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董遵诲,涿州范阳人。父宗本,善骑射,隶契丹帅赵延寿麾下,尝以事说延寿,不能用。及延寿被执,举族南奔。汉祖得之,擢拜随州刺史,署遵诲随州牙校。周显德初,世宗北征,大将高怀德,遵诲之舅也,表遵诲从行。师次高平,与晋人遇。将接战,晋兵未成列,怀德命遵诲先出奇兵击之,晋人溃,大军继进,遂败之。二年,讨秦、凤。与贼战于唐仓,先登陷阵,擒蜀招讨使王鸾以献,克秦、凤二州。太祖微时,客游至汉东,依宗本,而遵诲凭藉父势,太祖每避之。他日论兵战事,遵诲理多屈,拂衣而起。太祖乃辞宗本去。及即位,一日,便殿召见,遵诲伏地请死,帝令左右扶起,遵诲再拜呼万岁。俄而部下有军卒击登闻鼓,诉其不法十余事,太祖释不问。遵诲益惶愧待罪,太祖召而谕之曰:“朕方赦过赏功,岂念旧恶耶?汝可勿复忧,吾将录用汝。”遵诲再拜感泣。乾德六年,以西夏近边,授通远军使。遵诲既至,召诸族酋长,谕以朝廷威德,刲羊酾酒,宴犒甚至,众皆悦服。后数月复来扰边遵诲率兵深入其境击走之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夷落以定太祖嘉其功就拜罗州刺史使如故 太宗即位,兼领灵州路巡检。遵诲不知书,豁达无崖岸,多方略,能挽强命中,武艺皆绝人。在通远军凡十四年,安抚一面,夏人悦服。尝有剽略灵武进奉使鞍马、兵器者,遵诲部署帐下欲讨之。夏人惧,尽归所略,拜伏请罪,遵诲即慰抚令去。自是各谨封略,秋毫不敢犯。历太祖、太宗朝,委遇始终不替,许以便宜制军事。太平兴国六年,卒,年五十六。帝轸悼久之,遣中使护葬,赗赙加等。

(节选自《宋史•董遵诲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后数月/复来扰边/遵诲率兵/深入其境/击走之/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夷落以定/太祖嘉其功/就拜罗州刺史/使如故/
B.后数月/复来扰边/遵诲率兵深入其境/击走之/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夷落以定/太祖嘉其功/就拜罗州刺史/使如故/
C.后数月/复来扰边/遵诲率兵深入其境击/走之/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夷落以定/太祖嘉其功就/拜罗州刺史/使如故/
D.后数月/复来扰边/遵诲率兵/深入其境/击走之/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夷落以定/太祖嘉其功就/拜罗州刺史/使如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殿”是帝王休息宴游的别殿。时董遵诲获罪免职,皇上只能在便殿接见他。
B.“登闻鼓”指朝堂外的悬鼓,是古代帝王为了表示愿意听取谏议或冤情而设的。
C.“西夏”指宋朝时由党项羌族建立的政权,其与实朝国王接壤,常有战事发生。
D.“封略”即疆界,“封”与“略”均可指边界,如“(晋)又欲肆其西封”中的“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遵诲领命冲锋,建立战功。随高怀德出征时,军队在高平与晋军遭遇,他受命趁晋军阵脚未隐,率奇兵突击晋军,为打败晋军创造了条件。
B.董遵诲好顾脸面,为人率性。他和太祖讨论战事,由于所述理由大多被驳倒,便不顾礼仪,拂衣而起,以致太祖震怒之下将其父宗本驱逐出去。
C.董遵诲抚边有方,获得成效。他担任通远军使时,一到任就杀羊斟酒犒劳各族酋长,并晓谕朝廷政策,恩威并施,使得各族酋长一时心悦诚服。
D.董遵诲处理边事,进退有度。西夏抢劫灵武进奉使的物品,他立即部署军队,打算讨伐;西夏人认罪并归还物品后,他又宽容抚慰,不再追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方赦过赏功,岂念旧恶耶?汝可勿复忧,吾将录用汝。
(2)历太祖、太宗朝,委遇始终不替,许以便宜制军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9 11:56: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桑中生李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见李核,欲持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焉,以余浆①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②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③。”目痛小疾,亦行④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⑤,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⑥。

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注)①余浆:剩余的水。②李君:李先生。此指李树。③豚:猪。④行:不久。⑤翕赫:此指轰动。⑥滂沱:本指大雨,此指很多。
(文言知识)

“令”是个多义词:一、指“命令”,如“令右将军出征”。二、指“使”,上文“令我目愈”,意为使我眼疾痊愈。三、指“善”“美”,“令郎”是敬称对方的儿子;“令爱”是敬称对方的女儿;“令尊”“令堂”是敬称对方的父与母;“令兄”“令弟”是敬称对方之兄与弟。“令名”是指美好的名声。四、指“县官”。

(思考与练习)
【小题1】解释。
①禾:________;②去:________;③顾:_________;④乃:_________;⑤间:________。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因植焉。
②有病目痛者息阴下。
③盲者得视。
【小题3】成语“好高骛远”中的“骛”,解释为(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昔岁吾行吴江上,得亭长所贻剑,匣藏爱重,未曾亵视。今年秋在秦,无何发开,见惨翳积蚀,仅成死铁。意惭身将利器,而使其不光明之若此,常缄求淬磨之心于胸中。数月后,因过岐山下,得片石,如绿水色,长不满尺,阔厚半之。试以手磨,理甚腻,文甚密。吾意其异石,遂携入城,问于切磋工,工以为可为砥,吾遂取剑发之。初数日,浮埃薄落,未见快意。意工者相绐,复就问之,工曰:“此石至细,故不能速利坚铁,但积渐发之,未一月,当见真貌。”归如其言,果睹变化。苍惨剥落,若青蛇退鳞,光劲一水,泳涵星斗。持之切金钱三十枚,皆无声而断。愈始得之利数十百倍。

②吾因叹,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而或公然忘弃砺名砥行之道,反用狂言放情为事,蒙蒙外埃,积成垢恶,日不觉寤,以至于戕正性,贼天理,生前为造化剩物,殁复与灰土俱委,此岂不为辜负日月之光景耶!

【小题1】第①段画线句突出了剑打磨之后___和_____的特点。
【小题2】本文第一段写得跌宕生姿,具体说来:珍爱之剑,竟成死铁,此第一层跌宕;常求淬磨,久乃得石,此第二层跌宕;  ,此第三层跌宕。
【小题3】对第②段画线句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A.质刚者须时时磨砺,质柔者更须不断磨砺。
B.质刚者可暂不磨砺,质柔者须不断磨砺。
C.质刚者尚能磨砺,质柔者不堪磨砺。
D.质刚者必须磨砺,质柔者不能磨砺。
【小题4】从全文看,本文在说理上有怎样的特点?
【小题5】本文主旨由第①段的故事引发,如果你来写第②段,你还可以提出什么观点?
观点: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
依据: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

同类题5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邵嗣尧,字子昆,山西猗氏人。康熙九年进士,授山东临淄知县。有惠政,以忧去。十九年,服阕,补直隶柏乡。兴水利,减火耗,禁差扰,民安之。县人大学士魏裔介为嗣尧会试座主,家人犯法,严治之,不少贷。又有旗丁毒殴子钱家入县庭势汹汹嗣尧不稍屈系之狱移文都统讯主者主者不敢承县论如法。值岁饥,或言勒积粟家出粟,嗣尧曰:“人惟不积栗,故岁饥则束手,吾方蕲令积粟家获厚利,何勒为?”已而蠲粟者众,岁不为灾。有言开滏阳河通舟楫者,巡抚于成龙使嗣尧往相度,期尧力持不可,谓:“此河旱潦不常,未可通舟楫。即或能通,恐舟楫之利归商贾,挑濬之害归穷民矣。”事遂寝。

盗杀人於县界,立捕至,置之法、或毁于上官,以酷刑夺职。尚书魏象枢奉命巡视畿辅,民为申诉,事得白。于成龙复荐之,补清苑。嗣尧益感奋自励,屡断疑狱,人以包孝肃比之。二十九年,尚书王鹭荐嗣尧清廉慈惠,行取,擢御史。三十年,出为直隶守道,持躬清介,苞苴杜绝。遇事霆发机激,势要惮之。所属州县,肃然奉法。

三十三年,江南学政缺,圣祖谕曰:“学政关系人材,朕观陆陇其、邵嗣尧操守学问俱优,若以补授,必能秉公校士,革除积弊。”时陇其己卒,遂命期尧以参议督学江南。既莅事,虚衷衡校,论文宗尚简质,著四书讲义,传示学者。甫试三郡,以积劳遘疾卒。身无长物,同官敛赀致赙乃得归葬。士民思之,为立祠肖像以祀焉。

圣祖澄清吏治,拔擢廉明,近畿尤多贤吏,如彭鹏、陆陇其及嗣尧,当时皆循名上达,闻於天下。鹏及陇其自有传。又有卫立鼎、高廕爵、靳让,治绩亦足媲美。

(选自《清史·邵嗣尧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有旗丁毒殴子/钱家入县/庭势汹汹/嗣尧不稍/屈系之/狱移文/都统讯主者/主者不敢承/具论如法。
B.又有旗丁毒殴子/钱家入县庭/势汹汹/嗣尧不稍屈/系之狱/移文都统讯主者/主者不敢承/具论如法
C.又有旗丁毒殴子钱家/入县庭/势汹汹/期尧不稍屈/系之狱/移文都统讯主者/主者不敢承/具论如法
D.又有旗丁毒殴子钱家/入县/庭势汹汹/嗣尧不稍屈/系之/狱移文都统讯主者/主者不敢承/具论如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父母死后,为人子者要服丧三年以报答养育之恩,服丧期满,叫释服、服阕。
B.火耗,封建社会里官府仓库因保管不善,常发生火灾,火灾造成的的损失叫火耗。
C.苞苴,原指包装鱼肉等用的草袋,也指馈赠的礼物,文中指他人用来行贿的财物。
D.致赙,吊唁时赠送礼物给丧家以助人治丧,我国民间至今保留着这样的风俗习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嗣尧执法公正,不畏权贵。旗人家丁仗势欺人,殴打借钱的穷苦百姓,气势嚣张,不可一世,邵嗣尧依法严惩。
B.邵嗣尧为民请命,敢于直言。有人建议开凿滏阳河来通航,巡抚于成龙派遣他前往考察,他分析利弊,最终阻止。
C.邵嗣尧学识渊博,操守坚正。圣祖乾隆正是看中这一点,才选拔他出任江南学政。任上,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邵嗣尧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他出任直隶守道,拒绝一切馈赠贿赂,以至于身后的葬礼都是同僚集资帮助打理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杀人於县界,立捕至,置之法。或毁于上官,以酷刑夺职。
(2)人惟不积粟,故岁饥则束手,吾方蕲令积粟家获厚利,何勒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