和。
(2)决荆州岳山坝以溉田,岁增官租四千三百石,楚人德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03 10:16: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轼,字用敬,公安人。天顺八年进士。大理右评事,迁右寺正。录囚四川,平反百余人,擢四川副使。岁凶,请官银十万两为籴费。轼以按盛崇仁赃罪,被诬下吏,事白,还职。弘治初,擢四川按察使。三年迁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八年进右副都御史,总理南京粮储,旋命巡抚贵州。明年为大理卿,诏与刑部裁定条例颁天下。十三年拜南京户部尚书。寻命兼左副都御史,督贵州军务,讨普安贼妇米鲁。时镇守中官杨友、总兵官曹恺、巡抚钱钺共发兵讨鲁,大败于阿马坡。都指挥吴远被执,普安几陷。友等请济师,乃以命轼。轼未至,而友等遣人招降。贼扬言欲降,阴拥众攻围普安、安南卫城,断盘江道,又乘间劫友,贼势日炽。右布政使闾钲,按察使刘福,都指挥李宗武、郭仁、史韬、李雄、吴达等死焉。轼至,以便宜调广西、湖广、云南、四川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都指挥张泰等渡江追击,指挥刘怀等遂进解安南卫围,而恺、通及都指挥李政亦各破贼寨。贼还攻平夷卫及大河、扼勒诸堡,都御史陈金以云南兵御之。贼遁归马尾笼寨。官军聚攻益急,土官凤英等格杀米鲁,余党遂平。用兵凡五月,破贼寨千余,斩首四千八百有奇,俘获一千二百。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连乞致仕,不允。武宗立,遇疾复请。诏加太子太保。赐敕乘传归。卒,赠太保,谥襄简。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B.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C.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D.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拔、除、擢等。
B.“入”在文中是“地方官员进入中央任职”之意,而京官调任地方官则用“出”。
C.“户部”是“六部”之首,长官为户部尚书,掌管户籍财经祭祀等事务。
D.“乘传归”在文中指乘坐驿车告老还乡,这是皇帝给予退休臣子的一种殊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轼判案能力很强。他担任大理右评事一职时,在四川审查囚犯,为一百多人洗血了冤情。
B.王轼关心民生疾苦。在发生饥荒时,他请求拨官银十万两作为买粮的费用。
C.王轼用兵有方。讨伐普安贼妇米鲁时,他根据当时形势布置作战计划,最终取得了胜利。
D.王轼深受重用。他曾受命与刑部一起制定条例,因有战功受重赏,最后因病请求退休。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以按盛崇仁赃罪,被诬下吏,事白,还职。
(2)贼扬言欲降,阴拥众攻围普安、安南卫城,断盘江道,又乘间劫友,贼势日炽。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链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入为锦衣卫经历。链为人刚直,嫉恶如仇。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善遇之。炳与严嵩父子交至深,以故链亦数从世蕃饮。世蕃以酒虐客,链心不平,辄为反之,世蕃惮不敢较。俺答犯京师,致书乞贡,多嫚语。下廷臣博议,司业赵贞吉请勿许。廷臣无敢是贞吉者,独链是之。吏部尚书夏邦谟曰:“若何官?”链曰:“锦衣卫经历沈链也。大臣不言,故小吏言之。”遂罢议。链愤国无人,致寇猖狂,疏请以万骑护通州军储,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可大得志。帝弗省。嵩贵幸用事,边臣争致贿遗。及失事惧罪,益辇金贿嵩,贿日以重。链时时扼腕。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因并论邦谟谄谀黩货状请均罢斥以谢天下帝大怒,谪佃保安。既至,未有馆舍。贾人某询知其得罪故,徙家舍之。里长老亦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链语以忠义大节,皆大喜。塞外人素戆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链。链亦大喜,日相与詈嵩父子为常。且缚草为人,象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射之。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链。后嵩党杨顺为总督。妖人阎浩等以白莲教惑众,出入漠北,泄边情为患。官军捕获之,词所连及甚众。顺喜,曰:“是足以报严公子矣。”窜链名其中,诬浩等师事链,听其指挥,具狱上。嵩父子大喜。斩链宣府市。后嵩败,世蕃坐诛。临刑时,链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链姓名官爵于其上,持入市。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
(选自《明史·沈链传》,有删改)
注①世蕃,即严世蕃,严嵩之子。②俺答,明代蒙古部落首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因并论邦谟谄谀黩货/状请均罢斥/以谢天下/
B.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因并论邦谟谄谀黩货状/请均罢斥/以谢天下/
C.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因并论邦谟谄谀黩货状/请均罢斥/以谢天下/
D.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因并论邦谟谄谀黩货/状请均罢斥/以谢天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衣卫,官署名。原为皇帝亲军,掌管皇帝出入仪仗。后兼管刑狱,掌管巡察缉捕的权力。
B.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似簸箕。一说屈膝张足而坐。是一种卑微、尊敬的态度。
C.君主的统治地位受到内乱或外患的威胁而动摇时,臣子发兵进行援救,称为“勤王”。
D.太学,中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历代有兴废,与国子监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地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链受到赏识,疾恶如仇。沈链考中进士,入京任职,上司陆炳善待沈链;权臣严嵩之子严世蕃喝酒时很放肆,遭沈链指责,严世蕃不敢计较。
B.沈链位卑忧国,敢于直谏。外族人俺答进犯京城,无礼索要贡物,沈链作为一个小吏敢于站出来坚持正义;他上疏要求抗击敌人,但皇帝不察。
C.沈链遭受挫折,秉性不改。他因为得罪皇帝,被贬到保安垦田,保安人纷纷帮助他,他和乡里人发泄对严蒿等人的不满,消息传到严嵩那里。
D.沈链含恨被杀,恶人被惩。严嵩同党杨顺为了谄媚严世蕃,诬陷沈链拜阎浩为师,听阎浩指挥,沈链最终被杀害;后来严嵩父子也遭到报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失事惧罪,益辇金贿嵩,贿日以重。链时时扼腕。
(2)塞外人素戆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链。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治,字本道,忻州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除行人,迁吏科给事中。寇屡盗边,边臣多匿不奏;小胜,文臣辄冒军功。治请临阵斩获,第录将士功;文臣及镇帅不亲搏战者止赐赉。从之,再迁礼科左给事中。隆庆元年,偕御史王好问核内府诸监局岁费。中官崔敏请止之,为给事中张宪臣所劾。得旨:“诏书所载者,自嘉靖四十一年始,听治等详核。不载者,已之。”治等力争,不许。事竣,劾中官赵廷玉、马尹干没罪,诏下司礼监按问。寻上疏陈四事:“一、定宗庙之礼以隆圣孝。献皇虽贵为天子父,未尝南面临天下;虽亲为武宗叔,然尝北面事武宗。今乃与祖宗诸帝并列,设位于武宗右,揆诸古典,终为未协。臣以为献皇祔会太庙,不免递迁。若专祀世庙,则亿世不改。乞敕廷臣博议,务求至当。二、谨燕居之礼以澄化源。人主深居禁掖左右便佞窥伺百出或以燕饮声乐或以游戏骑射近则损敝精神疾病所由生久则妨累政事危乱所由起。比者人言籍籍,谓陛下燕闲举动,有非谅暗所宜者。臣窃为陛下虑之。”其二,请勤朝讲、亲辅弼。疏入,报闻。进吏科都给事中。劾蓟辽总督都御史刘焘、南京督储都御史曾于拱不职,于拱遂罢。山西及蓟镇并中寇,治以罪兵部尚书郭乾、侍郎迟凤翔,偕同官欧阳一敬等劾之。诏罢乾,贬凤翔三秩视事。明年,左右有言南海子之胜者,帝将往幸。治率同官谏,大学士徐阶、尚书杨博、御史郝杰等并阻止,皆不听。至则荒莽沮湿,帝甚悔之。治寻擢太仆少卿,改大理,进太仆卿。忧归,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主深居禁掖/左右便佞窥伺百出/或以燕饮声乐/或以游戏骑射/近则损敝精神/疾病所由生久/则妨累政事/危乱所由起/
B.人主深居禁掖/左右便佞/窥伺百出/或以燕饮声乐/或以游戏骑射/近则损敝精神/疾病所由生/久则妨累政事/危乱所由起/
C.人主深居禁掖/左右便佞窥伺百出/或以燕饮声乐/或以游戏骑射/近则损敝精神/疾病所由生/久则妨累政事/危乱所由起/
D.人主深居禁掖/左右便佞/窥伺百出/或以燕饮声乐/或以游戏骑射/近则损敝精神/疾病所由生久/则妨累政事/危乱所由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官”本为古官名,后又可指宫内、朝内的官员,这里则指的是宫中的宦官。
B.“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封建王朝的有些皇帝在位期间有多个年号。
C.古代以坐南朝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在南面坐。
D.“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既供奉皇族神位,又供奉功臣神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治关注战事,促成军功制度改革。他在边境遭敌寇所犯之时,针对边臣对战事隐瞒不报,文臣冒领军功的情况,提出了改革方案,得到了皇帝的肯定。
B.王治正直无私,严格审查各监局用度。他在与王好问核查时,面对崔敏极力阻拦,在皇帝亦未支持他的情况下,仍然据理力争,遭到了张宪臣的弹劾。
C.王治注重礼制,提出宗庙礼仪问题。他在献皇牌位摆放位置上,认为其未统治过国家,即使贵为帝王宗亲,也不能与各帝并列,应广泛讨论以求恰当。
D.王治不畏权贵,对待君臣皆能直谏。他在任吏科给事中时,弹劾总督都御史等人不称职,责罪兵部尚书等人之失。而皇帝出行之事,他也能进谏劝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请临阵斩获,第录将士功;文臣及镇帅不亲搏战者止赐赉。
(2)明年,左右有言南海子之胜者,帝将往幸。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欧信,嗣世职金吾右卫指挥使。景泰三年以广东破贼功,擢都指挥同知。已,命守备白羊口,迁大宁都指挥使。天顺初,以都督佥事充参将,守备广东雷、廉诸府。巡抚叶盛荐其廉勇,进都督同知,代副总兵翁信。两广瑶僮陷开建,杀官吏,帝趣进兵。信破贼化州之马里村,再破之石城,击斩海南卫反者邵瑄。
时所在盗群起,将吏不能定。广西参将范信守浔、梧,瑶尽在境内,阴纳瑶赂,纵使越境流劫,约毋犯己。于是雷、廉、高、肇悉被寇。帝命广西总兵官陈泾及欧信合剿。时有斩获,而贼势不衰,朝廷犹倚范信。会泾以罪征,乃擢范信都督佥事充副总兵,镇广东,而命欧信佩征蛮将军印,代泾镇广西。
成化元年,贼掠英德诸县,欧信讨斩五百余人,夺还人口。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七年春,充总兵官,镇守辽东,累败福余三卫。言者谓信已老,请召还。巡抚彭谊奏:“官军耆老五千余人,皆言信忠谨有谋勇,累立战功,威镇边陲。年六旬,骑射胜壮士,不宜召回。”乃留镇如故。久之,陈钺代谊。钺贪功,信不能违,十四年为巡按王崇之所劾。其冬,乃召归。寻遣中官汪直等往按,直右钺,归罪信等。下狱,镌官闲住,饮恨而卒。
范信既徙广东,贼势愈盛,劫掠不止,乃语人曰:“今贼仍犯广东,亦我遣之耶?”而是时都督颜彪佩征夷将军印,讨贼久无功,滥杀良民报捷。岭南人咸疾之。
  (选自《明史·欧信列传第六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B.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C.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D.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辽东,指辽河以东,明朝时也是军镇名,辖境相当于辽宁省和吉林的部分,岭南,指五岭之南的地区,辖境相当于两广及海南省。
B.指挥同知、都指挥使等都是明朝官职名称,明锦衣卫,下设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南北镇抚司镇抚、千户五职。
C.擢,提升官职,其他如“迁”“拔”等也指官职的提升,而“转”“徙”“调”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
D.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年号纪年。文中,“成化元年”为年号纪年,而文中的“景泰三年”则为王公即位年次纪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信世袭金吾右卫指挥使,后因战功卓著受到提拔。天顺初年,承担了守备广东雷州、廉州诸州的重任。
B.广西之乱范信难脱干系,而朝廷却倚重信任他,这造成了欧信、陈泾平定叛乱,虽时有斩获,但不能遏制贼患。
C.欧信的军事才能受到巡抚叶盛举的赏识,被其破格提升为都督同知,后两广出现叛乱,欧信奉旨平叛。
D.欧信镇守辽东期间,因不能阻止巡抚陈钺贪功,被巡按王崇之弹劾,不久被朝廷召回,后也因此事被逮捕入狱。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军耆老五千余人,皆言信忠谨有谋勇,累立战功,威镇边陲。
(2)范信既徙广东,贼势愈盛,劫掠不止,乃语人曰:“今贼仍犯广东,亦我遣之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赵贞吉,字孟静,内江桐梓坝人。六岁日诵书一卷。及长,以博洽名。華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俺答薄都城,谩书求贡。诏百官延议,贞吉奋袖大言日:“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既许贡则必入城,倘要索无已,奈何?”徐阶曰:“君必有良策。”贞吉曰:“为今之计请至尊迷御正殿下诏引咎遗官宣谕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易耳。”帝闻贞吉言,心壮之,谕严嵩曰:“贞吉言是。”召入左顺门,令手疏便宜。立擢左谕德兼监察御史,奉敕宣谕诸军。络白银五万两,听随宜劳赏。
四十年,迁至户部右侍郎。廷议遗大臣赴蓟州督饷练兵,嵩欲用贞吉,召饮示之意。贞吉曰:“督饷者,督京运乎,民达乎?若二运已有职掌,添官徒增扰耳。况兵之不练,其过宜不在是,即十户侍出,何益练兵?”嵩怫然罢。
隆庆初,起礼部左传郎,掌詹事府。穆宗幸太学,讲《大禹谟》称旨,命充日讲官。负吉年逾六十,而议论侃直,进止有仅,帝深注意焉。
先是,高拱再入阁即掌吏部。贞吉掌都察院。拱以私憾欲考察科道。贞吉与同事上言:“顷因御史叶梦能言事件旨,陛下严论考核言官,并及升任在籍者。应考近二百人,其中岂无怀忠报主塞谔敢言之士?今一以放肆奸邪罪之,窃惑所司奉行过当,忠邪不分,致塞言路,沮士气,非国家福也。”帝不从。
贞吉学博才高。然好刚使气,动与物迕。九列大臣,或名呼之,人亦以是多怨。高拱、张居正名辈出贞吉后,而进用居先。咸负才好胜不相下,竟龃龉而去。万历十年卒,赠少保,文肃。
(选自《明史.赵贞吉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令之计/请至尊速御正殿/下诏引咎遣官/宣渝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易耳
B.为今之计/请至尊速御正殿/下讯引咎/遣官宣谕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易耳
C.为今之计/请至尊速御正/殿下诏引咎遣官/直谕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易耳
D.为今之计/请至尊速御正/殿下诏引咎/遣官宣谕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易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吉士,选进土之长于文学及书法者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招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职责,是明朝内阁辅臣的重要之一。
B.隆庆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种名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C.吏部,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主要掌管官员的考核、升降及全国户籍等工作。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D.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贞吉心怀国家,善于谏言。在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他都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都得到了皇帝的认同。
B.赵贞吉性情别直,不惧权贵。无论是严嵩作首辅,还是高拱作首辅,他都能据理力争。
C.赵贞吉勤奇好学,学识渊博。他6岁时便每天读书卷,后来考中进士。任日讲官,所讲内容符合皇帝的心意,受到皇帝的关注。
D.赵贞吉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得罪人。位列九卿的大臣,他也直呼其名,有些人因此而怨恨他。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兵之不练,其过宜不在是,即十户侍出,何益练兵?
(2)高拱,张居正名辈出贞吉后,而进用居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