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青玉案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①谩:徒然、空自。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出时间、地点和旅行途中的景色,秋色如画,雨后的晴光更给这幅秋山行旅图增添了欢快的亮色。
B.“路转陡,疑无地”这种“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感觉,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奏,“忽有人家临曲水”写忽然之间惊喜的发现,行文开会顿挫,饶有风致。
C.“凄凉只恐乡心起”承上启下,“只恐”二字妙,拓开一步,欲防范而不能,似未然而实不期然而然。处此境地,“心”不由己,透过一层来写乡思之撩人,笔意更觉深挚。
D.“风楼远、回头谩凝睇。”凤楼,妇女居处,这里指家中的妻子。词人想象着家中的妻子等待自己归家,徒然凝神而望,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小题2】结合全词,说说这首词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作者情感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2-23 10:31: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范成大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高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城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敞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注①此词作于公元1177年中秋,这年五月作者因病辟去四川制置一职,乘舟东去。八月十四至鄂州(今湖北武昌),十五晚赴知州刘邦翰设于黄鹤山南楼的赏月宴会。②老子个中不浅:东晋庚亮镇守武昌时,曾与僚属殷浩等人秋夜登南楼,曰:“老子于此处兴复(恢复)不浅。”老子:老夫。作者此时地位与庚亮不相上下。③空敝黑貂裘:用《战国策·秦策》的故事。苏秦游说秦王,十次上书均未被采纳,资用乏绝,所穿黑貂皮衣服也已破旧不堪,只好离秦返家。④沧洲:水边之地,隐者所居。此处指故乡。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新梦”,未曾料到,下以“忽到”照应,并传达了宦海沉浮的悲伤之情。
B.“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诗人以庾亮自比,仰慕庾亮的丰功伟业,感叹自己一事无成。
C.“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写月色,“秦”,泛指江北以外的地方,“楚”,指江汉一带。江北江南,长烟一空,皓月当空。
D.“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离合”,这里用作偏义复词,意分裂,山河分裂,月光仿佛笼罩着无边的“清愁”。
E. 这首词的意境豪放、阔大,风格飘逸潇洒,激奋中带有苍凉之感,可以看出它受到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影响。
【小题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