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忆昔
①
陆游
忆昔从戎出渭滨,壶浆马首泣遗民。夜栖高冢占星象,昼上巢车望虏尘。
共道功名方迫逐,岂知老病只逡巡。灯前抚卷空流涕,何限人间失意人。
注:①此诗写于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当时诗人以中奉大夫衔提举冲佑观,任闲职。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壶浆马首泣遗民”写关中百姓慰问宋军,并向他们泣诉在被占区所受到的屈辱,“泣”指宋军为他们留下了深切同情的眼泪。
B.“夜栖”和“昼上”,使一个不辞劳苦、以全部精力投入北伐准备工作的忧国忧民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C.“共道功名方逐迫”,用“大家都认为”功名指日可待来展示诗人当年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D.颈联“逡巡”表现了一个“老病”者的行动特征,表现了一个有志之士无法施展抱负的仿徨心理。
【小题2】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3-06 07:29: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枕上偶成 陆游
放臣不复望修门①,身寄江头黄叶村。
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
河潼②形胜宁终弃,③周汉规模要细论。
自恨不如云际雁,南来犹得过中原。
注:①修门:战国时楚国郢都城门。②河潼:指黄河、潼关,意即中原地带。③周汉规模:指历史上周朝、汉朝立国的规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起句突兀,读来自有一股愤然不平之气扑面而来。其实这对陆游来说,是蓄之也久,其发也烈。第二句中的“江头黄叶村”既点出寄身之处,也于景色中暗示了季节,并为尾联写雁伏笔。
B.第三句意思是,酒后口渴,听到窗外疏雨声声觉得似乎能润一润喉咙,诗人于孤苦中感到些许的喜悦。
C.颈联运用了设问的手法,一问一答,作者认为周汉两朝都以河潼为根基而逐鹿中原 ,统一天下,南宋朝廷对此应当认真思索.
D.开篇“不复望修门”,写失望之深,而结尾又写自恨不如“犹得过中原”的雁,于矛盾中抒写了难忘国事的悲怆之情。
E. 这首诗先叙事,再议论,最后状景抒情,一气呵成,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中原而又报效无门的痛苦之情。
【小题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剑南西川
①
门感怀
陆游
自古高楼伤客情,更堪万里望吴京。
故人不见暮云合,客子欲归春水生。
瘴疠连年须药石,退藏无地著柴荆
②
。
诸公勉书平戎策,投老③深思看太平。
(注)①剑南西川,治所在今成都市,陆游曾入蜀为地方官。②柴荆: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③投老:垂老,临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题,交代诗人处境,叙写其登楼伤情,思接千载,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
B.“吴京”运用借喻,把南宋都城比作古都南京,抒发了诗人对南宋朝廷的牵挂。
C.颈联叙述诗人客居他乡,条件非常恶劣,疾病缠身,叙事中流露出感伤和无奈。
D.尾联中诗人请“诸公”努力为恢复中原献策,同时表达了自己渴望太平的愿望。
【小题2】颔联“故人不见暮云合,客子欲归春水生”写得精妙,请做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开头三句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请赏析“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的表达特色。
(3)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小题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抓住雪、笳、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描绘出一幅莽苍雄阔、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图。
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小题2】“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这句诗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相关试题
解嘲
南宋 陆游
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
莫道终身作鱼蠹,尔来书外有工夫。
注:⑴耽:沉迷。⑵鱼蠹:书中蛀虫。
(1)“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陆游怎样的读书情态?
(2)“莫道终身作鱼蠹,尔来书外有工夫”表达了作者对读书怎样的认识?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南宋
陆游(1125-1207)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