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崔衍著,深州安平人。父伦,字叙。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终不屈,乃许还。
衍,天宝末擢明经,调富平尉。继母李不慈,伦自吐蕃归,李弊衣以见,问故,曰:“衍不吾给。”伦怒,召衍,将袒而鞭之,衍涕泣无所陈。伦弟殷趋白:“衍所禀举送夫人所,尚何云!”伦悟,繇是谮无入。调清源令,劝民力田,怀附流亡,观察使马燧表其能,美原。父卒,事李益谨,岁为李子郃偿负不胜计,故官刺史,妻子仅免饥寒。
历苏、虢二州。虢居陕、华间,而赋数倍入,衍白太重。裴延龄领度支,方聚敛,私谓衍:“前刺史无发明,公当止。”衍不听,复奏:“州部多岩田,又邮传剧道,属岁无秋,民举流亡,不蠲减租额,人无生理。臣见长吏之患,在因循不以闻,不患陛下不忧恤也,患申请不实,不患朝廷不矜贷也。陛下拔臣大州,宁欲视民困而顾望不言哉?”德宗公其言,为诏度支减赋。宣歙池观察使,简静为百姓所怀。幕府奏聘皆有名士,后多显于时。卒,年六十九,赠工部尚书。
衍俭约畏法,室无妾媵,禄稍周于亲族,葬埋嫁娶,倚以济者数十家。及卒,不能蒇丧,表诸朝,赐赙帛三百段,米粟称之。
先是,天下以进奉结主恩,州藏耗竭,韦皋、刘赞、裴肃为之倡。赞死,衍代之。旧贡金锡凡十八品,皆倍直市于州,民匮,多逃去,衍至,蠲革之。居十年,啬用度,府库充衍。及穆赞代州,以钱四十万缗假民赋,故虽旱,人不流捐,由衍蓄积有素也。路应为观察使,以衍有惠在民,言状,元和元年,诏书褒美,赐一子官云。曰懿。
(选自《新唐书·崔衍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B.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C.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D.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迁”“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衍忠孝两全,名动天下。崔衍对自己的继母以德报怨;任宣歙池观察使时,政务简便,被百姓怀念;死后朝廷加封他为工部尚书。
B.崔衍为民请命,直言敢谏。崔衍奏报虢州赋税太重,请求减免赋税;裴延龄私下劝崔衍不要上奏,崔衍依然上书皇帝,陈述本州民众的困窘。
C.崔衍奖掖人才,勤政爱民。他所选择的属下官员,多为名流;宣州发生旱灾,他从府库中拿出四十万贯钱代百姓交税,因此宣州人不至于流散。
D.崔衍严于律己,家风严整。崔衍不仅室无妾媵,而且亲族数十家的葬埋嫁娶都靠他的俸禄周济,导致他去世后家中穷得连丧葬费都拿不出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继母李不慈,伦自吐蕃归,李弊衣以见,问故,曰:“衍不吾给。”
(2)父卒,事李益谨,岁为李子郃偿负不胜计,故官刺史,妻子仅免饥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01 01:33: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荐,字孝举,深州陆泽人。祖鷟,字文成,早惠绝伦,调露初,登进士第。考功员外郎骞味道见所对,称天下无双。荐敏锐有文辞,能为《周官》、《左氏春秋》。初,为颜真卿叹赏。大历中,浙西观察使李涵表荐才任史官,诏授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以母老辞不就。丧除,礼部侍郎于邵以闻,召充史馆修撰,兼阳翟尉。时颜真卿奉使淮西为李希烈①所拘,荐疏奏曰;“真卿受命之后,不宿于家,亲党不遑告别,介副不及陈请,孱僮单骑,即日载驰。真卿逮事四朝,为国元老,忠直孝友,羽仪王室。行年八十,拘囚环堵之间,顾眄钩戟之下,不知悲翁何以堪此!……”卢杞②持之,不报。朱泚反,诡姓名伏匿城中,著《史遁先生传》。京师平,擢左拾遗。诏复用杞为刺史,荐与陈京、赵需等论杞奸恶倾覆不当用,入对挺确,德宗纳之。
贞元元年,帝亲郊。时更兵乱,礼物残替,用荐为太常博士,参缀典仪,略如旧章。刑部尚书关播持节送成安公主于回纥,以荐为判官。还,迁工部员外郎。久之,擢谏议大夫,复为史馆修撰。
方裴延龄用事,中伤俊良,建白无不当帝意。荐将疏其恶延龄知之因言于帝曰谏议论朝政得失史官书人君善恶二者不可兼荐改秘书少监延龄必欲以罪斥废之。会遣使册回鹘毘伽怀信可汗,使荐至回鹘。还为监。吐蕃赞普死,擢荐工部待郎,为吊祭使。荐占对详辩。三使绝域。反次赤岭,被病卒,年六十一,吐蕃传其柩以归。顺宗立,讯至,赠礼部尚书,谥曰宪。荐自拾遗至待郎,凡二十年,常兼史馆修撰,所著书百余篇。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六》)
注:①李希烈,唐德宗时为淮西节度使,后公然反唐。颜真卿被派前去晓谕大义,因凛然拒降,终被缢死。②卢杞,唐朝宰相、奸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荐将疏其恶/延龄知之因/言于帝曰/谏议论朝政得失/史官书人君善恶/二者不可/兼荐改秘书少监/
B.荐将硫其恶/延龄知之/因言于帝曰谏/议论朝政得失/史官书人君善恶/二者不可兼/荐改秘书少监/
C.荐将疏其恶/延龄知之/因言于帝曰/谏议论朝政得失/史官书人君善恶/二者不可兼/荐改秘书少监
D.荐将疏其恶/延龄知之因/言于帝曰谏/议论朝政得失/史官书人君善恶/二者不可兼/荐改秘书少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真卿,唐代名臣、书法家,他的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B.“亲郊”指帝王亲自到郊外祀祭天地。“三岁一亲郊”的制度肇端于秦,宋代趋于稳定。
C.“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后经常用来指文人保持节操。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如诸葛亮谥“忠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荐的祖父张鷟,早惠绝伦,进士考试的对答,被称天下无双。张荐也聪敏有才,通晓《左传》等,李涵曾上表推荐说其才可任史官。
B.颜真卿出使被拘,张荐仗义上琉,陈说真卿是四朝元老,品德高尚,年近八十,遭囚受辱,企望皇帝施以援手,奏疏却被卢杞扣压。
C.硃泚反叛平定之后,张荐被提拔为左拾遗,他与陈京等人论说卢杞奸诈邪恶反复无常,入朝应对坚定确切,阻止了德宗对卢杞的任用。
D.一去送回纥公主返乡,再去传旨册封回鹘可汗,三去吊祭吐蕃赞普,张荐多次出使,与西北民族斗智斗勇,赢得了朝廷与异族的敬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党不遑告别,介副不及陈请,孱僮单骑,即日载驰。
(2)反次赤岭,被病卒,年六十一,吐蕃传其柩以归。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澄,辽东襄平人,隋蒲山公宽之远胄。以勇剽隶江淮都统李垣府为偏将。又从永平节度李勉军,勉帅汴,表澄滑州刺史。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兴元元年,澄遣卢融间道奉表诣行在。德宗嘉之,署帛诏内密丸,授澄刑部尚书、汴滑节度使,澄未即宣,乃行勒训士马。希烈疑,以养子六百戍之。贼急攻宁陵,邀澄至石柱。澄密令焚营伪惊遁者,养子辈果乘以剽掠,澄尽斩之。以告,希烈不能诘。贼遣将翟崇晖率精兵寇陈州,未还,汴军寡,澄度不能制己,又中官薛盈珍持节至,封澄武威郡王,赐实封,乃燔贼旗节自归。希烈既失澄,而崇晖复败,由是奔汝南。
澄引兵将取汴,屯其北门不敢进,及刘洽师屯东门,贼将田怀珍纳之。比澄入,洽已保子城矣。澄乃舍浚仪,两军士日争忿,未能安。会郑州贼将孙液送款于澄,澄遣子清驰赴。先此,河阳李茺使偏将雍希颢攻郑,数残剽,液拒之。及纳清,希颢大怒,急攻郑。清助守,杀河阳兵数千,希颢焚阳武去,澄遂如郑。诏授清检校太子宾客,易名克宁。贞元初,迁澄检校尚书左仆射、义成军节度使。澄始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二年卒,年五十四。
澄之丧,克宁秘不发;阅旬日,欲自领事,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杀之,加卒婴城,将为乱。刘洽以兵屯境上,遣使谕止,遂自戢,然道闭者半月。诏以贾耽代镇,克宁乃护丧归,悉索府中财夜出,军士从剽之殆尽,澄柩至京,犹赐克宁庄一区、钱千缗、粟麦数千石云。
(选自《新唐书•李澄》,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蒲山公宽之远胄 胄: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B.澄遣卢融间道奉表诣行在 行在:帝王巡幸所居之地
C.希烈不能诘    诘:质问
D.遂自戢 戢:约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养子六百戍之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①澄未即宣   ②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C.①澄乃舍浚仪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D.①加卒婴城,将为乱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小题3】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澄始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
B.澄始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
C.澄始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
D.澄始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澄多次封官加爵,开始时做江淮都统李垣幕府的副将,最后被封为武威郡王,后还被加封王爵。
B.兴元元年,李澄在得到德宗亲手书写的帛诏时,他没有立即宣布,而是先集训兵马,为反叛李希烈作准备。
C.李澄被叛乱分子李希烈任命为尚书令,却派人向朝廷表明心意,后李澄被封为武威郡王,趁机又归顺朝廷。
D.李澄之子李克宁杀马铉,将要作乱,后来皇上让贾耽代任节度使,李克宁才护丧而归,进入京城, 朝廷还赐给他财物。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②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B.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C.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D.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本意指林木遮住日光所成的阴影,后来引申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省一级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自宋以后,进士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一关覆核和决定名次。
C.六经: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经》、《书经》(即《尚书》)、《礼经》、《易经》、《乐经》、《春秋》。
D.雅颂:《诗经》内容和乐曲分类的名称。“雅”为朝廷的乐曲﹐分为“大雅”“小雅”,“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曲。“雅颂”引申指盛世之乐﹑庙堂之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诗穷而后工”,处于困窘之境的诗人更能体会生活的味道,抒发沉郁的胸臆,从而达到诗歌创作的较高境界。
B.梅圣俞孩童时写出的诗句使长辈惊异,待他长大后,学习了六经的仁义学说,写成的诗歌简朴纯正又富有古风,丝毫不取悦他人,所以当时人们对其诗歌的评价降低了。
C.王文康曾高度评价梅圣俞的诗歌,感叹已经二百年没有这样的好作品,从侧面印证了梅圣俞诗歌的工巧。但王文康最终也未举荐梅圣俞。
D.谢景初曾经编定梅圣俞的诗集。十五年后,梅圣俞病死,欧阳修重修编撰《梅圣俞诗集》,在这篇诗集序言中表达了对梅圣俞不能“用于朝廷”的惋惜与悲叹。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