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仲文,字次武,髻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隋)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
①髻龄(tiáo chèn):幼年,幼童。②蜀公:指尉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B.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C.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D.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小题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起家”,古义指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例如,《晋书•杜预传》:“文帝嗣立,预尚帝妹高陆公主,起家拜尚书郎。”
B.“高祖”是皇帝的庙号,庙号是指皇帝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称的唯一名号,再如“太宗”“太祖”“高宗”等。
C.“者”,文言虚词,一般用在句中或句末。“所从骑战死者”中的“者”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D.“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有时也可代指京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他。
B.于仲文击溃了宇文威的军队之后,尉迥又派遣两路大军围击于仲文。于仲文因麻痹大意而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
C.《孙子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握,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因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泅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②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3 05:40: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元胄少英果,多武艺,美须眉,有不可犯之色。周齐王宇文宪见而壮之,引致左右,数从征伐。官至大将军。高祖初被召入。将受顾托。先呼胄,次命陶澄,并委以腹心,恒宿卧内。及为丞相,每典军在禁中,又引弟威俱入侍卫。周赵王宇文招知高祖将迁周鼎,乃要高祖就第。赵王引高祖入寝室,左右不得从,唯杨弘与胄兄弟坐于户侧。赵王谓其二子员、贯曰:“汝当进瓜,我因刺杀之。”及酒酣,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刺瓜,连啖高祖,将为不利。胄进曰:“相府有事,不可久留。”赵王诃之曰:“我与丞相言,汝何为者!”叱之使却。胄瞋目愤气,扣刀入卫。赵王问其姓名,胄以实对。赵王曰:“汝非昔事齐王者乎?诚壮士也”因赐之酒,曰:“吾岂有不善之意邪?卿何猜警如是!”赵王伪吐,将入后阁,胄恐其为变,扶令上坐,如此者再三。赵王称喉干,命胄就厨取饮,胄不动。会滕王宇文逌后至,高祖降阶迎之,胄与高祖耳语曰:“事势大异,可速去。”高祖犹不悟,谓曰:“彼无兵马,复何能为?”胄曰:“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辞死,死何益耶?”高祖复入坐。胄闻屋后有被甲声,遽请曰:“相府事殷,公何得如此?”因扶高祖下床,趣而去。赵王将追之,胄以身蔽户,王不得出。高祖及门,胄自后而至。及诛赵王,赏赐不可胜计。时突厥屡为边患,朝廷以胄素有威名,拜灵州总管,北夷甚惮焉。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赐宴极欢。
(选自《隋书·列传第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B.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C.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D.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专指我国古代在帝王旁边侍候的大臣、即近侍、近臣。
B.禁中: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允许人随便进出,故称“禁中”。
C.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后来被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
D.床,在我国古代不仅是供人睡卧的用具,也是一种简易的坐具。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是
A.元胄英俊武勇,年少时习多种武艺,长的一表人才,威风凛凛,令人敬畏,北周齐王赞赏他,并招他到身边随自己出征打仗。
B.元胄警惕性很高,赵王想要刺杀时任丞相的高祖,元胄识破了赵王的诡计以相府多事为由,多次提醒高祖离开是非之地。
C.元胄为人忠诚。他不畏惧赵王的呵斥,扣刀入室护卫高祖,当赵王要追赶高祖时元胄掩护高祖并一同逃出。
D.元胄威名远扬。当时突厥部落多次侵犯边境,但自从元胄被朝廷授予灵州总管职务后,北方夷人就十分畏惧。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刺瓜,连啖高祖,将为不利。
(2)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辞死,死何益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孙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容貌魁梧,少好学,博涉经史。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为襄城王长史,兼行参军。迁太常博士,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后历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及齐灭,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

开皇①初,诏征入朝,访以政术,拜汝南太守。郡废,转曹州司马。在职数年,以老病乞骸骨,优诏不许。俄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时属平陈之役,征人在路,有疾病者,景茂撤减俸禄,为饘②粥汤药,分赈济之,赖全活者以千数。上闻而嘉之,诏宣告天下。十五年,上幸洛阳,景茂谒见,时年七十七。上命升殿坐,问其年几。景茂以实对。上哀其老,嗟叹久之。景茂再拜曰:“吕望八十而遇文王,臣逾七十而逢陛下。”上甚悦,赐物三百段。诏曰:“景茂修身洁己,耆宿不亏,作牧人,声绩显著。”

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仁寿中,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见景茂神力不衰,还以状奏。于是就拜淄州刺史,赐以马舆,便道之官。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大业初卒官,年八十七。曰康。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节选自《隋书·循吏》

(注)①开皇:与后文的”仁寿”、”大业”等皆为隋年号。②饘:稠粥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B.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C.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D.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孝廉”是汉朝时候的选官制度,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射策,是一种射箭的运动项目。是古代科举取士武科的项目。
C.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如谥号等。另外也有叫做、称为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景茂自小好学,博涉经史。在南北朝时期,他多次任职,并因有才能而受人称道。
B.公孙景茂任息州刺史期间适逢平陈之役,出征的士兵有不少人患病,公孙景茂裁减自己的俸禄,筹资钱备办米粥、汤药来接济病者,救活了上千人。
C.公孙景茂任道州刺史期间虽年事已高,但喜欢单骑巡视,挨家挨户地调查百姓的生活状况。对家庭事务处理得好的,他给予公开表扬;对犯错或作恶的,则立刻公开批评教育。
D.公孙景茂担任几任刺史都勤政爱民,有德政于民,在任上曾得到皇上的褒奖和特殊的礼遇,身死之日,有许多百姓赴丧恸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士彦等狱,赐物三百段、奴婢十口、马二十匹。每有奏谳,正色侃然,上嘉之,渐见亲重。

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陛下行尧、舜之道,多存宽宥。况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忻然纳之,因谓绰曰:“若更有闻见,宜数陈之也。”迁大理少卿。故陈将萧摩诃,其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所逼耳。”因赦摩诃。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上曰:“大理其为朕特赦摩诃也。”因命左右释之。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裤,俗云利于官,上以为厌蛊,将斩之。绰曰:“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绰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熲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而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

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侯执以闻,上令悉斩之。绰进谏曰:“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撼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耶?”绰拜而益前,诃之不肯退,上遂入。治书侍御史柳彧复上奏切谏,上乃止。

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阁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前后赏赐万计。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七·赵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
B.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
C.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
D.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旧帝主动把帝位让给新皇帝,此指北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朝文帝杨坚。
B.“大理正”原为廷尉正,北齐以大理寺为署名,廷尉正亦改称大理正,管理天下刑狱。
C.“厌蛊”厌胜和巫蛊的总称。古人以言语诅咒或法术等方式使仇敌受到祸害的巫术。
D.“恶钱”是对流通功能极差、铸造工艺粗糙、质量低劣、变轻变薄的钱币的笼统称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绰性格正直刚毅。在北周为官时赵绰就恭敬勤恳,做了隋朝的大理丞后,按法律办事,公正适当,考察成绩接连排名第一,被提升为大理正。
B.赵绰受帝器重赏识。赵绰给皇上送案件时,严肃的态度和刚直的性格得到高祖的赏识,因而受到亲近和器重,因此被提升为大理少卿。
C.赵绰断案执法严明。隋文帝执意要杀辛亶时,赵绰认为依据法律不应当判死刑,强行劝谏,几招杀身之祸,仍坚持己见,最终皇帝不得不退让。
D.赵绰对朝忠诚正直。面对皇帝的责问,赵绰说“臣希望感动天心,更不必说摇撼大树了”,皇上因赵绰有忠诚正直的胸怀,经常引入阁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所逼耳。
(2)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皇甫绩,字功明,安定朝那人也。绩三岁而孤,为外祖韦孝宽鞠养。尝与诸外兄弈棋,孝宽以其惰业,督以严训,愍绩孤幼,特舍之。绩叹曰:“我无庭训,养于外氏,不能克躬励己,何以成立?”深自感激,命左右自杖三十。孝宽闻而对之流涕。于是精心好学,略涉经史。
周①武帝为鲁公时,引为侍读。武帝尝避暑云阳宫,时宣帝为太子监国。卫剌王②作乱,城门已闭,百僚多有遁者。绩闻难赴之,于玄武门遇皇太子,太子下楼执绩手,悲喜交集。乱定,帝闻而嘉之,迁小宫尹。
隋开皇元年,出为豫州刺史,寻拜都官尚书。后数载,转晋州刺史,将之官,稽首而言曰:“臣实庸鄙,无益于国,每思犯难以报国恩。今伪陈③尚存,以臣度之,有三可灭。”上问其故,绩答曰:“大吞小,一也;以有道伐无道,二也;纳叛臣萧岩,于我有词,三也。陛下若命鹰扬之将,臣请预戎行,展丝发之效。”文帝嘉其壮志,劳而遣之。及陈平,拜苏州刺史。
高智慧等作乱江南,州民顾子元发兵应之,因以攻绩,相持八旬。子元素感绩恩,于冬至日遣使奉牛酒。绩与子元书曰:“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金陵百姓,死而复生,吴会臣民,白骨还肉。唯当怀恩感德,行歌击壤,岂宜自同吠主,翻成反噬。卿非吾民,何须酒礼?吾是隋将,何容外交?易子析骸,未能相告,况是足食足兵,高城深堑,坐而待强援,绰有余力。何劳踵轻敝之俗,为虚伪之辞,欲阻诚臣之心,徒惑骁雄之志。以此见期,必不可得。卿宜善思活路,晓谕黎元,能早改迷,失道非远。”子元得书于城下顿首陈谢杨素援兵至合击破之拜信州总管十二州诸军事。俄以病乞骸骨,诏征还京,赐以御药,中使相望,顾问不绝。卒于家,时年五十二。
(《隋书•皇甫绩传》,有删改)
[注]①周:北周,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之一。②卫剌王:宇文直,武帝宇文邕的同母兄弟。③陈: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四个朝代之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元得书于城下/顿首陈谢/杨素援兵至/合击破之/拜信州总管/十二州诸军事
B.子元得书/于城下顿首陈谢杨素/援兵至/合击破之/拜信州总管/十二州诸军事
C.子元得书/于城下顿首陈谢/杨素援兵至/合击破之/拜信州总管/十二州诸军事
D.子元得书于城下/顿首陈谢杨素/援兵至/合击破之/拜信州总管/十二州诸军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庭训,指父亲教导。出自孔子在庭院中训导儿子伯鱼学《诗》《礼》的故事,后泛指家教。
B.太子,是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预定为继承君位的人,也称东宫。历朝历代都以长子为太子。
C.开皇,隋文帝杨坚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主动请求退职,意为乞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甫绩幼年不幸,克躬励己。他三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生活在外祖父家里;犯了错误,虽然外祖父不过多指责,但是他却严于律己,自请杖责三十。
B.皇甫绩遇乱不慌,勇赴急难。卫剌王在首都作乱时百官大都慌忙逃跑,皇甫绩听说后反而特意奔赴京城救难。因此,叛乱平定后,宣帝就嘉奖了他。
C.皇甫绩忠心谋国,主动请缨。他在就任晋州刺史拜别文帝时,表达了自己报效朝廷的忠心,提出灭掉陈国的三条理由,并且主动请求加入军队效力。
D.皇甫绩坚守原则,正气凛然。叛军顾子元一向感激皇甫绩的恩典,在冬至派人送上牛肉和酒,皇甫绩不为所动,在书信中揭示其用心,指出其出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尝与诸外兄弈棋,孝宽以其惰业,督以严训,愍绩孤幼,特舍之。
⑵臣实庸鄙,无益于国,每思犯难以报国恩。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劢,敬德,渤海蓚人也,齐太蔚、清河王岳之子也。幼聪敏,美风仪,以仁孝闻,为齐显祖所爱。年七岁,袭爵清河王。十四为青州刺史,后改封乐安王。性刚直,有才干,甚为时人所重。斛律明月雅敬之,每有征伐,则引之为副。迁侍中、尚书右仆射。及后主为周师所败,劢奉太后归邱。时宦官放纵,仪同苟子溢尤称宠幸,劢将斩之以徇。太后救之,乃释。刘文殊窃谓劢曰:“子溢之徒,言成祸福,何得如此!”劢攘袂曰:“今者西寇日侵,朝贵多叛,正由此辈弄权,致使衣冠解体。若得今日杀之,明日受诛,无所恨也。”文殊甚愧。既至邱,劢劝后主:“五品已上家累,悉置三台之上,因胁之曰:‘若战不捷,则烧之。’此辈惜妻子,必当死战,可败也。”后主不从,遂弃邱东遁。劢恒后殿,为周军所得。武帝见之,与语,大悦,因问齐亡所由。劢发言流涕,悲不自胜,帝亦为之改容。授开府仪同三司。高祖为丞相,谓劢曰:“齐所以亡者,由任邪佞。公父子忠良,闻于邻境,宜善自爱。”劢再拜谢曰:“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高祖甚器之,以劢检校扬州事。后拜楚州刺史,民安之。先是,城北有仆子仆庙,其俗敬鬼。祈祷者必以牛酒,至破产业。劢叹曰:“子胥贤者,岂宜损百姓乎?”乃告谕所部,射此遂止,百姓赖之。陇右诸羌数为寇乱,朝廷以劢有威名,拜洮州刺史。下车大崇威惠,民夷悦附,其山谷间生羌相率诣府称谒,前后至者,数千余户。豪猾屏迹,路不拾遗,在职数年,称为治理。后遇吐谷浑来寇,劢遇疾不能拒战,贼遂大掠而去。宪司奏劢亡失户口,又言受羌馈遗,竟坐免官。后于家。

(节选自《隋书•高劢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B.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C.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D.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二十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仆射,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汉成帝建始四年,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
C.伍子胥是楚大夫伍奢之子,父亲为楚王所杀,后他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人楚都郢城。
D.我国古代根据亡者社会地位不同,对亡者“死亡”的称谓由高到低依次为薨、崩、不禄、卒、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劢性格刚直,嫉恶如仇。他要斩杀专弄权术的苟子溢,并表态若能杀他,纵然明天被杀也无憾。
B.高劢见解独到,建言献策。他先是向后主提出取胜的方法,又给周武帝、隋高祖进言,均受到米纳。
C.高劢仁孝忠良,深受器重。他自幼被北齐显祖宠爱,得以进爵和封官;后又屡被隋高祖委以重任。
D.高劢安定百姓,甚得民心。他任楚州刺史时禁止滥祭,任洮州刺史时治理有方,深受百姓的信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斛律明月雅敬之,每有征伐,则引之为副。
(2)下车大崇威惠,民夷悦附,其山谷间生羌相率诣府称谒,前后至者,数千余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