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即危行,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庄公六年)初,棠公妻好,棠公死,崔杼取之。庄公通之,数如崔氏,以崔杼之冠赐人。侍者曰:“不可。”崔杼怒,称病不视事。乙亥,公问崔杼病,遂从崔杼妻。崔杼之徒持兵从中起。公逾墙,射中公股,公反坠,遂弑之。晏婴立崔杼门外,曰:“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门开入,枕公尸而哭,三踊而出。人谓崔杼:“必杀之。”崔杼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三十二年,彗星见。景公坐柏寝,叹曰:“堂堂!谁有此乎?”群臣皆泣,晏子笑,公怒。晏子曰:“臣笑群臣谀甚。”景公曰:“彗星出东北,当齐分野,寡人以为忧。”晏子曰:“君高台深池,赋敛如弗得,刑罚恐弗胜,茀星将出,彗星何惧乎?”公曰:“可禳否?”晏子曰:“使神可祝而来,亦可禳而去也。百姓苦怨以万数,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胜众口乎?”是时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故晏子以此谏之。

(节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B.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C.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D.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节俭力行重于齐 策之不其道
B.语不及,即危行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婴虽不仁,免子厄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D.门开入,枕公尸而哭   化为鸟,其名为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节俭谦恭,不以地位傲人。他长期担任齐相,辅佐三任国君,却不事奢华。他出门时思虑深沉,神态谦恭,得到人们尊敬。
B.晏子尊重贤人,乐于举荐贤人。越石父向他表示不满,他从善如流,尊他为上客。手下因妻子的不满改变行为,晏子深表欣赏。
C.晏子灵活处事,不愿愚忠牺牲。他说话讲究时机。庄公因为自身行为不检点而被弑身亡,晏子虽然不满崔杼犯上,但拒绝为庄公而死。
D.晏子不畏君上,敢于直言进谏。在众人都阿谀君上时,他直言君上对百姓苛刻,横征暴敛,严刑峻法,招致民怨,将导致齐国的大灾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2)使神可祝而来,亦可禳而去也。百姓苦怨以万数,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胜众口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22 08:56: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C.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B.文段中座次的尊卑是以“南”为尊,以“东”为卑。
C.“为寿”是向尊长敬酒或者馈赠礼物,以祈祝健康长寿的意思。
D.项羽,项氏,芈姓,名籍,羽是他的字。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若属皆且为所虏!
(4)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良乃更名姓,匿下邳。
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①。
沛公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②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霸上。
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良曰:“沛公欲背项王邪?”沛公曰:“鲰生说我距关毋诸侯,秦地可王也,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今为奈何?”良因要项伯见沛公。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王,所以距关者,备它盗也。
汉六年,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未尝有战斗功,乃言于高帝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良从上击代,出奇计下马邑,及立萧相国,所与从容言天下事甚众。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道,欲轻举。高帝崩,吕后德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强听食。后六岁薨,谥曰文成侯。及良死,子不疑嗣侯。
(选自《汉书 张良传》)
(注)①厩(jiù)将:主管马匹的军官。 ②缟素:白色的衣服。这里是朴素之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匿下邳 亡:逃跑
B.沛公乃还霸上  军:驻军
C.沛公欲背项王邪 诚:诚然
D.鲰生说我距关毋诸侯    内: 接纳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B.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C.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D.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重情重义。张良年少时,不曾在韩国做官,但韩被灭之后,家人惨遭不幸,他用尽家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报仇。
B.张良敢于劝谏。刘邦因宫室有数以千计的帷帐、狗马、珍宝、妇女,他想留下住在秦国。樊哙劝谏,刘邦没有听他的,后听取了张良的劝谏。
C.张良为官正直。汉高帝想要封他三万户人口的封地,张良因为自己没有功劳推辞,被封为留候。
D.张良急流勇退。张良跟随皇上攻打代时,劝谏皇上封萧何为相,自己跟从赤松子出游,但后来遭到吕后的干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同类题4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越石父贤,在縲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于知己者。方吾在縲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縲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 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 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事。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 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语及之,即危言 危:正直
B.久之,越石父请绝 绝:断绝(关系)
C.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信:诚信
D.论其轶事 轶:散失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B.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C.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D.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名相,奉事齐灵公等三位国君,他节俭力行,生活朴素;对国家忠心,绝无二心;对君主忠贞,绝不抗命,在诸侯中很有名气。
B.晏子解救石父、晏子的问话以及晏子对石父态度的转变,共同将晏子由求贤到礼贤的整个过程和心灵深处的变化形神毕肖地表现了出来。
C.晏子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见车夫驾车时扬扬自得,与晏子的谦恭神态形成鲜明对比。回家遭到妻子指责的车夫,发生了变化,知道这件事后晏子推荐他做了大夫。
D.司马迁推崇晏子,表示自己若能为晏子执鞭驾车,也是羡慕向往的,这既表现了他对晏子 的敬仰,也包含着自己不遇知己的感慨。
【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2)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项羽本纪(节选)
司马迁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主办,阴以兵法部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有栎阳逮:有罪相连及,被栎阳县追捕。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籍大喜,知其意 略:大致。
B.阴以兵法部宾客及子弟 勒:统率。
C.须臾,梁籍曰 瞬:眨眼。
D.以所为起大事 谕:告诉。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封项,故姓项氏   ②良曰:“长臣。”
B.①项梁常主办 ②君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①此亦天亡秦时也   ②不如因善遇
D.①籍击杀数十百人   ②秋毫不敢有
【小题3】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羽“有大志,有勇力”的一组是(   )
①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②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③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④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⑤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⑥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A.①②⑤B.②④⑤
C.①④⑥D.②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C.项籍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几十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丁壮,用兵力降服了地方。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2)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3)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