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禹字伯达,赵国襄人也。禹性笃厚节俭。父卒,汲吏人赙送前后数百万,悉无所受。又以田宅推与伯父,身自寄止。永平八年,举孝廉,稍迁;建初中,拜扬州刺史。当过江行部,中土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难于济步。禹将度,吏固请不听。禹厉言曰:“子胥如有灵,知吾志在理察枉讼,岂危我哉?”遂鼓楫而过。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美德怨恶,莫不自归焉。元和二年,转兖州剌史,亦有清平称。三年,迁下邳相。徐县北界有蒲阳坡,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禹为开水门,通引灌溉,遂成孰田数百顷。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功曹史戴闰,故太尉掾也,权动郡内。有小谴,禹令自致徐狱,然后正其法。自长史以下,莫不震肃。永元十五年,南巡祠园庙,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闻车驾当进幸江陵,以为不宜冒险远,驿马上谏。诏报曰:“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会得君奏,临汉回舆而旋。”及行还,禹特蒙赏赐。延平元年,迁为太傅,录尚书事。永初元年,以定策功封安乡侯,食邑千二百户。与太尉徐防、司空尹勤同日俱封。其秋,以寇贼水雨策免防、勤,而禹不自安。上书乞骸骨,便拜太尉。后连岁突荒,府藏空虚,禹上疏求入三岁租税,以助郡国禀假。诏许之。五年,以阴阳不和策免。七年,卒于家。除小子躍为郎中,长子盛嗣。

(选自《后汉书・张禹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B.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C.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D.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人才举荐制度,即推举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人为官。
B.功曹史主管记录功过、职掌吏员赏罚任免事宜,功曹的权力、在汉代最盛。
C.食邑是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或皇帝大臣作为世禄的田邑,盛行于周。
D.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罪责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即使自己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假括和分析,不正角的一项是
A.张禹性情忠厚,生活勤俭节约。他父亲去世,当地官员百姓所赠办丧事的钱财很多,他都不接受;又把田产住宅推让给伯父,自己寄住在伯父家。
B.张两巡视辖区,平反冤假错案。任杨州刺史时,要过江视察,很多人都认为江中有水神,难以渡过,但张禹信念坚定,表明志向,顺利过江。
C.张西心系百姓,要求下属严格。徐县有许多废弃的良田,张禹兴修水利,引水灌溉修成熟田;对弄权有过的官员绳之以法,整肃风气。
D.张西位高权重,时常进谏言事。皇上南巡,张禹谏言被采纳,受到皇帝的赏赐;更任太尉时后,连年灾荒,上书请求减免三年租税,以缓解地方困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会得君奏,临汉回舆而旋。
(2)以寇贼水雨策免防、勤,而禹不自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9 01:21: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歧传 范晔
赵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人也。歧少明经,有才艺。仕州郡,以廉直疾恶见惮。永兴二年,辟司空掾。议二千石得去官为亲行服,朝廷从之。会河东太守刘祜去郡,而中常侍左悺兄胜代之,岐耻疾宦官,即日西归。京兆尹延笃复以为功曹。
先是中常侍唐衡兄玹为京兆虎牙都尉,郡人以玹进不由德,皆轻侮之。岐及从兄袭又数为贬议,玹深毒恨。延熹元年,玹为京兆尹,岐惧祸及,乃与从子戬逃避之。玹果收岐家属宗亲,陷以重法,尽杀之。岐遂逃难四方,江淮海岱,靡所不历。自匿姓名,卖饼北海市中。时安丘孙嵩年二十余,游市见岐,察非常人,停车呼与共载。岐惧失色,嵩乃下帷,令骑屏行人。密问岐曰:“视子非卖饼者,又相问而色动,不有重怨,即亡命乎?我北海孙宾石,阖门百口,势能相济。”岐素闻嵩名,即以实告之,遂以俱归。嵩先入白母曰:“出行,乃得死友。”迎入上堂,飨之极欢。藏岐复壁中数年,岐作《厄屯歌》二十三章。
后诸唐死灭,因赦乃出。三府闻之,同时并辟。九年,乃应司徒胡广之命。会南匈奴、乌桓、鲜卑反叛,公卿举岐,擢拜并州刺史。岐欲奏守边之策,未及上,会坐党事免,因撰次以为《御寇论》。
灵帝初,复遭党锢十余岁。中平元年,四方兵起,诏选故刺史、二千石有文武才用者,征岐拜议郎。车骑将军张温西征关中,请补长史,别屯安定。大将军何进举为敦煌太守,行至襄武,岐与新除诸郡太守数人俱为贼边章等所执。贼欲胁以为帅,岐诡辞得免,展转还长安
及献帝西都,复拜议郎,稍迁太仆。及李傕专政,使太傅马日磾抚慰天下,以岐为副。日磾行至洛阳,表别遣岐宣扬国命,所到郡县,百姓皆喜曰:“今日乃复见使者车骑。”
曹操时为司空,举以自代。光禄勋桓典、少府孔融上书荐之,于是就拜岐为太常。年九十余,建安六年卒。先自为寿藏,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又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敕其子曰:“我死之日,墓中聚沙为床,布簟白衣,散发其上,覆以单被,即日便下,下讫便掩。”岐多所述作,著《孟子章句》、《三辅决录》传于时。
(摘自《后汉书•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兴二年,司空掾 辟:征召
B.阖门百口,势能相 济:成功
C.迎入上堂,之极欢 飨:款待
D.即日便下,下便掩 讫:完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出行,得死友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B.不有重怨,即亡命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C.俱贼边章等所执 请以赵十五城秦王寿
D.即实告之 皆美于徐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歧年轻时就通晓经书,富有才华,曾经建议俸禄二千石的官员应该辞去官职为父母守孝,后因宦官担任太守职位而感到羞耻,于是愤而辞职回到家中。
B.延熹元年,赵歧因为躲避唐玹的迫害而在各地逃难,孙嵩把他藏在家里的复壁之中,他才得以保全性命,遇赦之后因边疆发生战事被提拔任命为并州刺史。
C.中平元年,朝廷征召赵歧为议郎,车骑将军张温请求任命他为长史,大将军何进推举他担任敦煌太守。等汉献帝定都长安,又拜为议郎,逐渐升为太仆。
D.在曹操担任司空的时候,赵歧曾经推举他担任自己的官职,而他自己也被推举担任了太常。建安六年去世的时候,他吩咐儿子丧事从简,态度极为豁达。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建初三年,率疏勒等国兵一万人攻姑墨石城,破之,斩首七百级。欲因此叵平诸国,乃上疏请兵。书奏,帝知其功可成,议欲给兵。平陵人徐幹素与超同志,上疏愿奋身佐超。先是莎车以为汉兵不出,遂降于龟兹,而疏勒都尉番辰亦复反叛。会徐幹适至,超遂与幹击番辰,大破之,斩首千余级,多获生口。八年,拜超为将兵长史,假鼓吹幢麾。以徐幹为军司马,别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赐大小昆弥以下锦帛。李邑始到于,而值龟兹攻疏勒,恐惧不敢前,因上书陈西域之功不可成,又盛毁超拥爱妻,抱爱子,安乐外国,无内顾心,超闻之。叹曰: “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遂去其妻。帝知超忠,乃切责邑曰:“纵超拥爱妻,抱爱子,思归之士千余人,何能尽与超同心乎?”令邑诣超受节度。诏超:“若邑任在外者,便留与从事。”超即遗邑将乌孙侍子还京师。徐幹谓超曰:“邑前亲毁君,欲败西域。今何不缘诏书留之,更遣它吏送侍子乎?”超曰:“是何言之陋也!以邑毁超,故今遣之。内省不疚,何恤人言!快意留之,非忠臣也。”超在西域三十一岁。十四年八月至洛阳,拜为射声校尉。初,超被征,以戊己校尉任尚为都护。与超交代。尚谓超曰:“君侯在外国三十余年,而小人猥承君后,任重虑浅,宜有以诲之。”超曰:“年老失智,任君数当大位,岂班超所能及哉!必不得已,愿进愚言。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超去后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至数年而西域反罪被征如超所戒
(节选自《后汉书·班超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超去后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至数年/而西域反/乱以罪被征/如超所戒
B.超去后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至数年/而西域反乱/以罪被征/如超所戒
C.超去后/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至数年/而西域反乱/以罪被征/如超所戒
D.超去后/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至数年/而西域反/乱以罪被征/如超所戒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超眼光敏锐。洞悉西域发展形势。班超攻占姑墨石城以后。洞见平定西域各国的大好时机已至。就上书朝廷。请求增兵。得到朝廷的支持。
B.班超胸怀广阔。不与奸佞小人计较。李邑上书陈述西域之功不可成。又大肆诋毁班超。班超只是派遣李邑带着乌孙侍子返还京城。作为惩戒。
C.班超忠诚刚正。深受君主的信任。章帝深知班超忠诚。不仅没有因李邑而怀疑班超。反而严厉责备李邑。命令李邑到班超那里接受他的调度。
D.班超雄才大略。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班超根据塞外更士、西域民族的特点。确定减少约束。简单从事。宽容小过。把握大方向的管理方针。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陵人徐幹素与超同志。上疏愿奋身佐超。
(2)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将军邓骘其才 奇:认为……出奇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闻:高雅听说
C.衡常思身之术 图:图谋,谋划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小题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字平子”,古人的名和字存在一定的意义联系,此处“衡”与“平子”意思相近。
B.“三辅”,在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为三辅。
C.“公府”是古代官署名,指普通官员的办公室场所,文章中的“公府”也是对官署的统称。
D.“拜”“迁”,前者指授予某种官职,后者指晋升或调动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虽为节选,但仍然颇为完整地介绍了张衡一生的主要经历,在科技方面的历史性贡献以及文学成就、政治表现等,反映出他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质。
B.张衡创造的候风地动仪是用精铜铸成的,直径有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形状像个酒樽,外面用篆字和山龟鸟兽的图形装饰。
C.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百姓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个个紧张,都给他递眼色,张衡便没对顺帝说实话。
D.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还有很多豪族大户,和他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威风凛凛,整顿法制,暗中探知奸党分子的姓名,把他们一下子全都抓了起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耿恭字伯宗,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破降之。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恭至部,移檄乌孙,示汉威德。大昆弥已下皆欢喜,遣使献名马,遣子入侍。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二万骑击车师,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传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遂解去。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匈奴遂于城下拥绝涧水。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恭仰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有顷,水泉奔出。乃令吏士扬水以示虏。虏出不意,以为神明,遂引去。会显宗崩,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馀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召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 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
肃宗即位,遣秦彭发张掖三郡及鄯善兵,攻交河城,北虏惊走,车师复降。乃分兵迎恭。遂相随俱归。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没,至玉门唯馀十三人。
论曰: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注】车师古西域国名,与下文“疏勒”同属西域都护府,固:即窦固,凉部:指西州 防:车骑将军马防。
(《后汉书·耿弇传附耿恭》)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召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
B.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召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
C.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召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
D.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召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鳏寡孤独: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的老人。
B.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C.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拜礼中,礼节最重的是肃拜,礼节最轻的是稽首。
D.崩:古人讳言“死”,故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恭年幼丧父,有将帅的才略。永平十七年参与攻打车师,使之归降。担任戊己校尉,移檄乌孙,显示汉朝的威德。
B.与匈奴的激战中,耿恭为了磨砺士卒,在城中粮食吃光了,穷困不堪的情况下,与将士煮铠甲弓弩吃。
C.显宗逝世,车师又背叛汉朝,与匈奴一起攻击耿恭。耿恭与将士殊死抵抗。匈奴单干对他很敬重,要招降他。耿恭不接受,斩杀了他的使者。
D.耿恭与士兵同患难共生死,不为名利女色诱惑,不惜牺牲生命,宁可饿死战死也不投降。作者因此评价他义重于生。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
(2)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馀数十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俊,字子昭,南阳西鄂人也。少为郡吏,更始立,以宗室刘嘉为太常将军,俊为长史。光武徇河北,嘉遣书荐俊,光武以为安集掾。从击铜马于清阳,进至蒲阳,拜强弩将军。与五校战于安次,俊下马,手接短兵,所向必破,追奔二十余里,斩其渠帅而还。光武望而叹曰:“战将尽如是,岂有忧哉!”五校引退入渔阳,所过虏掠。俊言于光武曰:“宜令轻骑出贼前,使百姓各自坚壁,以绝其食,可不战而殄也。”光武然之,遣俊将轻骑驰出贼前。视人堡壁坚完者,敕令固守;放散在野者,因收取之。贼至无所得,遂散败。及军还,光武谓俊曰:“困此虏者,将军策也。”及即位,封俊为列侯。建武二年春,攻国贼,下四县,更封新处侯。引击顿丘,降三城。其秋,大司马吴汉承制拜俊为强弩大将军,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泰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吴汉言于帝曰:“非陈俊莫能定此郡。”于是拜俊泰山太守,行大将军事。张步闻之,遣其将击俊,战于赢下,俊大破之,追至济南,收得印绶九十余,稍攻下诸县,遂定泰山。五年,与建威大将军耿介共破张步。时琅邪未平,乃徙俊为琅邪太守,领将军如故。齐地素闻俊名,入界,盗贼皆解散。俊将兵击董宪于赣榆,进破朐贼孙阳,平之。八年,张步畔,还琅邪,俊追讨,斩之。帝美其功,诏俊专征青、徐。俊抚贫弱,表有义,检制军吏,不得与郡县相干。百姓歌之。数上书自请,愿奋击陇、蜀。诏报曰:“东州新平,大将军之功也。负海猾夏,盗贼之处,国家以为重忧,且勉镇抚之。”十三年,增邑,封祝阿侯。明年,征奉朝请。二十三年卒。子浮嗣,徙封蕲春侯。

(节选自《后汉书·陈俊列传》,选入时略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不战而也 殄:消灭、歼灭
B.放散在野者,收取之 因:于是、就
C.攻下诸县,遂定泰山 稍:稍微、略微
D.子浮,徙封蕲春侯 嗣:承袭爵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泰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
B.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泰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
C.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泰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
D.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泰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俊年少为吏,戎马一生。他先追随刘嘉,后经刘嘉引荐跟随刘秀,历任安集掾、强弩将军、强弩大将军等职,被封为祝阿侯,在奉朝请任上去世。
B.陈俊一心为主,智勇双全。安次一役,陈俊持短兵交战,击退敌军,斩其首领;陈俊又建议光武帝断绝敌粮源,结果敌人因无处掳掠而自行溃败。
C.陈俊屡建奇功,请命不已。他先后平定匡城、金门,攻占南武阳,后在泰山太守任上斩杀张步。因陇、蜀未平,他多次请命出征,皇帝没有同意。
D.陈俊声名远扬,深受爱戴。陈俊调任琅邪太守,一进入齐地界,盗贼就分散逃窜;到任后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治政措施深得民心,受到百姓称赞。
【小题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武徇河北,嘉遣书荐俊,光武以为安集掾。
(2)诏报曰:“东州新平,大将军之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