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竦资性明敏,好学,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为文章,典雅藻丽。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史成,迁户部。景灵宫成,迁礼部郎中。

后二年,徙邓州,又徙襄州。属岁饥,大发公廪,不足,竦又劝率州大姓,使出粟,得二万,用全活者四十余万人。仁宗即位,迁户部郎中,徙寿、安、洪三州。

竦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奸邪。当太后临朝,尝上疏乞与修《真宗实录》,不报。既而丁母忧,潜至京师,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雅善竦,因左右之,遂起复知制诰,为景灵判官、判集贤院。

竦雅意在朝廷,及任以西事,颇依违顾避,又数请解兵柄。改判河中府,徙蔡州。庆历中,召为枢密使。谏官、御史交章论:“竦在陕西畏懦不肯尽力,每论边事,但列众人之言,至遣敕使临督,始陈十策。尝出巡边,置侍婢中军帐下,几致军变。元昊尝募得竦首者与钱三千,为贼轻侮如此。今复用之,边将体解矣。且竦挟诈任数,奸邪倾险,与吕夷简不相能。夷简畏其为人,不肯引为同列,既退,乃存之以释宿憾。陛下孜孜政事,首用怀诈不忠之臣,何以求治?”

竦以文学起家,有名一时,朝廷大典策累以属之。其为郡有治绩,喜作条教,于闾里立保伍之法,至盗贼不敢发,然人苦烦扰。治军尤严,敢诛杀,即疾病死丧,拊循甚至。尝有龙骑卒戍边郡,剽,州郡莫能止,或密以告竦。时竦在关中,俟其至,召诘之,诛斩殆尽,军中大震。其威略多类此。

(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B.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C.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D.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小题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兼任官职的意思,与之意义相同的还有“兼”;“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起复,封建时代,官吏有丧,守丧未满期而重新起用,称作“起复”。也可以指降职或革职后重被起用。文中指的是第一个意思。
C.斛,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
D.户部,六部之一,负责全国税收、土地、户籍、外交等事务,其主官为侍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竦聪敏好学,富有才华。他多识古文,涉猎广泛,写文章辞藻华丽,经常执笔朝廷大典的策书。
B.夏竦才智过人,但反复无常,世人以他为奸邪。庆历间,被言官御史们交相上奏,认为不能任用他。
C.夏竦体恤民情,祛除社会流弊。在襄州时,他开仓赈灾,又以身示范,带领本州大姓捐粟救灾。
D.夏竦治郡有方,治军严厉。他立保伍之法,控制了盗贼的行为,又诛杀剽掠的士兵,让军中大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丁母忧,潜至京师,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雅善竦,因左右之。
(2)竦在陕西畏懦不肯尽力,每论边事,但列众人之言,至遣敕使临督,始陈十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7 05:49: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将迎天子,诸将或疑,荀彧、程昱劝之,乃遣曹洪将兵西迎。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九月,车驾出轘辕而东,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四年夏四月,袁绍既并公孙瓒,兼四州之地,众十余万,将进军攻许。诸将以为不可敌,公曰:“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五年春正月,公将自东征备,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公还官渡绍卒不出汝南刘辟等叛应绍,略许下。绍使刘备助辟,公使曹仁击破之。备走,遂破辟屯。公与绍相拒连月,众少粮尽,士卒疲乏。公谓运者曰:“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阵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就彼大破琼等,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郃、高览攻曹洪。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选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注)①太祖,指曹操。②天子,指汉献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公还官渡/绍卒不出/
B.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公还官渡/绍卒不出/
C.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公还官渡/绍卒不出/
D.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公还官渡/绍卒不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月,农历各月都有别称,如把一、十一、十二月分别称“正月”“冬月”“腊月”。
B.社稷,“社”指灶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用“社稷”代表国家。
C.妻子,古代多指妻和子。古人常谦称己妻为“内子”“内人”“贱内”“拙荆”等。
D.辎重,原指随军运载的军用器械、粮秣等,后也泛指外出时携载的各种物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有战略眼光。他审时度势,决定迎接汉帝到许昌,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使国家秩序基本恢复。
B.曹操能谋善断,胆识过人。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他竟然抽身讨伐刘备,结果痛击刘备,安然还师官渡。
C.曹操身先士卒,英勇善战。他亲自领兵,既要正面出击,又要分兵抵御敌援。经过血战,击破淳于琼的护粮队。
D.曹操善笼络人心。打败袁绍后,他缴获了一批下属与袁绍私通的信件,却将这些书信全部烧毁,以示永不追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南刘辟等叛应绍,略许下。
(2)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
(3)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范晔《张衡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也。家世农夫,至泽好学,居贫无资,常为人佣书,以供纸笔,所写既毕,诵读亦遍。追师论讲,究览群籍,兼通历数,由是显名。察孝廉钱唐长,郴令。孙权为骠骑将军,辟补西曹掾;及称尊号,以泽为尚书。嘉禾中,为中书令,加侍中。赤乌五年,拜太子太傅,中书如故。

   泽以经传文多,难得尽用,乃斟酌诸家。刊约《礼》文及诸注说以授二宫,为制行出入及见宾仪,又著《乾象历注》以正时日,每朝廷大议,经典所疑,辄咨访之。以儒学勤劳,封都乡侯。性谦恭笃慎,宫府小吏,呼召对问,皆为抗礼。人有非短,口未尝及,容貌似不足者,然所闻少穷。权尝问:“书传篇赋,何者为美?”泽欲讽喻以明治乱,因对贾谊《过秦论》最善,权览读焉。初,以吕壹奸罪发闻,有司穷治,奏以大辟,或以为宜加焚裂,用彰元恶。权以访泽,泽曰:“盛明之世,不宜复有此刑。”权从之。又诸官司有所患疾,欲增重科防,以检御臣下,泽每曰“宜依礼、律”,其和而有正,皆此类也。六年冬卒,权痛惜感悼,食不进者数日。
泽州里先辈丹杨唐固亦修身积学,称为儒者,著《国语》《公羊传》《谷梁传》注,讲授常数十人。

吴录曰:初,魏文帝即位,权尝从容问群臣曰曹丕以盛年即位恐孤不能及之诸卿以为如何群臣未对。泽曰:“不及十年,丕其没矣,大王勿忧也。”权曰:“何以知之?”泽曰:“以字言之,不十为丕,此其数也。”文帝果七年而崩。臣松之计孙权年大文帝五岁,其为长幼也微矣。

(删节自《三国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权尝从容问群臣曰/曹丕以盛年即位/恐孤不能及之/诸卿以为如何/群臣未对。
B.权尝从容问/群臣曰曹丕以盛年即位/恐孤不能及之诸卿/以为如何/群臣未对。
C.权尝从容问群臣曰/曹丕以盛年即位恐/孤不能及之诸卿/以为如何/群臣未对。
D.权尝从容问/群臣曰曹丕以盛年即位恐/孤不能及之/诸卿以为如何/群臣未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B.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迁:调动官职,如“再迁为太史令。”左迁一般指降职。领:兼任更高的官职。
C.嘉禾、赤乌:嘉禾、赤乌是吴祖孙权年号。汉武帝开创了年号纪元先例,自此,历朝诸帝皆立年号纪元,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D.《公羊传》《谷梁传》:《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阚泽勤奋好学,学识渊博。他因家中贫困,常被人雇用抄书,以此换取纸笔。抄完书后,他也就将那部书全部诵读完毕了。他博览群书,通晓天算历法,由此声名显扬。
B.阚泽精通儒学,制定礼仪。他撰写《礼》一书和各家注释,以此教授太子,为他们拟定了出入及与宾客会见的礼仪等。因为儒学上的造诣深厚,他被封为都乡侯。
C.阚泽待人谦恭,不言人过。阚泽呼唤询问宫廷官府的小吏,都用平等的礼节相待。对别人的短处,他从不亲口提及。
D.阚泽反对酷刑,重视礼律。阚泽认为盛明的朝代,不应有酷刑。各官署存在一些弊端,孙权打算加重律令条例来检查监督官员,他每次都说“应依照礼仪、法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著《乾象历注》以正时日,每朝廷大议,经典所疑,辄咨访之。
(2)泽欲讽喻以明治乱,因对贾谊《过秦论》最善,权览读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其众。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帛乃退去。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间水上,攻围峻,且一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数百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斩存首。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在宣三年年四十卒还成都先主甚忡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土有功于国欲行酻遂亲率群主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子弋,字绍先,先主末年为太子舍人。后主践阼,谒者。丞相诸葛亮北驻汉中,请为记室,使与子乔共周旋游处。亮卒,为黄门侍郎。后主立太子璿,以弋为中庶子,璿好骑射,出入无度,弋援引古义,尽言规谏,甚得切磋之体。时水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数为寇害,乃以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军讨之。逐斩其豪帅,破坏邑落,郡界宁静。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还统南郡事。景耀六年,进号安南将军。是岁,蜀并于魏。弋与巴东领军襄阳罗宪各保全一方,举以内附,咸因仍前任,宠待有加。《汉晋春秋》曰: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及成都不守,弋素服号哭,大临三日。诸将威劝宜遼降,弋曰:“今道路隔寨,未详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也。若主上与魏和,见遇以礼,则保境而降,不晚也。若万一危辱,吾将以死拒之,何论迟速邪!”得后主东迁之问,始率六郡将守上表曰;“臣闻人生于三,事之如一,惟难所在,则致其命。今臣国败主附,守死无所,是以委质,不敢有贰,”晋文王善之,又拜南中都督,委以本任。后遣将兵救援吕兴,平交阯、日南、九真三郡,功封列侯,进号崇赏焉。

(选自《三国志·蜀书·霍峻等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荆州牧刘表令峻其众 摄:统领
B. 其怠隙 伺:观察
C. 后主践阼,谒者  除:任命
D. 大故去就,不可也 苟:苟同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B. 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C. 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D. 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霍峻顺应时势,投靠明主。他一开始跟随刘表,接管哥哥的队伍后,他率众投奔了刘备,并对其非常忠心。
B. 霍峻能力突出,以弱胜强。面对刘璋万人部队为期将近一年的围攻,霍峻抓住其懈怠的时机,一举攻破对方。
C. 霍弋忠于职守,处事得体。面对后主刘禅无节制的爱好,霍弋列举许多古代的例子,言辞激烈,效果很好。
D. 霍弋忠心耿耿,追随后主。成都失守后,在不知后主安危的情况下,他不急于投降,听到后主投降,才上表请降。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后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②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权统事,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蒙阴赊贳,为兵作绛衣行滕,及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如此。

③后关羽讨樊,稍撤备兵。蒙遂到南郡,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荆州遂定。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其操心如此
⑵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日,陈列赫然(   )
A. 选用
B. 分辨
C. 倨傲
D. 检阅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前锋,亲枭就首(    )
A. 统率
B. 强制
C. 约束
D. 勾画
【小题4】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后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小题5】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B. 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C. 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D. 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小题6】三将死后,吕蒙不愿收纳他们部众的最根本原因是(  )
A. 吕蒙与三将情谊深厚
B. 吕蒙怜悯三将的子弟
C. 吕蒙待人仁爱宽厚
D. 吕蒙对三将心存敬佩
【小题7】根据吕蒙“年少杀吏”和“攻占南郡”的表现,分别概括他的性格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馥字元颖,沛国相人也。建安初,说袁术将戚寄、秦翊,使率众与俱诣太祖。太祖悦之,司徒辟为。后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述攻杀扬州刺史严象,庐江梅乾、雷绪等聚众数万在江、淮间,郡县残破。太祖方有袁绍之难,谓馥可任以东南之事,遂表为扬州刺史。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怀乾、绪。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建安十三年卒,扬州士民追思之。

馥子靖,黄初中,出为河南尹。为政初虽如碎密,终于百姓便之,有馥遗风。后迁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遂开拓边守,屯据险要;又修广戾陵渠大堨,水溉灌蓟南北;三更种稻,边民利之。嘉平六年卒。

靖子弘,累迁宁朔将军。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昌,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乃解南蛮以授蒋超,统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以大众屯于夏口;又遣何松领建平、宜都、襄阳三郡兵屯巴东;又加南平太守应詹督三郡水军继蒋超。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为质,弘遣之曰:“匹夫之交尚不负心,况大丈夫乎!”乃以侃为前锋督护,委以讨敏之任。敏竟不敢窥境,时人莫不称善。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摘编自《三国志》和《晋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B.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C.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D.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掾,在我国封建时代本来是佐助的意思,后来成了副官佐或者为官署属员的通称。
B.郡县,是古代两级行政单位。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成若干郡,郡以下置县。
C.三更种稻,是我国古代农业中分区休耕的轮作方法;文中的“三更”指轮作三次。
D.守宰,泛指各级官员,文中“守”是州府地方长官,“宰”是辅佐国君的百官之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馥为政安民有法,教化百姓。他临危受命出任扬州刺史时,大行恩化,流民归集;兴修水利,兴校屯田,富民有法,施以教化,百姓乐其政。
B.刘靖为政以民为本,便民利民。他出任河南尹一职时,为政便利百姓;做镇北将军时,既屯边据险,又重视农业,兴修水利,而使得边民获利。
C.刘弘平乱精于军事,用人不疑。张昌作乱时,他重用陶侃和皮初,进据襄阳,收复荆州;陈敏进犯后,他调兵遣将,精心布局,终将陈敏击退。
D.刘氏祖孙三代为官,有所传承。刘馥为政,大行恩化,深受百姓爱戴;刘靖以民为本,有刘馥遗风;刘弘重视农业,宽刑减赋,百姓连年丰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
(2)或有间侃者,侃遣子为质,弘遣之曰:“匹夫之交尚不负心,况大丈夫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