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李籓,字叔翰,其先赵州人。籓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妻子追咎,籓晏如也。
徐州张建封辟节度府。建封卒,濠州刺史杜兼疾驱至,阴有顗望①,籓泣谓曰:“公今丧,君宜谨守土,何弃而来?宜速还,否则以法劾君!”兼恨之,因诬奏:“建封死,籓撼其军,有非望”。德宗怒,密诏徐泗节度使杜佑杀之。佑雅器籓,得诏,十日不发,召见籓曰:“世谓生死报应,验乎?”籓曰:“殆然。”曰:“审若此,君宜遇事无恐。”因出诏示籓,籓色不变,曰:“信乎,杜兼之报也!”佑曰:“慎毋畏,吾以阖门保君矣。”帝未之信,亟追籓。既入,帝望其状貌,曰:“是岂作乱人邪?”释之,拜秘书郎。
王仲舒与同舍郎韦成季、吕洞日置酒邀宾客相乐,慕籓名,强致之。仲舒等为俳说庾语相狎昵,籓一见,谢不往,曰:“吾与终日,不晓所语何哉!”后仲舒等果坐斥废。累擢吏部郎中。裴垍白宪宗,谓籓有宰相器。会郑絪罢,因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籓忠谨,好丑必言,帝以为无隐。尝问祈禳②之数,籓言:“孔子病,止子路之祷。汉文帝每祭,敕有司敬而不祈。使神无知,则不能降福;有知,固不可私己求媚而悦之也。且义于人者和于神,人乃神之主,人安而福至。”帝悦曰:“当与公等上下相勖,以保此言。”河东节度使王锷赂权近求兼宰相,密诏中书门下曰:“锷可兼宰相。”籓遽取笔灭“宰相”字,署其左曰:“不可。”还奏之。宰相权德舆失色曰:“有不可,应别为奏,可以笔涂诏邪?”籓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既而事得寝。 明年,为华州刺史。未行,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谥曰贞简。
(选自《新唐书·列传九十四》,有删改)
[注]①顗望:静候接任的企图。②祈禳:祈祷上天降福,消除灾祸。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之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B.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C.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D.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木/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节度府,指被节度使征召做官,唐代朝廷大臣可征召名士大儒为官,地方长官也可自行辟聘,这是沿袭汉代的用人制度。
B.“德宗”是唐朝皇帝李适的庙号,庙号就是皇帝登基时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例如高祖、太宗、高宗、玄宗、肃宗等。
C.“密诏”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给大臣们下达的秘密诏书,相当下机密圣旨,区别于平常皇帝分封大臣与颁布政令的圣旨。
D.“赠户部尚书”持指加封户部尚书官职称号,赠官一般在原官衔基础上加一级,古代朝廷对功臣先人或在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簿入仕以后,刚直不阿。节度使张建封死时,刺史杜兼顗望节度使位置而前来奔丧,李藩义正词严地指责他擅离职守,并声言若不速回濠州职任上将依法弹劾他。
B.李藩在朝为官,交往谨慎。在朝担任秘书郎时,同僚王仲舒等同仰慕他的名节而强行邀请他赴宴,宴会上王仲舒等说玩笑话弄和隐语,此后李藩就不再利他们往来了。
C.李藩忠于皇上,敢于进谏。唐宪宗向他询问祈禳之术时,李播援引孔子生病、汉文帝祭祀都不让祈祷的故事直言劝诫,指出对百姓有义对神灵和顺,人就能主宰神。
D.李藩坚持原则,不畏强权。节度使王锷贿赂皇帝身边人寻求兼任宰相,宪宗皇帝下密诏同意兼任,他看到密诏时立即笔涂诏书驳回,其做法让同僚权德舆大惊失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未之信,亟追籓。既入,帝望其状貌,曰:“是岂作乱人邪?”
(2)使神无知,则不能降祸:有知,固不可私己求媚而悦之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08 11:37: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王刚中,字时亨,饶州乐平人,博览强记。绍兴十五年,进士第二人。故事当召试,秦桧怒其不诣己,授洪州教授。桧死,召见,擢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孝宗为普安郡王,刚中兼王府教授,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辨。迁中书舍人,言:“御敌今日先务,敌强则犯边,弱则请盟。今勿计敌人之强弱,必先自治,择将帅,搜战士,实边储,备器械,国势富强,将良士勇,请盟则为汉文帝,犯边则为唐太宗。”上韪其言。会西蜀谋帅,上曰:“无以逾王刚中矣。”以龙图阁待制知成都府、制置四川。时吴璘累官阀至大帅,其下姚仲、王彦等亦建节雄一方。惟刚中检身以法,示人以礼,不立崖堑,驭吏恩威并行,羽檄纷沓,从容裁决,皆中机会。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又以蜡书抵张正彦济师。西师大集,金兵败走。方议奏捷,刚中倍道驰还,谓其属李焘曰:“将帅之功,吾何有焉。”焘唶曰:“身督战而功成不居,过人远矣。”成都万岁池广袤十里,溉三乡田,岁久淤淀,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府学礼殿,东汉兴平中建,遭时多故,日就倾圮,属九县缮完,悉复其旧。葺诸葛武侯祠,表贤以示民。有女巫蓄蛇为妖,杀蛇,黥之。孝宗受禅,金犯淮,有旨趣刚中入见,陈战守之策。刚中曰:“战守者实事,和议者虚名,不可恃虚名害实事。”又奏四事:开屯田、省浮费、选将帅、汰冗兵。居政府,属疾卒,年六十三,赠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谥恭简。建炎间,诏阶、成、岷、凤四州刺壮丁为兵,众以为忧。刚中建言五害罢之,免符下,民欢呼,声震山谷。比去,蜀父老遮道,有追送数百里者。繇布衣至公卿,无他嗜好,公退惟读书著文为乐。有《易说》《春秋通义》《东溪集》《应斋笔录》等,凡百余卷。
(节选自《宋史▪王刚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B.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C.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D.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小题2】下列对文中一些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授”、“擢”、“迁”等都表示官职变化,其中“迁”专指降职。
B.“建节”即执持符节,古代使臣受帝王之命,必建节以为凭信;后来也指大将受朝廷之命出镇边关。
C.“羽檄”又称“羽书”,古代军中的紧急文书会插上鸟羽,要求迅速传递。后即以“羽檄”指代军中文书。
D.“黥”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罚, 是古代肉刑的一种。中国古代的肉刑还有劓、刖和宫刑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刚中兼具文武之才。孝宗初即位时,王刚中曾多次向他讲述天下治乱的道理、御敌戍边的方略;后来孝宗再次召见,他又一一陈明了开屯田、选将帅等战守之策。
B.王刚中刚直不阿。他刚中进士时,就因为不肯拜见秦桧而为其挟私报复;但他性情不改,任成都知府时,又连夜赶到大帅吴璘帐中,促其猛醒,调集兵马,击败敌军。
C.王刚中体恤百姓,深得民心。高宗曾下诏让四州壮丁充军,后因刚中建言而得免;任成都知府时,他又疏浚万岁池,修葺府学、武侯祠,打击女巫,做了许多好事。
D.王刚中淡泊名利,谦冲自牧,清廉自守。胜敌之后,正商议奏捷报功时,他却连夜回到自己军中,令部属深为叹服;公余没有别的嗜好,只以读书著文为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辨。
(2)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圬者王承福传
韩 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其亦宜也。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能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其言,而尽   约:约束
B.又有功,取其直 诚:确实
C.抑丰有时 悴:衰弱不振
D.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   亡道:无道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承福是一个自食其力、乐于助人的人。务工吃住在雇主家,他必以劳动所得偿还,还常常资助路上弱者。
B.王承福懂得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一方面认为人的生活需求很多;另一方面认为大家应各尽所能,互通有无地生活。
C.王承福一直都是在富贵人家干活,见证了许多富贵人家由盛而衰的变化,借此劝告人们不可“食焉怠其事”。
D.本文先叙事后议论,简于叙事,重在议论。表面上是传记体,实际上是一篇借传记展开议论的杂文。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2)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
(4)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归有光《项脊轩志》)
(5)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某于禁卒。(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小题4】作者对王承福的哪些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3

课内文言文阅读之《苏武传》选段。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明年:第二年
B.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完成
C.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素:平时,向来
D.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    女弟:妹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为武置酒设乐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
B.①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②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C.①虽蒙斧钺汤镬     ②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D.①故使陵来说足下   ②故木受绳则直
【小题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一项(   )
A.空以身膏草野B.欲因此时降武
C.单于壮其节D.反欲斗两主
【小题4】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一项(   )
A.见犯乃死,重负国B.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C.为降虏于蛮夷D.皆为陛下所成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红线传

袁郊

红线,潞州节度使薛嵩青衣。时军中大宴,红线谓嵩曰:“羯鼓之音调颇悲,其击者必有事,也。”乃召而问之,云:“某妻昨夜亡,不敢乞假”嵩遽谴放归。

时至德之后,两河未宁,以釜阳为镇,命蒿固守,控压山东。杀伤之余,军府草创。朝廷复谴嵩女嫁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男,嵩男娶滑州节度使令狐彰女,三镇互为姆娅。田承嗣常患热毒风,遇夏增剧。曰:“我若移镇山东,纳其凉冷,可缓数年之命。”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三千人,号“外宅男”,而厚恤养之,常令三百人夜直州宅。卜选良日,将迁路州。

嵩闻之,日夜忧闷,计无所出。红线曰:“主不遑寝食,意有所属,岂非邻境乎?”曰:“我承祖父遗业,一旦失其疆土,即数百年勋业尽矣。”红线曰:“易尔,不足劳主忧,乞放某一到魏郡,看其形势,觇其有无。今一更首途,三更可以复命。”嵩大惊曰:“不知汝是异人,然事若不济,反速其祸,奈何?”红线曰:“某之行,无不济者。”再拜,倏忽不见。

嵩常时饮酒,不过数合,是夕举觞十余不醉。忽闻晓角吟风,一叶坠露,红线回矣。嵩曰:“事谐否?”曰:“不敢辱命。”又问曰:“无伤杀否?”曰:“不至是。但取床头金合为信耳。某子夜前三刻,即到魏郡,凡历数门,遂及寝所。见田亲家翁止于账内,鼓趺酣眠,枕前露一七星剑。剑前一金台,遂持之以归。既出魏城西门,见晨飙动野,斜月在林。忧往喜还,顿忘于行役;感知酬德,聊副于心期。所以夜漏三时,往返七百里,入危邦,经五六城,冀减主忧,敢言其苦?”

嵩乃发使遗承嗣书曰:“昨夜有客从魏中来,云:自元帅头边获一金合,不敢留驻,谨却封纳。”专使星驰,夜半方到。见搜捕金合,一军优疑。使者以马挝扣门,承稠遽出,以金合授之。捧承之时,惊怛绝倒。明日谴使赍缯帛三万匹、名马二百匹,以献于嵩曰:“某之首领,系在恩私。便宜知过自新,不复更贻伊威。专膺指使,敢议姻亲?所置纪纲仆号为外宅男者,本防它盗,亦非异图。今并脱其甲裳,放归田亩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三百人夜州宅   直:同“值”,值守
B.主不寝食 遑:闲暇
C.事否     谐:成,办妥
D.不复更贻伊威:亲戚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军中的宴会上,红线告诉薛嵩她从羯鼓声中听出了打鼓者内心的悲伤。经询问,事实果然不出红线所料。
B.为了维护地方的稳定与安宁,朝廷采用了让节度使结为儿女亲家的方式来调解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
C.田承嗣本无异心,红线盗盒之后,他意识到自己处境危险,为打消薛嵩的疑虑以防不测,他送礼赔罪并解散了“外宅男”。
D.薛嵩的“日夜优闷,计无所出”与红线的胸有成竹、不辱使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红线形象的性格特点。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乞放某一到魏郡,看其形势,觇其有无。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小题4】红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用三个词语简要概括(总计不超过六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