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竦资性明敏,好学,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为文章,典雅藻丽。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史成,迁户部。景灵宫成,迁礼部郎中。

后二年,徙邓州,又徙襄州。属岁饥,大发公廪,不足,竦又劝率州大姓,使出粟,得二万,用全活者四十余万人。仁宗即位,迁户部郎中,徙寿、安、洪三州。

竦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奸邪。当太后临朝,尝上疏乞与修《真宗实录》,不报。既而丁母忧,潜至京师,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雅善竦,因左右之,遂起复知制诰,为景灵判官、判集贤院。

竦雅意在朝廷,及任以西事,颇依违顾避,又数请解兵柄。改判河中府,徙蔡州。庆历中,召为枢密使。谏官、御史交章论:“竦在陕西畏懦不肯尽力,每论边事,但列众人之言,至遣敕使临督,始陈十策。尝出巡边,置侍婢中军帐下,几致军变。元昊尝募得竦首者与钱三千,为贼轻侮如此。今复用之,边将体解矣。且竦挟诈任数,奸邪倾险,与吕夷简不相能。夷简畏其为人,不肯引为同列,既退,乃存之以释宿憾。陛下孜孜政事,首用怀诈不忠之臣,何以求治?”

竦以文学起家,有名一时,朝廷大典策累以属之。其为郡有治绩,喜作条教,于闾里立保伍之法,至盗贼不敢发,然人苦烦扰。治军尤严,敢诛杀,即疾病死丧,拊循甚至。尝有龙骑卒戍边郡,剽,州郡莫能止,或密以告竦。时竦在关中,俟其至,召诘之,诛斩殆尽,军中大震。其威略多类此。

(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B.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C.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D.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小题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兼任官职的意思,与之意义相同的还有“兼”;“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起复,封建时代,官吏有丧,守丧未满期而重新起用,称作“起复”。也可以指降职或革职后重被起用。文中指的是第一个意思。
C.斛,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
D.户部,六部之一,负责全国税收、土地、户籍、外交等事务,其主官为侍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竦聪敏好学,富有才华。他多识古文,涉猎广泛,写文章辞藻华丽,经常执笔朝廷大典的策书。
B.夏竦才智过人,但反复无常,世人以他为奸邪。庆历间,被言官御史们交相上奏,认为不能任用他。
C.夏竦体恤民情,祛除社会流弊。在襄州时,他开仓赈灾,又以身示范,带领本州大姓捐粟救灾。
D.夏竦治郡有方,治军严厉。他立保伍之法,控制了盗贼的行为,又诛杀剽掠的士兵,让军中大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丁母忧,潜至京师,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雅善竦,因左右之。
(2)竦在陕西畏懦不肯尽力,每论边事,但列众人之言,至遣敕使临督,始陈十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7 05:49: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也。举孝廉,除柏人令,袁绍以为参军事。绍逆公孙瓒于界桥,巨鹿太守李邵及郡冠盖,以瓒兵强,皆欲属瓒。绍闻之,使昭领巨鹿。问:“御以何术?”对曰:“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时郡右姓孙伉等数十人专为谋主,惊动吏民。昭至郡,伪作绍檄告郡云:“得贼罗候安平张吉辞,当攻巨鹿,贼故孝廉孙伉等为应,檄到收行军法,恶止其身,妻子勿坐。”昭案檄告令,皆即斩之。一郡惶恐,乃以次安慰,遂皆平集。事讫白绍,绍称善。会魏郡太守贾攀为兵所害,绍以昭领魏郡太守。时郡界大乱,贼以万数,遣使往来,交易市买。昭厚待之,因用为间,乘虚掩讨,辄大克破。二日之中,羽檄三至。昭欲诣汉献帝,至河内,为张杨所留。因杨上还印绶,拜骑都尉。时太祖领兖州,遣使诣杨,欲令假涂西至长安,杨不听。昭说杨曰:“袁、曹虽为一家,势不久群。曹今虽弱,然实天下之英雄也,当故结之。况今有缘,宜通其上事,并表荐之;若事有成,永为深分。”杨于是通太祖上事,表荐太祖。昭为太祖作书与长安诸将李傕、郭汜等,各随轻重致殷勤。杨亦遣使诣太祖。太祖遗杨犬马金帛,遂与西方往来。天子在安邑,昭从河内往,诏拜议郎。建安元年,太祖定黄巾于许,遣使诣河东。会天子还洛阳,杨奉、董承及杨各违戾不和。昭以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太祖书与奉曰:“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奉得书喜悦,遂表太祖为镇东将军,昭迁符节令。

(选自《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B.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C.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D.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盖,古代官吏的官帽服饰和住房的顶盖。后用以称达官贵人。
B.右姓,古代以右为上,故称贵族豪门为“右姓”。
C.羽檄,古代军中紧急的文书。古时征兵、征召的文书,上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D.天子,旧称统治天下的帝王。古代认为帝王乃受天命而有天下,所以帝王为上天的儿子,称为“天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昭有勇有谋。他伪造了一份袁绍的檄文,斩杀了为首的孙伉等人,很好地稳定了巨鹿郡的局势。
B.董昭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他担任魏郡太守时,在贼人中使用离间计,然后趁机发兵征讨,大败贼兵。
C.董昭很有远见。他认为曹操当时虽然弱些,但实在是天下的一位英雄,所以劝告张杨和曹操结交。
D.董昭善于审时度势。他认为杨奉兵马最强而缺乏外部援助,就亲自写信给杨奉,为曹操入朝打通道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昭欲诣汉献帝,至河内,为张杨所留。因杨上还印绶,拜骑都尉。
(2)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赤乌九年,复征祖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节选自《三国志·朱然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B.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C.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D.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称一旬。一个月分三旬,即上旬、中旬和下旬。文中的“旬月”是指十个月。
B.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自汉武帝即位开始使用。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
C.楼橹指的是守城或攻城时用的高台战具。楼橹顶端设望楼,以瞭望瞰制敌城,在攻城之时与土山配合使用。
D.作为一种文体,疏主要用于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件事的意见,也称“奏疏”或“奏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然被委重任,不负期望。得到孙权的赏识,他被任命为临川太守,先是平定了山贼,后又擒获了关羽;吕蒙去世后,他被授予了节杖。
B.朱然临危不惧,克敌制胜。镇守江陵时,他遭到魏将张郃围攻,在内外断绝、守兵不足的情况下,镇定自若,趁机攻破了魏军两座军营。
C.朱然果敢决断,料事如神。发现马茂有奸诈之心,他不顾孙权的愤怒坚持诛杀马茂;讨伐祖中临行前,上奏说定能大获全胜,果如其言。
D.朱然品行高洁,备受礼遇。他虽然身高不满七尺,但有气度德行;病情加重后,孙权为他的病饭不思、寝不安;孙权在他死后悲痛不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
(2)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B.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C.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D.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指提拔、升进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拜”“除”“迁”“谪”“转”“徙”等,“迁”“谪”都指贬官。
B.“旬月”是十天至一个月之间,指较短的时日。古代一月为三旬,一旬为十天。朱然平讨山贼旬月而定,足见行动迅速。
C.“节”指符节,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孙权授予朱然兵符,说明对其非常信任。
D.古人的字依据不同的身份地位有别,“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然有勇有谋,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率领军队夜间突击。
B.朱然与孙权是旧相识,情谊深厚,孙权很赏识他并委以重任,他曾擒获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屡立战功,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声名远播。
C.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
D.朱然胆识不凡,对事物的发展有预见。事先发觉马茂有负国恩、怀奸诈之心,并上表孙权对取得胜利稳操胜券,后来果传捷报。
【小题4】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
(2)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候。赤乌九年,复征祖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遗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B.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C.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D.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称一旬。一个月分三旬,即上旬、中旬和下旬。文中的“旬月”是指十个月。
B.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自汉武帝即位开始使用。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
C.楼橹指的是守城或攻城时用的高台战具。楼橹顶端设望楼,以嘹望瞰制敌城,在攻城之时与土山配合使用。
D.作为一种文体,疏主要用于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件事的意见,也称“奏疏”或“奏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然有勇有谋,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粗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相中时,率领军队夜间突击。
B.朱然与孙权是旧相识,情谊深厚,孙权很赏识他并委以重任,他曾擒获关羽,两次征讨祖中屡立战功,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声名远播。
C.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
D.朱然胆识不凡,对事物的发展有预见。事先发觉马茂有负国恩、怀奸诈之心,并上表孙权对取得胜利稳操胜券,后来果传捷报。
【小题4】吕蒙说朱然“胆守有余”,请从文中找出朱然“胆守有余”的依据。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
(2)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贾诩传

⑴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甥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⑵袁绍围太祖于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决其机,须臾可定也。”太祖曰:“善。”乃并兵出围击绍三十余里营破之

⑶太祖领冀州牧,徙诩为太中大夫。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⑷太祖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⑸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嫌,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汧(qiān):千河的古称,源出甘肃省。②袁本初(袁绍)与刘景升(刘表)都因为废长立幼而导致灭亡。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决其机     ②若旧楚之饶
③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④退无私交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
②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
【小题3】第⑵段画曲线处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小题4】第⑷段“太祖大笑”,是因为  
【小题5】文章叙述了贾诩自保之“智计”,请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