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衍字敬通,京兆社陵人也。衍幼有奇才,年九岁,能诵《》。至二十而博通群书。王莽时,诸公多荐举之者。衍辞不肯仕。时天下兵起,莽遣更始将军廉丹讨伐山东。丹辟衍为,与俱至定陶,莽追诏丹日:“仓隙尽矣,府库空矣,可以怒矣,可以战亦。将军受国重任,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恩塞责。”丹惶恐,夜召衍,以书示之。衍因说丹日:“衍闻顺而成者,道之所大也;逆而功者,权之所贵也。是故期于有成,不同所由;论于大体,不守小节。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感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丹不能从。进及睢阳,复说丹。丹不听,遂进及无盐,与赤眉战死。行乃亡命河东。

更始二年,遗尚书仆射鲍永行大将军事,安集北方。衍因以计说永。永既素重衍,为且受使得自置偏禅,乃以衍为立汉将军,领狼孟长,屯太原,与上党太守田邑等缮甲养士,捍卫并土。

及世祖即位,遣宗正刘延攻天井关,与田邑连战十余合,延不得进。邑迎母弟妻子,为延所获。后邑闻更始败,乃遗使诣洛阳献壁马,即拜为上党太守。因遣使者招永、衍,永、衍等疑不肯降,而忿邑背前约。

建武六年日食,衍上书陈八事。书奏,帝将召见。初,衍为狼孟长,以罪摧陷大姓令狐略。是时,略为司空长史,谗之于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丰曰:“衍所以求见者,欲毁君也。”护等惧之,是为即共排间,衍遂不得入。后卫尉阴兴、新阳侯阴北以外戚贵显,深敬重衍,行递与之交站,由是为诸王所聘请,寻为司隶从事。帝惩西京外威宾客,故曾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徒,其余至贬黜。衍由此得罪尝自诣狱有诏赦不问两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居贫年老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冯衍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衍由此得罪/尝自诣/狱有诏赦不同/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居贫年老/卒于家
B.衍由此得罪/尝自诣狱/有诏赦不同/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居贫年老/卒于家
C.衍由此得罪/尝自诣狱/有诏赦不同/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居贫年老/卒于家
D.衍由此得罪/尝自诣/狱有诏赦不同/两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居贫年老/卒于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诗》是《诗经》在先秦时期的称呼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B.掾是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类似的称呼还有掾曹、掾吏等。
C.建武,文中指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外戚,也叫“外家”,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及女儿出嫁后的姻亲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衍博览群书,拒绝出任。冯衍小时候就显露了奇特的才能,到了二十岁时已是博览群书了,王莽当政时,冯衍推辞了很多朝廷大臣的举荐。
B.冯衍劝谏无果,只得逃亡。廉丹在接到王莽的命令后,并未听从冯衍的劝阻,反而一意孤行,最终在和赤眉军作战时身亡冯衍就逃亡到河东。
C.冯衍献计鲍水,受到任用。冯衍借鲍水到北方安定吏民之机向鲍永献计,鲍水本来就器重冯衍,于是就任命冯衍担任立汗将军,兼任狼孟县长,
D.冯衍备受排挤,觐见受阻。冯衍受到皇帝的召见,司空长史令孤略担心冯衍在皇帝面前说自己的坏话,就唆使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丰阻止了冯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受国重任,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思塞责。
(2)帝惩西京外戚宾客,故皆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徒,其余至贬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1 09:06: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以免其负,计未定。访之于勋, 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日:“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鹄从之。正和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屯阿阳以拒贼锋。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滇吾素为勋所,乃以兵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至活者千余人。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恨!”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 时年五十一。
注:滇吾,烧当羌首领滇良之子。(节选自《后汉书·盖勋传》)
【小题1】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事苏正和案其罪    案:通“按”,调察,查办
B.滇吾素为勋所厚 厚:厚待
C.乃以兵捍众  捍:捍卫,保护
D.有诏穷案    穷:穷尽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B.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C.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D.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勋为人正直。他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想杀死苏正和向他示好,但他认为不可。谋划杀害好人是不忠诚的,乘人之危是不仁义的。
B.盖勋誓死不屈。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他率兵救助,即使身受多处刀伤,仍然坚守不降。叛军佩服其忠义勇敢,并未加害。
C.盖勋秉公执法。他不听贵戚说情,将长安令杨党倚仗权势、胡作非为、贪赃枉法的犯罪事实全部上报,奉诏追查到底,声名震于首都。
D.盖勋刚直不阿。他为国选材,唯贤是举,坚守标准,不畏皇权,不顾三怨成府,拒绝了宠臣蹇硕想让尚药监高望之子成为孝廉的要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
(2)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恨!”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稚传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惟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不就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①。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铺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粮②,备礼征之,不至。

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途,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

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②吾无德以堪之。”

灵帝初,欲蒲轮③聘稚,会卒,时年七十二。    

选自《后汉书》有删减

注①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希望众多的贤人,诞生征这个王国里。②生刍一束,其人如玉:送给他一把青草,赞美他拥有美玉一样的品德。③蒲轮:蒲轮车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去则之 (2)上荐稚
(3)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   (4)吾无德以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非力不食  众怪,不知
B.既谒退  哭毕
C.桓帝备礼征之  稚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
D.时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 卒,时年七十二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不就。
(2)及于途,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
【小题4】徐稚为何多次不愿就任官职?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小题5】联系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徐稚其人。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朱祐字仲先,南阳宛人也。少孤,归外家复阳刘氏,往来舂陵,世祖①与伯升皆亲爱之。伯升拜大司徒,以祐为护军。及世祖为大司马,讨河北,复以祐为护军,常见亲幸,舍止于中。祐侍宴,从容曰:“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②,此天命也。”世祖曰:“召刺奸收护军!”祐乃不敢复言。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以为偏将军,封安阳侯。世祖即位,拜为建义大将军。
建武二年,更封堵阳侯。冬,与诸将击邓奉于淯阳,祐军败,为奉所获。明年,奉破,乃肉袒因祐降。帝复祐位而厚加慰赐。遣击新野、随,皆平之。延岑自败于穰,遂与秦丰将张成合,祐率征虏将军祭遵与战于东阳,大破之,临阵斩成,延岑败走归丰。祐收得印绶九十七。进击黄邮,降之,赐祐黄金三十斤。
四年,率破奸将军侯进、辅威将军耿植代征南大将军岑彭围秦丰于黎丘,破其将张康于蔡阳,斩之。帝自至黎丘使御史中丞李由持玺书招丰丰出恶言不肯降车驾引还敕祐方略祐尽力攻之。明年夏,城中穷困,丰乃将其母、妻、子九人肉袒降。祐槛车传丰送洛阳,斩之。大司马吴汉劾奏祐废诏受降,违将帅之任,帝不加罪。祐还,与骑都尉臧宫会击延岑余党阴、酂、筑阳三县贼,悉平之。
祐为人质直,尚儒学。将兵率众,多受降,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又禁制士卒不得虏掠百姓,军人乐放纵,多以此怨之。九年,屯南行唐拒匈奴。十三年,增邑,定封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户。
十五年,朝京师,上大将军印绶,因留奉朝请。祐奏古者人臣受封,不加王爵,可改诸王为公。帝即施行。又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典。后遂从其议。
祐初学长安,帝往候之,祐不时相劳苦,而先升讲舍。后车驾幸其第,帝因笑曰:“主人得无舍我讲乎?”以有旧恩,数蒙赏赉。二十四年,卒。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世祖:指光武帝刘秀,他的大哥刘演字“伯升”。  ②日角之相:旧时星相家称额骨中央隆起、形状如日为“日角”,认为这是帝王之相。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自至黎丘/使御史中丞李由持玺书招丰/丰出恶言/不肯降车驾/引还敕祐方略/祐尽力攻之
B.帝自至黎丘/使御史中丞李由持玺书招丰/丰出/恶言不肯降车驾/引还敕祐方略/祐尽力攻之
C.帝自至黎丘/使御史中丞李由持玺书招丰/丰出恶言/不肯降/车驾引还/敕祐方略/祐尽力攻之
D.帝自至黎丘/使御史中丞李由持玺书招丰/丰出/恶言不肯降/车驾引还/敕祐方略/祐尽力攻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时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古人起名取字方式虽多种多样,但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B.大司马,是中国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西汉汉武帝时罢太尉置大司马,东汉时期大司马为三公之首,掌管军事。
C.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有年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D.《后汉书》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祐小时候成了孤儿后,就回到外祖父刘氏家住,经常到舂陵去,刘秀和刘演都很喜欢他,后来他还分别做了刘演和刘秀的护军。
B.有一次在宴会上,朱祐随口说当时还是大司马的刘秀有帝王之相,刘秀说要叫刺奸将军治朱祐的罪,朱祐就不敢再说了。
C.朱祐作战英勇,常打胜仗,深得刘秀的喜爱,即使攻打邓奉失败被俘,刘秀也在朱祐接受邓奉投降后迅速恢复其官职,并厚加赏赐。
D.朱祐为人质朴正直,经常接受敌人的投降,而不以斩杀敌军首级邀功,但对自己手下士兵要求严格苛刻,以至于士兵都痛恨他。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及世祖为大司马,讨河北,复以祐为护军,常见亲幸,舍止于中。
(2)后车驾幸其第,帝因笑曰:“主人得无舍我讲乎?”以有旧恩,数蒙赏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王莽时为郡吏,政教①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

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烹②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③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今乃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

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萌伤甚气绝,有顷苏,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送萌丧,至其本县。

后举孝廉,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会平遭父丧去官。服阕⑤,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后以病免。

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至皆拜议郎,并数引见。平再迁侍中。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

(《后汉书•刘平传》)

(注)①政教:政令规章等。②享:通“烹”,煮。③属:刚才。④烈士:此指忠勇正直,坚忍不屈的人。⑤服阕:指服丧完毕,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汉代任官者遭父母亡必须离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与贼.    期:一定的时间期限
B.贼乃.兵止   敛:收起
C..白刃伏萌身上 冒:顶着,冒着
D.狱无.囚    系:关押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仲贼所杀 秋以
B.平狄将军庞萌反彭城    亦自缢庭树 
C.常闻烈士,今见之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
D.平倾其创血饮之 尔来车,以我贿迁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具体表明刘平“重诚信”“尽忠义”的一组是
A.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平扶待其母,奔走逃难 。
B.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  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
C.常闻烈士,乃今见之。 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
D.“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    扶清萌丧,至其本县。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中可以看出,刘平是封建时代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推至诚,明信义,奉孝养,行德政 。
B.本文主要记载了刘平的三件事情:战乱逃亡,养弟女,弃己子;荒野遇贼,俟母食毕,如约诣贼;太守遭难,舍己为人,送丧到家。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刘平善于治理,政绩突出的一面:他任郡吏,属县有贼,所至皆平;任全椒长,以德役民,政治清明,百姓感恩,皇帝颁布诏书,他才离职而去。
D.全文从德、信、能、绩等不同的方面折射出了刘平的一生,特别突出了他居难而操守不改,处变而笃行节义的精神,而这正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建初三年,率疏勒等国兵一万人攻姑墨石城,破之,斩首七百级。欲因此叵平诸国,乃上疏请兵。书奏,帝知其功可成,议欲给兵。平陵人徐幹素与超同志,上疏愿奋身佐超。先是莎车以为汉兵不出,遂降于龟兹,而疏勒都尉番辰亦复反叛。会徐幹适至,超遂与幹击番辰,大破之,斩首千余级,多获生口。八年,拜超为将兵长史,假鼓吹幢麾。以徐幹为军司马,别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赐大小昆弥以下锦帛。李邑始到于,而值龟兹攻疏勒,恐惧不敢前,因上书陈西域之功不可成,又盛毁超拥爱妻,抱爱子,安乐外国,无内顾心,超闻之。叹曰: “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遂去其妻。帝知超忠,乃切责邑曰:“纵超拥爱妻,抱爱子,思归之士千余人,何能尽与超同心乎?”令邑诣超受节度。诏超:“若邑任在外者,便留与从事。”超即遗邑将乌孙侍子还京师。徐幹谓超曰:“邑前亲毁君,欲败西域。今何不缘诏书留之,更遣它吏送侍子乎?”超曰:“是何言之陋也!以邑毁超,故今遣之。内省不疚,何恤人言!快意留之,非忠臣也。”超在西域三十一岁。十四年八月至洛阳,拜为射声校尉。初,超被征,以戊己校尉任尚为都护。与超交代。尚谓超曰:“君侯在外国三十余年,而小人猥承君后,任重虑浅,宜有以诲之。”超曰:“年老失智,任君数当大位,岂班超所能及哉!必不得已,愿进愚言。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超去后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至数年而西域反罪被征如超所戒
(节选自《后汉书·班超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超去后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至数年/而西域反/乱以罪被征/如超所戒
B.超去后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至数年/而西域反乱/以罪被征/如超所戒
C.超去后/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至数年/而西域反乱/以罪被征/如超所戒
D.超去后/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至数年/而西域反/乱以罪被征/如超所戒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超眼光敏锐。洞悉西域发展形势。班超攻占姑墨石城以后。洞见平定西域各国的大好时机已至。就上书朝廷。请求增兵。得到朝廷的支持。
B.班超胸怀广阔。不与奸佞小人计较。李邑上书陈述西域之功不可成。又大肆诋毁班超。班超只是派遣李邑带着乌孙侍子返还京城。作为惩戒。
C.班超忠诚刚正。深受君主的信任。章帝深知班超忠诚。不仅没有因李邑而怀疑班超。反而严厉责备李邑。命令李邑到班超那里接受他的调度。
D.班超雄才大略。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班超根据塞外更士、西域民族的特点。确定减少约束。简单从事。宽容小过。把握大方向的管理方针。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陵人徐幹素与超同志。上疏愿奋身佐超。
(2)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