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古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热蚊(1),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采暑,而百姓安之。为鸷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而作为之铸金锻铁,以为兵刃,猛兽不能为害。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人各以所知,去其所害,其所利。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也,则先王之法度,有移易者矣。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先王之制,不宜废之;末世之事,善则著之。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
注释:[1],读“mǎng”,虫咬。
(2)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住。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谓也。
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之大节也。三节者当,则其馀莫不当矣;三节者不当,则其馀虽曲当,犹将无益也。孔子日:“大节是也,小节是也,上君也。大节是也,小节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大节非也,小节虽是也,吾无观馀矣。”
(取材于《荀子·王制》)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所利 就:接近
B.治国有常:规律
C.莫若之 惠:恩惠
D.君子位 安:安居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古民泽处复穴    ②是君人之大节也
B.①人各以所知 ②吾无观馀矣
C.①不宜废之 ②欲荣莫若隆礼敬士矣
D.①三代起也 ②此谓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器械不可因也
器械也不能够因循不变
B.故有慈母之服
所以就为慈母做了衣服
C.则庶人安政矣
那么老百姓就安于政治了
D.则其馀虽曲当
那么其余的即使都很恰当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而循俗未足多也
②马骇舆则莫若静之
【小题5】阅读以上两则短文,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阐述治国理政与百姓关系的句子。
②以上两则短文采用了不同的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0 10:11: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中:合乎
B.金就砺则利   砺:磨刀石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水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镂:孔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B. 
C.D.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荀子提出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批评当时思而不学的风气,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B.荀子善于把深奥的道理寓于浅显贴切的比喻中,使道理易懂,行文生动,比如“木受绳则直”就形象地说明学习可以改变自己,学习意义重大。
C.《劝学》一文成功地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如作者拿“顺风而呼”与“假舟楫者”作对比,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增强了说理的分量。
D.荀子认为学习贵在逐步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而积累是最重要的,只要善于积累,就能得到最高的智慧,达到圣人的思想境界。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此谓也。
(取材于《荀子》)
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小题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故善者王     王者敬
B.亡国之祸败不可悔也   不可日志也
C.此谓也 若白垩与黑漆
D.察秋毫 人拜之以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