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兵北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也的  信:诚信,信用
C.秦王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征求
D.秦之遇将军,可谓矣 深:狠毒,刻毒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丹不忍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②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B.①樊於期前曰:“为之奈何?”
②臣得有以报太子
C.①吾每念,常痛骨髓
②燕王拜送
D.①伏尸哭,极哀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 在且夕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同, 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 气氛。
B.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辆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辆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 计划。
D.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这段描写表现了荆轲的侠肝义胆,果敢 勇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就显得头脑简单,过于 轻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15 11:58: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各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
【小题1】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感谢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遭受
【小题2】下列各组加横线词语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秦王还柱走    倚柱
B.乃引匕首提秦王 吾还也
C.是寡人过也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次进 常身翼蔽沛公
【小题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图穷而匕首见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小题4】下列句中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群臣
A.太子迟之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吾得兄事之D.函封之
【小题5】下列对文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大喜”“见燕使者”,照应前文荆轲所说的献首、献图“必说见臣”的话。说明荆轲料事准确, 突显其“智”。
B.秦武阳的“色变振恐”反衬了荆轲的勇敢,说明荆轲“有所待”的必要性,千钧一发之际,荆轲镇静自若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弭了危机,更突出了荆轲的沉勇机智。
C.廷刺秦王时,秦王袖绝而命不绝,惊、起、绝、拔、操、急,六字传神,形象地写出了秦王反应敏捷,身手不凡的王者特点。
D.刺杀失败,荆轲两脚张开像箕一样坐在地上,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突出了荆轲蔑视强暴、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卫宣公之子急也,寿也,朔也。急前母子也。寿与朔后母子也。

②寿之母与朔谋,欲杀太子急而立寿。使人与急乘舟于河中,将沈而杀之。寿知不能止也,因与之同舟,舟人不得杀急。方乘舟时,急傅母恐其死也,闵而作诗,二子乘舟之诗是也。其诗曰:“二子乘舟,泛泛其景,顾言思子,中心养养。”于是寿闵其兄之且见害,作忧思之诗,黍离之诗是也。其诗曰:“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③又使急之齐,将使,盗见载旌,要而杀之,寿止急,急曰:“弃父之节,非子道也,不可。”寿又与之偕行,寿之母不能止也,因戒之曰:“寿无为前也。”寿又为前,窃急旌以先行,几及齐矣,盗见而杀之。

④急至,见寿之死,痛其代己死,涕泣悲哀,遂载其尸还,至境而自杀,兄弟俱死。

⑤故君子义此二人,而伤宣公之听谗也。

( 选自 西汉·刘向《新序》 )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而杀之 (2)非子
(3)其代己死   (4)故君子此二人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与之同舟    送之至湖口,得观所谓石钟者。
B.又使急齐    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C.遂载尸还    且行千里,谁不知?
D.至境自杀    锲舍之,朽木不折。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使人与急乘舟于河中,将沈而杀之。
(2)于是寿闵其兄之且见害,作忧思之诗,黍离之诗是也。
【小题4】第②段“二子乘舟之诗“和“忧思之诗”表达的情感分别是
【小题5】依据全文,概括人物性格。
(1)卫宣公___________(2)后母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曰:“自从先君文王以至不穀之身,亦有不为爵劝,不以禄勉,以忧社稷者乎?”莫敖子华对曰:“君王将何问者也?彼有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有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有断脰决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有劳其身,愁其志,以忧社稷者;亦有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王曰:“大夫此言,将何谓也?”

莫敖子华对曰:“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夕,无一月之积。

“昔者叶公子高,定白公之祸,宁楚国之事,先君以掩方城之外,四封不侵,名不挫于诸侯。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以兵南乡。叶公子高,食田六百畛。

“昔者吴与楚战于柏举,两御之间夫卒交。莫敖大心抚其御之手,顾而大息曰:‘嗟乎子乎,楚国亡之日至矣!吾将深入吴军,若扑一人,以与大心者也,社稷其为庶几乎?’

“昔吴与楚战于柏举,三战入郢。寡君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棼冒勃苏曰:‘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于是粮潜行,上峥山,逾深溪,蹠穿膝暴,七日而薄秦王之朝,昼宵哭。七日不得告,水浆无入口。秦王曰:‘寡人闻之,万乘之君,得罪一士,社稷其危,今此之谓也。’遂出革车千乘,卒万人,与吴人战于浊水而大败之。

“吴与楚战于柏举,三战入郢。君王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蒙谷负离次之典以浮于江,逃于云梦之中。昭王反郢,五官失法,百姓昏乱;蒙谷献典,五官得法,而百姓大治。此蒙谷之功,多与存国相若,封之执纒,田六百畛。蒙谷怒曰:‘谷非人臣,社稷之臣。苟社稷血食,余岂患无君乎?’遂自弃于磨山之中,至今无胄。”

王乃大息曰:“此古之人也。今之人,焉能有之耳?”

莫敖子华对曰:“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就而不避。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取材于《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①郢:楚国都城②离次之典:也叫“鸡次之典”,是楚国统领各个领域的国家法律大典。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君以掩方城之外 恢:发扬
B.于是粮潜行   赢:背负
C.昼宵哭 吟:吟诵
D.而能立 冯:同“凭”,凭借,依靠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
身穿朴素的黑绸衣服上朝,穿着粗朴的鹿皮衣服居家
B.若扑一人,以与大心者也,社稷其为庶几乎
你们如果能打倒一个敌人,(把敌人)来交给我,那么国家也许就胜利了
C.苟社稷血食,余岂患无君乎
如果国家平安无事,我难道会去忧虑没有国君(而无官可做)吗
D.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就而不避
食物谁都想吃,但人们忍住了不吃;死亡谁都厌恶,但人们即使饿死了也心甘情愿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
②万乘之君,得罪一士,社稷其危,今此之谓也。
【小题4】莫敖子华讲述了五个“忧社稷”的臣子的故事,请用一个成语概括他们的表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jiá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gǔ)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孟尝君(?—公元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袭其父爵于薛(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又称薛公,号孟尝君。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人属孟尝君 属:请托
B.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浩荡:荒唐,没有准则。
C.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错。
D.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孔:内心痛苦的样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左右以君贱之也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B.驱而之薛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C.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 不如因善遇之
D.孟尝君就国于薛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小题3】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②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④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⑦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A.①⑤B.②⑥C.③⑧D.④⑦
【小题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敕勒歌》为“乐府双璧”。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短歌行》原有相应歌辞,为“乐府古辞”,但已失传,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
D.《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它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小题5】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齐人冯谖,贫困至极,投靠孟尝君,颇有爱才之名的孟尝君并没有因为他没什么爱好和才干就不接受他。
B.冯谖几次弹着他的宝剑唱歌,要鱼要车,孟尝君也都满足了他。后来,孟尝君问谁能替他去领地讨租税,很多人都毛遂自荐,冯谖更是争着前往。
C.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但他却抱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心理,从一开始就不断地索要,以检验自己准备辅佐的人到底是不是胸怀宽广、礼贤下士。
D.冯谖为孟尝君干的这件事在常人看来是愚蠢至极的“千金买义”,因为它放弃了诸多眼前的金钱利益,但这一点却正体现了冯谖的战略性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2)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