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兴,濠人。与太祖同里,少相得。从定滁、和。渡江,累战皆有功,迁左翼大元帅。从讨赣州、安福、永新,拔吉安。再进湖广行省左丞。同杨璟讨广西,攻永州。进克武冈州,分兵据险,绝靖江声援。广西平,功多。洪武三年封江夏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是岁,慈利土酋覃垕① 连茅冈诸寨为乱,长沙洞苗俱煽动。太祖命德兴为征南将军,帅师讨平之。明年伐蜀,副汤和为征西左将军,克保宁。先是,傅友德已克阶、文,而和所帅舟师未进。及保宁下,两路军始合。蜀平,论功,帝以和功由德兴,赏德兴而面责和。且追数征蛮事,谓覃垕之役,杨璟不能克,赵庸中道返,功无与德兴比者。复副邓愈为征南左将军,帅赵庸、左君弼出南宁,平婪凤、安田诸州蛮,克泗城州,功复出诸将上。赏倍于大将,命署中立府,行大都督府事。德兴功既盛,且恃帝故人,营第宅逾制。有司列其罪,诏特宥之。十三年命理福建军务,旋召还。明年,五溪蛮乱。德兴已老,力请行,帝壮而遣之,赐手书曰:“赵充国图征西羌,马援请讨交址,朕常嘉其事,谓今人所难。卿忠勤不怠,何忝前贤,靖乱安民,在此行也。”至五溪,蛮悉散走。十八年,楚王桢讨思州五开蛮,复以德兴为副将军。决荆州岳山坝以溉田,岁增官租四千三百石,楚人德之。还乡,赐黄金二百两,白金二千两,文绮百匹。
居无何,帝谓德兴:“福建功未竟,卿虽老,尚勉为朕行。”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逾三年,归第,复令节制凤阳留守司,并训练属卫军士。诸勋臣存者,德兴年最高。岁时入朝,赐予不绝。二十五年八月,以其子骥乱宫,并坐诛死。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
注:①土酋覃垕(hòu):土家族首领覃垕。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 |
B.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 |
C.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 |
D.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 |
A.太祖,文中指朱元璋的庙号。这样的称谓,用于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按照一定的标准而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
B.世券,又称铁券,是明代帝王赐予功臣的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若子孙犯罪,无论何种罪行,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免。 |
C.蛮,古代对南部民族的称呼。春秋时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落称之为戎、狄、蛮、夷。 |
D.留守司,古代官署名,自宋朝到明朝皆有设置。明太祖洪武十四年设置了隶属凤阳行都督府的中都留守司,设留守、左右副留守各一。 |
A.周德兴屡立战功,深受赏识。周德兴与太祖同乡且关系融洽,跟随太祖平定滁州、赣州,攻占永州,立功较多,洪武三年被封为江夏侯。 |
B.周德兴恃功而骄,行为逾矩。周德兴取得大的功业后,又依仗是太祖的故人,建造的官邸超出了规格,有司条列其罪行上报皇帝,太祖予以宽恕。 |
C.周德兴老骥伏枥,主动请缨。五溪蛮乱之时,周德兴不顾年老,主动请缨为国分忧,太祖赞叹其行为,并亲自写信加以勉励。 |
D.周德兴年高有勋,晚景可叹。存活的诸位功勋大臣中,周德兴的年龄最长,皇帝经常赏赐他。然而,因其子犯罪,周德兴连坐被处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