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毋将隆字君房,东海兰陵人也。成帝末隆奏封事言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国邸以镇万方其后上竟立定陶王为太子,隆迁冀州牧、颍川太守。哀帝即位,以高第入为京兆尹,迁执金吾。
时侍中董贤方贵,上使中黄门发武库兵,前后十辈,送董贤及上乳母王阿舍。隆奏言:“武库兵器,天下公用,国家武备,缮治造作,皆度大司农钱。大司农钱自乘舆不以给共养,共养劳赐,一出少府。盖不以本藏给末用,不以民力共浮费,别公私,示正路也。古者诸侯方伯得专征伐,乃赐斧钺。汉家边吏,职在距寇,亦赐武库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春秋》之谊,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损私力也。今贤乃便僻弄臣,而以天下公用给其私门,挈国威器共其家备。民力分于弄臣,武兵设于微妾,建立非宜,以广骄僭,非所以示四方也。臣请收还武库。”上不说。
顷之,傅太后使谒者买诸官婢,贱取之,复取执金吾官婢八人。隆奏言贾贱,请更平直。上于是制诏丞相、御史大夫:“隆位九卿,既无以匡朝廷之不逮,而反奏请与永信宫争贵贱之贾,程奏显言,众莫不闻。举措不由谊理,争求之名自此始,无以示百僚,伤化失俗。”以隆前有安国之言,左迁为沛郡都尉,迁南郡太守。
王莽少时,慕与隆交,隆不甚附。哀帝,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隆前为冀州牧治冯太后狱冤陷无辜,不宜处位在中土。本中谒者令史立、侍御史丁玄自典考之,但与隆连名奏事。史立时为中太朴,丁玄泰山太守,及尚书令赵昌谮郑崇者为河内太守,皆免官。
(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①国邸:汉代诸侯王为朝觐而在京城设立的住所。②十辈:十批次。③少府:官名。掌山海池泽收入和皇家手工业制造。④永信宫:代指傅太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帝末/隆奏封事/言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国邸以镇万方/
B.成帝末隆奏/封事言/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国邸/以镇万方/
C.成帝末/隆奏封事言/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国邸/以镇万方/
D.成帝末隆奏/封事言/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国邸/以镇万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冀州,古九州之一。九州是对古代中国的区域划分,除了冀州,九州还包括扬州、荆州、豫州、青州、兖州等。
B.京兆尹,中国古代官职名,汉代时是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之一,其职位相当于郡太守,但可参与朝议。
C.丞相,官职名,古代辅佐君主治理国家的最高行政官员,多由一人担任,也可由两人或多人共同担任。
D.崩,古代用以称帝王或王后的死,古代等级森严,对不同人的死有不同的称法,如称诸侯的死为“卒”,称士的死为“不禄”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毋将隆有政治远见。他曾向皇上奏请希望征召定陶王入京,后来定陶王被立为太子,而他也因此被任命为京兆尹,后又升任执金吾。
B.毋将隆注重原则。皇上派人取出武库中的兵器送给董贤及自己的乳母王阿,毋将隆坚决反对,认为这是不分公私、不合义理的行为。
C.毋将隆敢于直言。傅太后低价购买官婢,毋将隆认为价钱太低,上奏请求改为公平的价格,皇上没有听从,并将他降职为沛郡都尉。
D.毋将隆为人正直。王莽年轻时想与毋将隆结交,而毋将隆不趋附于他,因而得罪了王莽,以致在王莽执政时遭受打击陷害。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力分于弄臣,武兵设于微妾,建立非宜,以广骄僭,非所以示四方也。
(2)举措不由谊理,争求之名自此始,无以示百僚,伤化失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02 04:47: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去病,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受,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于是上曰:“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二千五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去病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其夏,去病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合骑侯失道,不相得。去病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骠骑将军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其后,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上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去病将兵往迎之。去病既渡河,与浑邪众相望。浑邪裨王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去病乃驰入,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遗浑邪王乘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人。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元狩六年薨。

(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
B.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
C.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
D.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名称,可以指以皇帝的名义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
B.单于,匈奴人对部落联盟首领的称呼,除此之外他们也称部落联盟首领为“可汗”。
C.传,可以指古代过关津的符信,也可指驿站的车马,文中取第二个意思。
D.行在所,简称“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去病战功显著,被封为冠军侯。霍去病活捉相国、当户,杀死单于祖父辈的籍若侯产,生擒单于叔父罗姑比,功劳两次勇冠全军,被封为冠军侯。
B.霍去病身先士卒,深入敌区作战。霍去病深入匈奴地区,率军到达祁连山,捕杀敌人很多,并且常和精壮士卒奔驰在大军的前面,从没遭遇过很大的危险。
C.霍去病机智应变,阵前平定叛乱。浑邪王和休屠王等商量降汉,于是皇帝命令霍去病前去迎接,不料休屠王反悔,霍去病冲入匈奴军营,杀死要逃的八千人。
D.霍去病志向远大,誓言消灭敌人。皇帝替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宅第,让他去看看,他誓言不消灭匈奴,就无以为家,因此皇帝更加重视和宠爱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病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
(2)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祖父遂,字长子,宣帝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弈,数负进。及宣帝即位,用遂,稍迁至太原太守。
遵少孤,与张竦伯松俱为京兆史。竦博学通达,以廉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哀帝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并入公府,公府掾史率皆羸车小马,不尚鲜明,而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骑交错。又日出醉归,曹事数废。西曹以故事适之,侍曹辄诣寺舍白遵曰:“陈卿今日以某事适。”遵曰:“满百乃相闻。”故事,有百适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大司徒马宫大儒优士,又重遵,谓西曹:“此人大度士,奈何以小文责之?”乃举遵能治三辅剧县,补郁夷令。久之,与扶风相失,自免去。
槐里大贼赵朋、霍鸿等起,遵为校尉,击朋、鸿有功,封嘉威侯。居长安中,列侯近臣贵戚皆贵重之。牧守当之官,及郡国豪桀至京师者,莫不相因到遵门。
遵耆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沾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遵常醉,然事亦不废。
长八尺余,长头大鼻,容貌甚伟。略涉传记,赡于文辞。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请求不敢逆,所到,衣冠怀之,唯恐在后。
王莽素奇遵材,在位多称誉者,繇是起为河南太守。
(选自《汉书·游侠传》)
【小题1】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宣帝时与有故    微:低贱,卑下
B.相随博弈,负进  数:屡次
C.其方饮  值:遇到
D.奈何以小文之    责:责备
【小题2】下列各项中,直接表现陈遵“放纵不拘”的一组是 (  )
①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 ②日出醉归,曹事数废 ③西曹以故事适之 ④取客车辖投井中 ⑤满百乃相闻 ⑥奈何以小文责之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遵、张竦都担任过京兆史。张竦博学通达,廉洁节俭;陈遵豪放,不拘小节。
B.西曹请求罢免陈遵,大司徒马宫却认为陈遵能治理三辅地区政务繁杂的县,并向皇帝推荐他。
C.陈遵担任校尉,打击赵朋、霍鸿有功,加以贵戚的推重,被朝廷封为嘉威侯。
D.陈遵富于文辞,擅长书法,给人写的书信,收信人把它收藏起来以为荣耀。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也。治《齐诗》,与萧望之、匡衡同师。三人经术皆明,衡为后进,望之施之政事,而奉惇学不仕,好律历阴阳之占。元帝初即位,诸儒荐之,征待诏宦者署,数言事宴见,天子敬焉。时,平昌侯王临以宣帝外属侍中,称诏欲从奉学其术。奉不肯与言,而上封事曰:“臣闻之于师,治道要务,在知人之邪正。人诚乡正,虽愚为用;若乃怀邪,知益为害。愚臣诚不敢以语邪人。”是岁,关东大水,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太仆、少府减食谷马,水衡省食肉兽。明年二月戊午,地震。其夏,齐地人相食。七月己酉,地复震。上曰:“比年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以陷刑辟,朕甚闵焉。已诏吏虚仓廩,开府臧,振救贫民,群司其茂思天地之戒,有可躅除减省以便万姓者,各条奏。悉意陈朕过失,靡有所讳。”因赦天下,举直言极谏之士。奉奏封事曰:“诸侯王园,与其后宫,宜为设员,出其过制者,此损阴气应天救邪之道也。今异至不应,灾将随之。唯陛下财察。”上复延问以得失。奉以为祭天地于云阳汾阴,及诸寝庙不以亲疏迭毁(注),皆烦费,违古制。又宫室苑囿,奢泰难供,以故民困国虚,亡累年之畜。所繇来久,不改其本,难以末正,乃上疏迁都正本。书奏,天子异其意,签曰:“问奉:今园庙有七,云东徙,状何如?”奉对曰“昔成王徙洛,般庚迁殷,其所避就,皆陛下所明知也。非有圣明,不能一变天下之道。臣奉愚戆狂惑,唯陛下裁赦。”其后,贡禹亦言当定迭毁礼,上遂从之。年老以寿终。

(选自《汉书・翼奉传》,有删改)

(注)迭毁,古宗庙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诸侯设五庙供奉五代祖先。其中始封之君、开国帝王之庙,世世不毁,余则亲过高祖而毁其庙,迁其牌位于太庙中。亲庙依次而毁,故称“迭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B.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C.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D.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事,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为了防止泄漏,用皂囊封缄。
B.关东,秦汉时指山海关以东地区。“沛公欲王关中”的“关中”则指其西地区。
C.水衡,官名,水衡都尉、水衡丞的简称。汉武帝时期所置,掌管皇家上林苑。
D.般庚,商朝君主,他继位后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史称“般庚迁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翼奉勤奋学习,不愿追求仕进。他和萧望之是同学,研究《齐诗》,精通经术,萧望之把经术运用于政事,而他却不愿做官,喜欢历法阴阳占卜之术。
B.翼奉被人推荐,受到皇帝尊敬。元帝即位不久,许多儒者就推荐了他。他被征召在待诏宦者署,多次上书言事并被皇帝在闲暇时召见,皇帝很尊敬他。
C.翼奉积极进言,指出朝政过失。因为连年发生灾祸,皇帝忧惧不安,广开言路,翼奉上奏指出,要对诸侯王的园林和后宫加以改变,以此来应天救邪。
D.翼奉稽古鉴今,改革朝廷礼制。翼奉认为长安寝庙不行迭毁礼,花费很多,豪华的宫室园囿又致民困国虚,他引述历史建议迁都,皇上实施了其建议。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诚乡正,虽愚为用;若乃怀邪,知益为害。(文中画横线处)
(2)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光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上亦欲用之。安世闻之,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怜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太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与通。有郎功高不调,自言于安,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选自《汉书·张安世传》)

注 ①休沐:休息沐浴,即古代官员的例行休假。②弋绨:黑色粗厚的丝织物。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B.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C.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D.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安世工作尽责。供职尚书时,工作尽心尽责,连例行节假日也没有外出过。担任光禄大夫后,大将军霍光很看重他,御史大夫魏相也对他评价很高。
B.张安世为人谦逊。皇帝想任用他为大将军,他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担此重任,坚持推辞但没有成功。
C.张安世对家人要求严格。他认为自己和儿子地位都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向皇帝请求让他的儿子张延寿离开京城去做北地太守。
D.张安世善于治家。他虽然有万户封地,但生活节俭,夫人亲自纺织,家奴都有手艺活做。张家凭勤劳节俭、善于经营而富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
(2)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