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王莽末,盗贼起,宗族闾里争往附之。伦乃依险固筑营壁,有贼,辄奋厉其众,引强持满以拒之,铜马、赤眉之属前后数十辈,皆不能下。伦始以营长诣郡尹鲜于褒,褒见而异之,署为吏。数年,鲜于褒荐之于京兆尹阎兴,兴即召伦为主簿。
建武二十九年,从王朝京师,随官属得会见,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明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伦出,有诏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会稽俗多淫祀,好卜筮。民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之困匮。伦到官,移书属县,晓告百姓,其巫祝有托鬼诈怖愚民,皆案论之。永平五年,坐法征,老小攀车叩马,啼呼相随,日裁行数里,不得前,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众知,复追之。及诣廷尉,吏民上书守阙者千余人。是时,显宗方案梁松事,亦多为松讼者。帝患之,诏公车诸为梁氏及会稽太守上书者勿复受。会帝幸廷尉录囚徒,得免归田里。
数岁,拜为宕渠令。伦在职四年,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资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抑绝,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视事七岁,肃宗初立,擢自远郡,代牟融为司空。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廖等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赴趣之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上疏曰:臣今言此,诚欲上忠陛下,下全后家。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其可谓无私乎?”连以老病上疏乞身,后数年卒,时年八十余。
(选自《后汉书·第五伦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廖等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赴趣之/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
B.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廖等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赴趣之/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
C.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廖等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赴趣之/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
D.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廖等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赴趣之/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师,古代京城的通称,亦可单用“京”来表示,即现代所说的首都。
B.卜筮,文中指预测吉凶的活动,用蓍草称“卜”,用龟甲称“筮”。
C.公车,汉代官署名,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和臣民上书、征召等事宜。
D.九卿,指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具体所指历代各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五伦抵御盗匪,受到赏识。王莽末年,第五伦率领宗族闾里之人抵御数十批盗匪进攻;郡尹鲜于褒认为他很不一般,让他担任官职。
B.第五伦理政有方,百姓拥戴。第五伦任会稽太守时,坚决杜绝欺诈恐吓百姓的迷信活动,后因犯法被召回时,上书守在朝廷的有一千多人。
C.第五伦整肃吏治,知人善任。第五伦任蜀郡太守时,命令家资多达千万的掾史将财物送给孤单贫穷的人,他所举荐的官吏多官至九卿、二千石。
D.第五伦奉公尽节,自认有私。第五伦奉公守法恪尽职守,但他认为自己还是有私心的,比如对欲赠千里马者,虽未举荐,但举荐时还会想到那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裁行数里,不得前,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
(2)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其可谓无私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24 05:31: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为诸生,学于长安,明《诗》《易》《春秋》,显名太学,学中号为“任圣童”。值仓卒,避兵之陇西。时隗嚣已据四郡,遣使请延,延不应。

更始元年,以延为大司马属,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及到,静泊无为,唯先遣馈礼祠延陵季子。时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如董子仪、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志不降辱。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史白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都尉扫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延辞让再三,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延上书愿乞骸骨,归拜王庭。诏征为九真太守。光武引见,赐马杂缯,令妻子留洛阳。九真俗以谢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其贫无礼娉,令长吏以下各省奉禄以赈助之。同时相娶者二千余人。是岁风雨顺节,谷稼丰衍。其产子者,始知种姓。咸曰:“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多名子为“任”。于是徼外蛮夷夜郎等慕义保塞,延遂止罢侦候戍卒。

初,平帝时,汉中锡光为交趾太守,教导民夷,渐以礼义,化声侔于延。王莽末,闭境拒守。建武初,遣使贡献,封盐水侯。岭南华风,始于二守焉。

延视事四年,征诣洛阳,以病稽留,左转睢阳令,九真吏人生为立祠。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

(节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值仓卒,避兵之陇西 仓卒:急迫,匆忙
B.延视事四年     视事:任职
C.苌病卒 寻:不久
D.掾史请召之   白:禀告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汉代设在京师的最高教育机构,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
B.乞骸骨:请求皇帝同意让自己的骸骨归葬故乡,是官员自请退休的委婉说法。
C.立祠:专指后代子孙为祭祀死去的祖先修建供舍,以颂其功德。
D.中士:古指中原地区,是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意为国之中、天地之中。
【小题3】请概括任延为官施政的特点。
【小题4】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
(2)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世祖即位,援因留西川,隗嚣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帝甚壮之。

先是,马援闻隗嚣欲贰于汉,数以书责譬之,嚣得书增怒。及嚣发兵反,援乃上书曰:“臣与隗嚣本实交友,初遣臣东,谓臣曰:‘本欲为汉,愿足下往观之,于汝意可,即专心矣。’及臣还反,报以赤心,实欲导之于善,非敢谲以非义。而嚣自挟奸心,盗憎主人,怨毒之情,遂归于臣。臣欲不言,则无以上闻,愿听诣行在所,极陈灭嚣之术。”帝乃召之,援具言谋画。

援又为书与嚣将杨广,使晓劝于嚣,曰:“援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为天下表的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乃闻季孟归罪于援,而纳王游翁谄邪之说,因自谓函谷以西,举足可定。以今而观,竟何如邪!援间至河内,过存嚣子恂,见其奴吉从西方还,说恂小弟仲舒望见吉,欲问恂无它否,竟不能言,晓夕号泣。又说其家悲愁之状,不可言也。夫怨雠可刺不可毁,援闻之,不自知泣下也。援素知季孟孝爱,曾、闵不过。夫孝于其亲,岂不慈于其子!可有子抱三木而跳梁妄作,自同分羹之事乎?”

隗嚣于是上疏谢曰:“吏民闻大兵卒至,惊恐自救,臣嚣不能禁止。兵有大利,不敢废臣子之节,亲自追还。昔虞舜事父,大杖则走,小杖则受。臣虽不敏,敢忘斯义!今臣之事,在于本朝,赐死则死,加刑则刑;如更得洗心,死骨不朽。”有司以嚣言慢,请诛其子。帝不忍,复使来歙至,赐嚣书曰:“今若束手,复遣恂弟归阙庭者,则爵禄获全,有浩大之福矣。吾年垂四十,在兵中十岁,厌浮语虚辞。即不欲,勿报。”嚣知帝审其诈,遂遣使称臣于公孙述。

(节选自《后汉书·马援列传》)

(注)①隗嚣(wěixiāo):字季孟,建武二年被封为西州大将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援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为天下表的/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
B.援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为天下/表的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
C.援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为天下表的/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
D.援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为天下表的/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礼记》曰:“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鳏,老而无夫者谓之寡。”
B.世祖,这里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C.足下,旧时对对方尊称的交际用语,是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战国时多用以称君王,可译为“您”。
D.行在,“行在所”的省称。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后专指天子行幸所至之地。如《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遂冈(苏)建诣行在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援年少时便志向远大,兄长们对此称奇。后隗嚣非常器重他,任用其为绥德将军,参与筹划大计。建武四年冬天,马援送信到洛阳,更是得到了皇帝的欣赏。
B.马援正直忠心,勇于向君主进呈意见。在隗嚣发兵反叛后,他上书国君,说明事件的基本脉络,并请求面圣,以详尽陈述消灭隗嚣的策略。
C.隗嚣孝顺慈爱,在马援看来连曾参、闵子骞也比不过他,因此隗嚣不会不顾及自己儿子的安危。这是马援对其进行规劝的原因之一。
D.马援言辞颇有艺术。他写信给隗嚣的属下杨广,让他告知劝说隗嚣,信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惜没有收效。
【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马援闻隗嚣欲贰于汉,数以书责譬之,嚣得书增怒。
(2)吾年垂四十,在兵中十岁,厌浮语虚辞。即不欲,勿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寔子真,一名台,字元始。少沉静,好典籍。父卒,隐居墓侧。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桓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诣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郎。明于政体,吏才有余,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指切时要,言辨而确,当世称之。仲长统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召拜议郎,迁大将军冀司马,与边韶、延笃等著作东观。出为五原太守。五原土宜麻,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寔至官,斥卖储峙,为作纺绩、织纺、缣媪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是时胡虏连入云中、朔方,杀略吏民,一岁至九奔命。寔整厉士马,严烽候,虏不敢犯,常为边最。以病征,拜议郎,复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会梁冀诛,寔以故吏免官,禁锢数年。时,鲜卑数犯边,诏三公举威武谋略之士,司空黄琼荐寔,拜辽东太守。行道,母刘氏病卒,上疏求归葬行丧。母有母仪淑德,博览书传。初,寔在五原,常训以临民之政,寔之善绩,母有其助焉。服竟,召拜尚书。寔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初,寔父卒,剽卖田宅,起冢茔,立碑颂。葬讫,资产竭尽,因穷困,以酤酿贩鬻为业。时人多以此讥之,寔终不改。亦取足而已,不致盈余。及仕官,历位边郡,而愈贫薄。建宁中病卒。家徒四壁立,无以殡敛,光禄勋杨赐、太仆袁逢、少府段颊为备棺葬具,大鸿胪袁隗树碑颂德。
(节选自《后汉书·崔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B.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C.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D.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女子15岁举行及笄礼时所取,以表示对本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既可指司马、司徒、司空,又可指少傅、少师、少保。
C.公车最早为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屈机构,设公车令,臣民上书或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D.博士是古代负责教学的一种官名。秦汉已有,为掌议论政琪及礼仪的官员,汉武帝后专掌经学传授,晋以后一般都设在太学或国子监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蹇秉性纯正,事亲至孝。为父守丧期满,三公请他做官,他都不去。母亲病死,他于赴任途中上疏请求回家料理丧事。
B.崔寔关注民生,改善百姓生活。他做五原太守时,叫百姓卖掉储藏的粮食,替他们添制纺绩工具并教他们如何使用。
C.崔寔明于政务,做官才能卓越。他撰述的《政论》曾获仲长统高度评价,认为所有国君,应抄一遍,置于座旁。
D.崔寔为官清正,品性廉洁。他出仕期间,为葬父而卖掉田产,竭尽资产,他病逝时,甚至没有钱装殓,同僚出资替他料理后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胡虏连人云中、朔方,杀略吏民,一岁至九奔命。
(2)服竟,召拜尚书。寔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禹字伯达,赵国襄人也。禹性笃厚节俭。父卒,汲吏人赙送前后数百万,悉无所受。又以田宅推与伯父,身自寄止。永平八年,举孝廉,稍迁;建初中,拜扬州刺史。当过江行部,中土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难于济步。禹将度,吏固请不听。禹厉言曰:“子胥如有灵,知吾志在理察枉讼,岂危我哉?”遂鼓楫而过。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美德怨恶,莫不自归焉。元和二年,转兖州剌史,亦有清平称。三年,迁下邳相。徐县北界有蒲阳坡,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禹为开水门,通引灌溉,遂成孰田数百顷。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功曹史戴闰,故太尉掾也,权动郡内。有小谴,禹令自致徐狱,然后正其法。自长史以下,莫不震肃。永元十五年,南巡祠园庙,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闻车驾当进幸江陵,以为不宜冒险远,驿马上谏。诏报曰:“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会得君奏,临汉回舆而旋。”及行还,禹特蒙赏赐。延平元年,迁为太傅,录尚书事。永初元年,以定策功封安乡侯,食邑千二百户。与太尉徐防、司空尹勤同日俱封。其秋,以寇贼水雨策免防、勤,而禹不自安。上书乞骸骨,便拜太尉。后连岁突荒,府藏空虚,禹上疏求入三岁租税,以助郡国禀假。诏许之。五年,以阴阳不和策免。七年,卒于家。除小子躍为郎中,长子盛嗣。

(选自《后汉书・张禹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B.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C.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D.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人才举荐制度,即推举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人为官。
B.功曹史主管记录功过、职掌吏员赏罚任免事宜,功曹的权力、在汉代最盛。
C.食邑是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或皇帝大臣作为世禄的田邑,盛行于周。
D.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罪责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即使自己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假括和分析,不正角的一项是
A.张禹性情忠厚,生活勤俭节约。他父亲去世,当地官员百姓所赠办丧事的钱财很多,他都不接受;又把田产住宅推让给伯父,自己寄住在伯父家。
B.张两巡视辖区,平反冤假错案。任杨州刺史时,要过江视察,很多人都认为江中有水神,难以渡过,但张禹信念坚定,表明志向,顺利过江。
C.张西心系百姓,要求下属严格。徐县有许多废弃的良田,张禹兴修水利,引水灌溉修成熟田;对弄权有过的官员绳之以法,整肃风气。
D.张西位高权重,时常进谏言事。皇上南巡,张禹谏言被采纳,受到皇帝的赏赐;更任太尉时后,连年灾荒,上书请求减免三年租税,以缓解地方困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会得君奏,临汉回舆而旋。
(2)以寇贼水雨策免防、勤,而禹不自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植字子干,涿郡涿人也。少与郑玄俱事马融,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融外戚豪家,多列女倡歌舞于前。植侍讲积年,未尝转眄,融以是敬之。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州郡数命,植皆不就。建宁中,征为博士,乃始起焉。

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以疾去官。会南夷反叛,以植尝在九江有恩信,拜为庐江太守,植深达政宜,务存清静,弘大体而已。

岁余,复征拜议郎,与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杨彪、韩说等并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记》。

中平元年,黄巾贼起,四府举植,拜北中郎将,持节,将北军五校士,发天下诸郡兵征之。连战破贼帅张角,斩获万余人。角等走保广宗,植筑国凿堑,造作云梯,垂当拔之。帝遣小黄门左丰诣军观贼形勢,或劝植以赂送丰,植不肯。丰还言于帝曰;“广宗贼易破耳。卢中郎固垒息军,以待天诛。”帝怒,遂槛车征植,减死罪一等。及车骑将军皇甫嵩讨平黄巾,盛称植行师方略,嵩皆资用规谋,济成其功。以其年复为尚书。

帝崩,大将军何进谋诛中官,乃召并州牧董卓,以惧太后。植知卓凶悍难制,必生后患,圆止之,进不从。及卓至,罘陵虐朝廷,乃大会百官于朝堂,议欲废立。群僚无敢言,植独抗议不同。卓怒罢食,将诛植。植素善蔡邕,邕前徙朔方,植独上书请之。邕时见亲于卓,故往请植事。又议郎彭伯谏卓曰:“卢尚书海内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卓乃止,但免植官而已。

植以老病求归,惧不免祸,乃诡道辕出。卓果使人追之不及遂隐于上谷不交人事初平三年卒临困敕其子敛葬于土穴不用棺椁附体单帛而已所著碑、诔、表、记凡六篇。

(节选自《后汉书•卷六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卓果使人追之/不及/遂隐于上谷/不交人事/初平三年卒/临困/敕其子敛葬于土穴/不用棺椁/附体单帛而已
B.卓果使人追之/不及/遂隐/于上谷不交人事/初平三年卒/临困/敕其子敛葬于土穴/不用棺椁/附体单帛而已
C.卓果使人追之/不及/遂隐于上谷/不交人事/初平三年/卒临困/敕其子敛葬于土穴/不用棺椁/附体单帛而已
D.卓果使人追之/不及/遂隐于上谷/不交人事/初平三年/卒/临困/敕其子敛葬/于土穴不用棺椁附体/单帛而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古为官名。秦汉已有,为掌议论政事及礼仪的官员。后也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
B.云梯,在古代属于战争器械,用于攀越城墙攻城的用具;发明者一般认为是公输盘。
C.五经,指《诗经》《论语》《礼记》《周易》《春秋》,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D.海内,是指国境之内,也就是指全国。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植有文韬武略。九江蛮寇叛乱时朝廷拜他为九江郡太守,蛮寇即宾服叛乱平息。卢植通古今学,与人一起在东观校勘《五经》,并参与续写《汉记》。
B.卢植为官刚直,不屑于溜须拍马。皇帝派小黄门左丰到军营里观看贼情,左丰向卢植索贿,卢植不听人劝,坚决不向左丰行贿左丰回到朝廷即进谗言。
C.卢植忠心为主,不畏惧强权。皇帝驾崩,大将军何进掌控朝政,征召董卓进京,卢植竭力劝阻。后董卓意欲废立皇帝,只有卢植独自一人上书抗议反对。
D.卢植年少时学习专心致志,不为外物所扰。他年少时和郑玄一同从师于马融,马融经常安排女伎歌舞于前,而卢植从未瞧过一眼,因此为马融所敬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拜为庐江太守,植深达政宜,务存清静,弘大体而已。
(2)丰还言于帝曰:“广宗贼易破耳。卢中郎固垒息军,以待天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