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柳升,怀宁人。袭父职为燕山护卫百户。大小二十余战,累迁左军都督佥事。永乐初,从张辅征交陛,破贼鲁江,斩其帅阮子仁等。守成子关。贼入富良江,舟亘十余里,截江立寨,陆兵亦数万人。辅将步骑,升将水军,夹攻,大败之,获伪尚书阮希周等。升赍露布献俘,被赏赉。师还,封安远伯,禄千石,予世券

七年同陈碹帅舟师巡海,至青州海中,大破倭,追至金州白山岛而还。明年从北征,至回曲津,将神机火器为前锋,大败阿鲁台。进封侯,加禄五百石,仍世伯爵。出镇宁夏,讨斩叛将冯答兰帖木儿等。召还,总京营兵。十二年复从北征,将大营兵战忽兰、忽失温,以火器破敌。二十年复从北征,将中军破兀良哈于屈裂儿河,予世侯。帝五出塞上升皆从,数有功,宠待在列侯右。仁宗即位,命掌右府,加太子太傅

宣德元年冬,成山侯王通征黎利,败闻。命升为征虏副将军,充总兵官,保定伯梁铭为左副总兵,都督崔聚为参将,尚书李庆赞军务,帅步骑七万,会黔国公沐晟往讨。时贼势已盛,道路梗绝,朝廷久不得交陛奏报。敕升急进援,而昌江已于四月陷。九月,升始入隘留关。贼缘途据险列栅,官军连破之.抵镇夷关。升以贼屡败,易之。时李庆、梁铭皆病甚。郎中史安、主事陈镛言于庆日:“柳将军辞色皆骄。骄者,兵家所忌。贼或示弱以诱我,未可知也。防贼设伏,玺书告诫甚切,公宜力言之。”庆强起告升,升不为意。至倒马坡,与百余骑先驰度桥,桥遽坏,后队不得进。贼伏四起,升陷泥淖中,中镖死。其日,铭病卒。明日,庆亦卒。又明日,崔聚帅军至昌江。贼来益众,官军殊死斗。贼驱象大战。阵乱,贼大呼:“降者不死。”官军或死或走,无降者,全军尽没。史安、陈镛皆死之。崔聚力战被执,贼百计降之,终不屈死。

皴勇逗接近露臼墅安生惠点蔓璜选及王愍丑型辽蛭弛心爱陵遘窭型懊汪通热至驾熊遂度塞胜朝议以升丧师,不令子溥袭爵,久之乃许。正统十二年赠升融国公,谥襄愍。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升质直宽和/善抚士卒/勇而寡谋/遂及于败/升败/沐晟师不得进/亦引还王通/孤军援绝/遂弃交陆/
B.升质直宽和/善抚士卒/勇而寡谋/遂及于败/升败/沐晟师不得进/亦引还/王通孤军援绝/遂弃交陆/
C.升质直宽和善/抚士卒/勇而寡谋/遂及于败/升败/沐晟师不得进/亦引还王通/孤军援绝/遂弃变耻/
D.升质直宽和善/抚士卒/勇而寡谋/遂及于败/升败/沐晟师不得进/亦引还/王通孤军援绝/遂弃交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代臣民上书于君主,不缄封的都称为露布,是别于封缄而言的,汉末也把军中檄文称为露布,后来,用兵获胜向上奏捷的文书也称为露布。
B.世券又称铁券。明朝分封功臣及外戚爵位时所颁发的凭据。世券从中剖开,分为左右两半,左券藏之于内府,右券给受封者收存。
C.太子太傅,官名。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明史官职志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
D.宣德为明朝皇帝明宣宗的庙号,前后共十年。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乐初年,柳升跟从张辅征讨交陆,作战有方。他先在鲁江打败敌人,守卫咸子关,后又率水军与张辅密切配合,夹击敌人,取得战斗胜利。
B.柳升战功卓著。他曾同陈碹率舟师巡海,大破倭寇。在永乐年间,他多次跟随皇帝北征,屡立战功。受封侯爵,掌管右府,加封为太子太傅。
C.宣德元年,成山侯王通征讨黎利失利,柳升临危受命,皇上命他为征虏副将军率军征讨。柳升见贼人屡被击败,不听李庆劝告,轻敌丧师。
D.柳升全军覆亡的消息传来,朝廷意见认为柳升丧师,不让他的儿子柳溥承袭爵位,过了很久才让承袭。后来朝廷追封柳升为融国公,谥襄愍。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五出塞,升皆从,数有功,宠待在列侯右。
(2)贱或示弱以诱我,未可知也。防贼设伏,玺书告诫甚切,公宜力言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14 09:34: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B.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C.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D.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设置有专门的负责人员,且“左史记事,右史记言”。
B.科敛,是古代统治者向老百姓收取钱财的方式之一,非正式税收,而是按有关条文摊派、聚敛。
C.赍,本义是拿东西送给别人。在文中的意思是携带。
D.天兵,汉族神话中指天神的兵将。言说者喜用它借代己方的军队,如文中指梁王的军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博学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②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山云,徐人。父青,以百户从成祖起兵,积功至都督佥事。貌魁梧,多智略。初袭金吾左卫指挥使。数从出塞,有功。时幼军二十五所,隶府军前卫,掌卫者不任事,更命云及李玉等五人抚戢之。仁守立,擢行在中军都督佥事。
宣德元年改北京行都督府,命偕都御史王彰自山海抵居庸,巡视关隘,以便宜行事。帝征乐安,召辅郑王、襄王居守。
明年,柳、庆蛮韦朝烈等掠临桂诸县。三年正月命佩征蛮将军印,充总兵官往镇。云至,讨朝烈。贼保山巅山峻险挂木于藤垒石其上官军至辄断藤下木石无敢近者。云夜半束火牛羊角,以金鼓随其后,驱向贼。贼谓官军至,亟断藤。比明,木石且尽,众噪而登,遂尽破之。其秋,雒容蛮出掠,遣指挥王纶破之。云上纶功,并劾其杀良民罪,帝宥纶而心重云。
云谋勇深沉,而端洁不苟取。广西镇帅初至,土官率馈献为故事。帅受之,即为所持。云始至,闻府吏郑牢刚直,召问曰:“馈可受乎?”牢曰:“洁衣被体,一污不可湔,将军新洁衣也。”云曰:“不受,彼且生疑,奈何?”牢曰:“黩货,法当死。将军不畏天子法,乃畏土夷乎?”云曰:“善。”尽却馈献,严驭之。由是土官畏服,调发无敢后者。云所至,询问里老,抚善良,察诬枉,土人皆爱之。
英宗即位,云坠马伤股。帝遣医驰视。以病请代,优诏不许。进右都督。正统二年上言:“浔州与大藤峡诸山相错,瑶寇出没,占耕旁近田。左右两江土官,所属人多田少。其狼兵素勇,为贼所畏。若量拨田州土兵于近山屯种,分界耕守,断贼出入。不过数年,贼必坐困。”报可。嗣后东南有急,辄调用狼兵,自此始也。明年冬,卒于镇。赠怀远伯,谥忠毅。广西人思云不置,立祠肖像祀焉。
(《明史列传第五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保山/巅山峻险/挂木于藤/垒石其上/官军至/辄断藤下/木石无敢近者
B.贼保山巅/山峻险/挂木于滕垒石/其上/官军至/辄断藤下木石/无敢近者
C.贼保山巅/山峻险挂木于藤/垒石其上/官军至/辄断藤下木石/无敢近者
D.贼保山/巅山峻险/挂木于滕垒石/其上/官军至/辄断藤下/木石无敢近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授予官职。与“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的“除”同义。
B.蛮,中国古代对长江中游及其以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
C.优诏,由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D.赠,古代皇帝对己死官员加封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云机智多谋且立有功勋,受到朝廷的认可与信任。皇帝命他协同都御史王彰从山海关到居庸关,巡视沿途关隘,可以相机行事。
B.韦朝烈的部队据天险固守。山云施妙计,将角上捆绑火把的牛羊驱向敌阵,使他们难辨虚实,产生麻痹心理,从而一举攻破。
C.府吏郑牢以新洁衣作比,消除了山云心头的顾虑,让他勇于打破惯例,拒绝士官贿赂,树立了权威,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D.朝廷采纳了山云调用狼兵屯田耕种的建议,既解决了两江士官人多田少的问题,又切断了贼人进出之路,可谓一举两得。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李将军列传》)
(2)《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太史公自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陆炳,其先平湖人。祖墀,以军籍隶锦衣卫为总旗。父松,袭职,从兴献王之国安陆,选为仪卫司典仗。世宗入承大统,松以从龙恩,迁锦衣副千户。累官后府都督佥事,协理锦衣事。世宗始生,松妻为乳媪,炳幼从母入宫中。稍长,日侍左右。炳武健沉鸷,长身火色,行步类鹤。举嘉靖八年武会试,授锦衣副千户。松卒,袭指挥佥事。寻进署指挥使,掌南镇抚事。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屡擢都指挥同知,掌锦衣事。帝初嗣位,掌锦衣者朱宸,未久罢。代者骆安,继而王佐、陈寅,皆以兴邸旧人掌锦衣卫。佐尝保持张鹤龄兄弟狱,有贤声。寅亦谨厚不为恶。及炳代寅,权势远出诸人上。未几,擢署都督佥事。又以缉捕功,擢都督同知。炳骤贵,同列多父行,炳阳敬事之,徐以计去其易己者。又能得阁臣夏言、严嵩欢,以故日益重。尝捶杀兵马指挥,为御史所纠,诏不问。言故暱炳,一日,御史劾炳诸不法事,言即拟旨逮治。炳窘,行三千金求解不得,长跪泣谢罪,乃已。炳自是嫉言次骨。及嵩与言构,炳助嵩,发言与边将关节书,言罪死。嵩德炳,恣其所为,引与筹画,通赇赂。后仇鸾得宠,陵嵩出其上,独惮炳。炳曲奉之,不敢与钧礼,而私出金钱结其所亲爱,得鸾阴私。及鸾病亟,炳尽发其不轨状。帝大惊,立收鸾敕印,鸾忧惧死,至剖棺戮尸。

炳先进左都督,录擒哈舟儿功,加太子太保。以发鸾密谋,加少保兼太子太傅,岁给禄。三十三年命入直西苑,与严嵩、朱希忠等侍修玄。三十五年三月赐进士恩荣宴。故事,锦衣列于西,帝以炳故,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明年疏劾司礼中官李彬侵盗工所物料,营坟墓,僭拟山陵,与其党杜泰三人论斩,籍其赀,银四十余万,金珠珍宝无算。寻加炳太保兼少傅,掌锦衣如故。三公无兼三孤者,仅于炳见之。炳任豪恶吏为爪牙,悉知民间铢两奸。富人有小过辄收捕,没其家。积赀数百万,营别宅十余所,庄园遍四方,势倾天下。时严嵩父子尽揽六曹事,炳无所不关说。文武大吏争走其门,岁入不赀,结权要,周旋善类,亦无所吝。帝数起大狱,炳多所保全,折节士大夫,未尝构陷一人,以故朝士多称之者。二十九年卒官。赠忠诚伯,谥武惠,祭葬有加,官其子绎为本卫指挥佥事。隆庆初,用御史言,追论炳罪,削秩,籍其产,夺绎及弟太常少卿炜官,坐赃数十万,系绎等追偿,久之赀尽。万历三年,绎上章乞免。张居正等言,炳救驾有功,且律非谋反叛逆奸党,无籍没者;况籍没、追赃,二罪并坐,非律意。帝悯之,遂获免。

(节选自《明史·陆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B.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C.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D.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
B.会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解元”。
C.伯:爵位,伯爵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三等,是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表现之一。
D.三孤:三孤是指周成王时立少师、少傅、少保的合称,是三公的副职。其地位低于公而高于卿。明清无固定员额,而作为荣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炳身形伟岸、为人凶狠。他健壮沉稳,像鸷鸟一样凶猛,身高面红,走路有如鹤步。
B.陆炳结交权臣、为非作歹。他讨得内阁大臣夏言、严嵩的欢心,曾经捶杀了一位兵马指挥,皇帝居然没有过问这件事情。
C.陆炳不畏权势、揭发李彬。司礼监宦官李彬侵占盗走工所的物料,营建坟墓,超越规制,遭陆炳揭发,李彬与同党杜泰三人都被处死。
D.陆炳折节有礼、照顾良善。他对因皇帝制造大案要案而受牵连的人多方保全,对士大夫也很有礼,不曾陷害过一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炳骤贵,同列多父行,炳阳敬事之,徐以计去其易己者。
(2)故事,锦衣列于西,帝以炳故,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瑢,洪武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奏事称旨。帝嘉其诚笃,为更名义,满三载当迁特令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左侍郎。数月,尚书。时方务反建文之政,所更易者悉罢之。义从容言曰:“损益贵适时宜,前改者固不当,今必欲尽复者,亦未悉当也。”因举数事陈说本末。帝称善,从其言。

永乐二年兼太子詹事。帝有所传谕太子,辄遣义,能委曲导意,命辅皇太子监国,义熟典故,达治体,军国事皆倚办,满三考,帝亲宴便殿,褒扬甚至,十七年以父丧归,帝及太子皆遣官赐祭,诏起复。十九年,三殿灾,敕廷臣二十六人巡行天下。义及給事中马俊分巡应天诸府,问军民疾苦,文武长吏扰民者数人,条兴革数十事奏行之。帝北征还,以太子曲宥主事张鹤朝参失仪,罪义不匡正,逮义系锦衣卫狱,明年春得释。

仁宗即位,义、原吉以元老为中外所信,念义监国时旧劳,尤厚倚之。杨荣尝毀义。帝不直荣。义顿首言:“荣无他,即左右有谗荣者,愿陛下慎察。”帝笑曰:“吾固弗信也,”宣宗即位,委寄益重。时方修献陵,帝欲遵遣诏从俭约,以问义、原吉,二人力赞。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迨世宗营永陵,始益崇侈云。

英宗即位,斋宿得疾,遣医往视,问所欲言。对曰:“陛下初嗣大宝,望敬守祖宗成宪,始终不渝耳。”遂卒,年七十三,赠太师,谥忠定。

义为人质直孝友,善处僚友间,未尝一语伤物,士奇常言:“张咏之不饰玩好,傅尧俞之遇人以诚,范景仁之不设城府,义兼有之。”

(选自《明史·蹇义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B.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C.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D.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超擢、迁、进、黜都是表示职务任免的词,除黜外,都是表示升职。
B.“三考”指古代官吏考绩之制,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三年一考,九年三考,按结果决定升降奖惩。汉以后,各朝一般均采“三考”制。
C.丧归制是我国古代丧葬制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官员遇到自己的父母去世,要弃官居家守制丁忧,服满再行补职。但是为了应对各种时局,“夺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
D.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朱元璋也称洪武皇帝。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称帝王的一种名号。仁宗、宣宗和英宗都是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入太庙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蹇义诚实厚道,受到朱元璋的赞赏。朱元璋亲自替他改名,并且特意在同级的岗位上历练他。他工作小心谨慎,后来得到了越级提拔。
B.蹇义关心民生疾苦,巡视应天府期间,罢黜了几个扰民的文武官员,并且分条陈述了几十件兴利革弊之事情,上奏皇帝请求实行。
C.蹇义襟怀坦荡,面对杨荣的诋毁,他仍替杨荣说好话,并希望皇帝慎重地考察身边的人对杨荣的中伤。宣宗皇帝最后接纳了蹇义的意见。
D.蹇义为人朴实正直,善于与同僚朋友相处,从来没有一句话伤害别人,因此得到了杨士奇的高度评价,认为他同时具有张咏、傅尧俞、范量仁三人的优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损益贵适时宜,前改者固不当,今必欲尽复者,亦未悉当也。
(2)以太子曲宥主事张鹤朝参失仪,罪义不匡正,逮义系锦衣卫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海,字海洋,定远人。尝入土豪赤塘王总管营,自拔来归,授百户。从败元将贾鲁兵,克泗、滁,进万户。从渡江,拔蛮子海牙水寨,破陈埜先兵,从取集庆、镇江。败元将谢国玺于宁国,选充先锋。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又从战龙江,克安庆,与汉人相持,八战,皆大捷,遂入江州。从徐达攻庐州,皆有功。

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太祖壮之,授花枪上千户。

复从大军克荆、澧、衡、潭,擢宝庆卫指挥佥事,迁指挥使,命镇益阳。从平章杨璟征湖南、广西未下郡县。由祁阳进围永州,与守兵战于东乡桥,生得千、万户四人,以夜半先登拔之。抵靖江,战南门,生得万户二人。夜四鼓,自北门八角亭先登,功最,命为左副总兵。剿平左江上思蛮。调征蜀,克龙伏隘、天门山及温汤关,予世袭指挥使,仍镇益阳。武冈、靖州、五开诸苗蛮先后作乱,悉捕诛首乱而抚其余众,迁都督佥事。

十四年从征云南,由永宁趋乌撒,进克可渡河。与副将军沐英会师攻大理,敌悉众扼上、下关。定远侯王弼自洱水东趋上关,(郭)英帅大军趋下关,而遣海以夜四鼓取石门。间道渡河,绕点苍山后,攀大树缘崖而上,立旗帜。英士卒望见,皆踊跃大呼,敌众惊扰。英遂斩关入。海亦麾山上军驰下,前后夹攻,敌悉溃走。

十七年,论功封东川,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逾三年,以左参将从征金山。又二年,以征南将军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师还,乞归乡里,厚赉金帛以行。二十四年七月,病疽卒,年六十三。

(节选自《明史·胡海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B.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C.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D.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户,官名。明清为低级军官。明时此职务为卫所军中职务,掌军户一百。胡海从百户做起,做到万户,是升官。
B.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祁阳附近有祁山,那么祁阳就在祁山的北面。
C.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等级从高到低,“侯爵”位低于“公爵”,文章当中胡海就曾被封为“东川侯”。
D.乞归,就是请求辞职回乡的意思。宋朝陆游诗《答胡吉州启》云:“伏以累疏乞归,既拜赐骸之命。”就是请求辞职回乡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海曾经加入土豪赤塘王总管的兵营,自从王总管被攻克以后就归顺了贾鲁,并且当了百户的官,跟从了后来打了败仗的贾鲁的军队。
B.在攻打靖江的时候,他在南门战斗生擒了两个万户;晚上四更时分又从北门八角亭登城破敌。
C.对于武冈等苗蛮作乱,胡海采用了区别对待的方法:叛乱的首领,全部捕杀了;其随从则采取了安抚政策。
D.在敌人全都据守上、下关的时候,明军的分工是:王弼攻打上关,郭英带领胡海攻打下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
(2)而遣海以夜四鼓取石门。间道渡河,绕点苍山后,攀大树缘崖而上,立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