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将军邓骘其才 奇:认为……出奇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闻:高雅听说
C.衡常思身之术 图:图谋,谋划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小题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字平子”,古人的名和字存在一定的意义联系,此处“衡”与“平子”意思相近。
B.“三辅”,在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为三辅。
C.“公府”是古代官署名,指普通官员的办公室场所,文章中的“公府”也是对官署的统称。
D.“拜”“迁”,前者指授予某种官职,后者指晋升或调动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虽为节选,但仍然颇为完整地介绍了张衡一生的主要经历,在科技方面的历史性贡献以及文学成就、政治表现等,反映出他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质。
B.张衡创造的候风地动仪是用精铜铸成的,直径有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形状像个酒樽,外面用篆字和山龟鸟兽的图形装饰。
C.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百姓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个个紧张,都给他递眼色,张衡便没对顺帝说实话。
D.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还有很多豪族大户,和他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威风凛凛,整顿法制,暗中探知奸党分子的姓名,把他们一下子全都抓了起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8 10:07: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仲山甫之后也。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责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其白狼、槃木、唐菆、邛、僰诸国,自前刺史朱辅卒后遂绝;暠至,乃复举种①向化。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之,冀由衔怒于暠。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暠、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详。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暠、承以首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乃许之。暠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暠与相揖谢,千里不得乘车。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羌虏先时有生②见获质于郡县者,悉遣还之。诚心怀抚,信赏分明,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皆来顺服。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举国伤惜。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B.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C.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D.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二府畏懦,不敢之|召有司
B.冀由衔怒于暠|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暠、承以首大奸|南取汉中,西巴、蜀
D.事免归|副有罪,当相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暠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让太傅杜乔自愧不如。
B.种暠为官敢作敢为。担任刺史时,他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奏报朝廷,也因此遭到太守的报复,后来被免官。
C.种暠为官深受百姓爱戴。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吏百姓到朝廷请求留下他;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他到汉阳地界。
D.种暠治边有道,先礼后兵。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后,先宣扬汉朝恩惠,对不服从者再加以征讨。因此边境的百姓归顺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2)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霸,字伯饶,蜀郡成都人也。年数岁而知孝让,虽出入饮食,自然合礼,乡人号为“张曾子。”七岁通《春秋》,复欲进余经,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饶为之”,故字曰“饶”焉。后就长水校尉樊鲦受《严氏春秋》,遂博览《五经》。诸生孙林、刘固、段着等慕之,各市宅其傍,以就学焉。举孝廉光禄主事,稍迁,永元中为会稽太守,表用郡人处士顾奉、公孙松等。奉后为颖川太守,松为司隶校尉,并有名称。其余有业行者,皆见擢用。郡中争厉志节,习经者以千数,道路但闻诵声初。霸以樊鲦删《严氏春秋》犹多繁辞,乃减定为二十万言,更名《张氏学》。霸始到越,贼未解,郡界不宁,乃移书开购,明用信赏,贼遂束手归附,不烦士卒之力。童谣曰:“弃我戟,捐我矛,盗贼尽,吏皆休。”视事三年,谓掾史曰:“太守起自孤生,致位郡守。盖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老氏有言:知足不辱。”遂上病。后征,四迁为侍中。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为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后当为五更,会疾卒,年七十。遗诸子曰:“昔延州使齐,子死赢、博,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诸子承命,葬于河南梁县,因遂家焉。将作大匠翟黼等与诸儒门人追录本行,谥曰宪文。

(节选自《后汉书·卷六十六·列传第二十六》)

注①延州:指公子季札,相传是孔子的老师。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B.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C.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已直为受之
D.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已直为受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儒家典籍“五经”之一。文中《严氏春秋》是解释《春秋》的著作。
B.孝廉,古代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举孝廉,是读书人求仕的途径之一。
C.五更,古代在夜间设置的五个时间点,这里是乡官名,多授予年老致仕的官员。
D.敕,汉时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之词,南北朝以后特指帝王的诏令、诏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霸自幼明礼,治学严谨。他少时就以孝悌著称,且勤奋好学。后师从樊,他精益求精,对老师已删定的著作再作削减。
B.张霸善于用人,明于治乱。他为官时能重用有真才实学之士,不费一兵一卒之力使盗贼束手归附,百姓都用童谣来歌颂他。
C.张霸知足安命,能知进退。他为官多年,深谙事物盛极必衰的道理。皇上生病时,他申请还乡,后又屡被征召,官至侍中。
D.张霸不卑不亢,洁身自律。他不趋炎附势,敢于拒绝权贵拉拢。去世前要求丧事从简,告诚后人对人要心存敬畏,安守本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孙林、刘固、段着等慕之,各市宅其傍,以就学焉。
(2)闻霸名行,欲与为交,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同类题3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顺帝末,为侍御史。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怒于暠。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暠、承。太尉李固上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暠、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被征当迁,吏人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暠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闻暠卒,举国伤惜。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暠慷慨,好立功立事 素:朴素
B.冀由是怒于暠     衔:怀着
C.吏人阙请留之     诣:到……去
D.会匈奴并凉二州   寇:侵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B.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C.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D.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傅:官名,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位次于太师。后多为赠官、加衔之用,无实权。
B.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C.延熹:是东汉皇帝的年号。文中还有类似的,如“顺帝”“中郎将”等。
D.薨:一种对死的称呼。《礼记·曲礼》记载,皇帝死称为崩,诸侯死称为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种暠“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
①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
②暠乃手剑当车
③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暠乃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③⑤⑥
【小题5】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种暠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B.种暠担任刺史敢作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暠,种暠被免官。
C.种暠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D.种暠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的百姓因为种暠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2)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蔡邕传
范 晔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感东方朔《客难》及扬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在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 因请而裁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前却不止。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董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不纳。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交:交接
B.比往而酒以酣焉 比:等到
C.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矜:夸奖
D.汉世之事,谁与正之 正:匡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称疾而归 ②邕莞然而笑曰
B.①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    ②以乐召我而有杀心
C.①因请而裁为琴    ②螳螂为之前却不止
D.①王公其不长世乎 ②其能久乎
【小题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蔡邕博学多才的一项是(   )
①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②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
③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 ④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
⑤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 ⑥汉世之事,谁与正之
A.①④⑤B.①③⑥
C.②③④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邕少年时博学多才,因擅长弹琴,由陈留太守举荐而被征召,但进京途中,走到偃师就假托有病回家了。
B.蔡邕在吴地的时候,能从灶中桐木燃烧时发出的声音听出这块桐木是制作乐器的良材,因而成就了一段“焦尾琴”的佳话。
C.太尉认为蔡邕一向以忠孝著称于世,并对汉朝的史事十分熟悉,应该让他续成后汉史,修成一代典籍。
D.蔡邕因偶然说到董卓时叹气而获罪,朝中很多人也为之求情,认为杀蔡邕会带来严重后果,王允盛怒之下没有同意。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2)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3)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①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迁胶东侯相。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啬夫②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
注:①薏苡:一种禾本科植物。②啬夫:农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B.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C.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D.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秦始皇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太守,是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D.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祐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祐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吴祐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有时到乡里亲自调解。
D.吴祐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祐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
(2)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