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出真州泛大江作

欧阳修

孤舟日日去无穷,行色苍茫杳霭中。

山浦转帆迷向背,夜江看斗辨西东。

滮田渐下云间雁,霜日初丹水上枫。

莼菜鲈鱼方有味,远来犹喜及秋风。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夷陵(湖北宜昌)途中。②滮(biāo)田:充满水的田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通过描写“孤舟”“雾霭”“山浦”“星斗”等景象,体现旅途的遥远与孤寂。
B.前两联融情入景,用旅途的迷茫来衬托内心的伤感,暗示诗人贬官后的失落之情。
C.颈联笔锋一转,写水田上大雁、霜日中红枫,美丽景色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D.全诗层次清晰,构思精巧;行文平易流畅、从容舒缓,彰显本诗鲜明的创作特色。
【小题2】本诗的尾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3-23 03:43: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崔祐甫,字贻孙,太子宾客孝公沔之子也。以礼法为家,世闻。第进士,调寿安尉。安禄山陷洛阳,祐甫冒矢石入私庙,负木主以逃。自起居舍人累迁中书舍人。性刚直,遇事不回。时侍郎阙,祐甫摄省事,数与宰相常衮争议不平。衮怒,使知吏部选,每拟官,衮辄驳异,祐甫不为下。会朱泚军中猫鼠同乳,表其瑞,衮率群臣贺,祐甫独曰:“可吊不可贺。”问状,对曰:“今猫受畜于人,不能食鼠而反乳之,无乃失其性邪?猫职不修,其应若曰法吏有不触邪,疆吏有不捍敌。”代宗异其言,衮益不喜。

帝崩,衮入临,遣从吏扶立殿墀上,祐甫指之谓众曰:“臣哭君前,有扶礼乎?”衮不胜怒,乃劾祐甫率情变礼,挠国典,请贬潮州刺史。德宗以为重,改河南少尹。子仪、泚言祐甫不宜贬。帝以衮罔上,以衮河南少尹,而拜祐甫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衮当国,凡奏请一杜绝之,惟入第乃得进,然无所甄异,贤愚同滞焉。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帝尝谓曰:“人言卿拟官多亲旧,何邪?”对曰:“陛下令臣进拟庶官,夫进拟者必悉其才行,如不与闻知,何由得其实?”帝以为然。

淄青李正己畏帝威断,表献钱三十万缗,以观朝廷。帝意其诈,未能答。祐甫日:“正己诚诈,陛下不如因遣使劳其军,以所献就赐将士。若正己奉承诏书,是陛下恩洽士心;若不用,彼自敛怨,军且乱。又使诸藩不以朝廷为重贿。”帝曰:“善。”正己惭服。时议者韪其谟谋,谓可复贞观、开元之治。

甍,年六十,赠太傅,谥曰文贞。故事,门下侍郎未有赠三师者,帝以其有大臣节,特宠异之。

(节选自《新唐书崔祐甫传》,选入时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B.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C.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D.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主,是最早的已故之人的替身物。用木简单地剥雕成人形木偶,以象征死者,上书死者姓名及图案,用以长久祭拜。
B.三师,是辅导太子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官的合称,也称“东宫三师”,常为位高权重的实职,也用来追赠死去的重臣。
C.藩,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各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民政、财政,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相抗衡。
D.缗,绳子的一种,先前用它来串联物品,后来也用此种绳子穿铜钱,因每串一千文,故“缗”也指一千文钱即一贯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祐甫深谙谋略。李正己假献巨款试探朝廷,崔祐甫劝皇帝顺水推舟,一举多得, 广受称赞。
B.崔祐甫深受宠遇。他的建议,多被皇帝重视,死后依然破例以门下侍郎追赠太傅, 尽享殊荣。
C.崔祐甫唯才是举。他秉政时只要是人才,就举贤不避亲旧,凭公正行事,选拔了大批人才。
D.崔祐甫性情刚直。他多次与宰相常衮交锋,毫不退让,故意激怒常衮,终被贬为潮州刺史。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正己诚诈,陛下不如因遣使劳其军,以所献就赐将士。
(2)(课内文言文)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岘(xiàn),吴王恪孙也。折节下士,长吏治。天宝时,累迁京兆尹。杨国忠使客骞昂、何盈擿(tī揭露)安禄山阴事,讽京兆捕其第,得安岱、李方来等与禄山反状,缢杀之。禄山怒上书自言帝惧变出岘为零陵太守岘为政得人心时京师米翔贵百姓乃相与谣曰欲粟贱追李岘寻徙长沙。永王为江陵大都督,假岘为长史。乾元二年,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辅国用权,制诏或不出中书,百司莫敢覆。岘顿首帝前,极言其恶,帝悟,稍加检制,辅国由是让行军司马,然深衔岘。凤翔七马坊押官盗掠人,天兴令谢夷甫杀之。辅国讽其妻使诉枉,诏监察御史孙蓥鞫之,直夷甫。其妻又诉,诏三司讯之,无异辞。妻不承,辅国助之,乃令侍御史毛若虚覆按。若虚委罪夷甫,言御史用法不端。逐李晔岭南,流蓥播州。岘谓责太重,入言于帝曰:“若虚希旨用刑,乱国法。陛下信为重轻,是无御史台。”帝怒,乃出岘为蜀州刺史。时右散骑常侍韩择木入对,曰:“岘言直,不敢专权,陛下宽之,只益盛德耳。”代宗立,入为礼部尚书兼宗正卿。乘舆在陕,由商山走帝所。还京,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初,东京平,陈希烈等数百人待罪,议者将悉抵死,帝意亦欲惩天下。岘时为三司,独曰:“法有首有从,情有重有轻,若一切论死,尚为仁恕哉?况河北残孽劫服官吏,其人尚多,今不开自新之路而尽诛之,是坚叛者心,使为贼致死。困兽犹斗,况数万人乎?”衣冠蒙更生,贼亦不能使人归怨天子,岘力也。永泰二年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五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禄山怒上书/自言帝惧变/出岘/为零陵太守/岘为政得人心/时京师米翔贵/百姓乃相与谣曰/欲粟贱/追李岘
B.禄山怒上书/自言帝惧变/出岘/为零陵太守/岘为政得人心时/京师米翔贵/百姓乃相与谣曰/欲粟贱/追李岘
C.禄山怒/上书自言/帝惧变/出岘为零陵太守/岘为政得人心/时京师米翔贵/百姓乃相与谣曰/欲粟贱/追李岘
D.禄山怒/上书自言/帝惧变/出岘为零陵太守/岘为政得人心时/京师米翔贵/百姓乃相与谣曰/欲粟贱/追李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军司马,职官名,始建于三国。至唐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置此职。唐后期军事繁兴,多以掌军事实权者充任。
B.三司,唐代主管刑狱的三个机构,当出现重大案件时,由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三司会审。
C.衣冠,衣服和帽子,古代士以上戴冠,因此又以衣冠来代指缙绅、士大夫,文中即是此意。
D.顿首,叩头下拜,顿地即举起。在古代是比稽首更重的拜礼。也用于重大事情请求或谢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岘为人忠耿,敢言佞臣罪恶。李辅国乱政专权,私自让中书省拟制诏书,百官不敢违其意,李岘向皇帝直言其罪,让皇帝醒悟,对李辅国加以约束。
B.李岘为官敢于直言劝谏,指责毛若虚趋附上级,阿谀乱法,劝皇上不要听信,否则还要御史台有何用。另外他也长于吏治,为政深得民心。
C.李岘直言进谏,言辞触怒皇帝。他认为对李晔、孙蓥等处罚太重,轻信毛若虚,是眼中没有御史台的做法。皇帝对李岘的话很生气,贬其为蜀州刺史。
D.李岘执法公正,处事仁爱宽容。对于如何处置叛贼陈希烈等人的问题,他认为凡事有首恶有从犯,不能一概处死。此举最终使很多人的性命得以保全。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岘言直,不敢专权,陛下宽之,只益盛德耳。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3)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同类题3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二)泷冈阡表 
欧阳修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shuāng)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①守节自誓,居贫,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注:①太夫人,欧阳修母亲郑氏。古代列侯之妻称夫人,列侯死,子称其母为“太夫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
B.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
C.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
D.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情表》与《泷冈阡表》两文标题上均有一个“表”字,但含义不同,前者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后者是碑文。
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秀才”是指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C.文中“拜”、“除”是指授予官职,“拔擢”指官职的升迁,如同《张衡传》中“再迁为太史令”之“迁”的用法,而我们平时看到的“左迁”、“陟”、“谪”却表示降职。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太子洗马”,也简称“洗马”,属于太子官属,是太子的随从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欧阳修父亲为人乐善好施,不留余财;奉养父母很孝顺,在父母去世后还常涕泣感念;欧阳修能够成为宋朝名臣、文学家,是与他经受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练,父母尤其母亲的身传言教分不开的。
B.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儿子必须守孝,而“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中“免于母丧”则指因婚嫁而没有守丧。
C.《陈情表》运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
D.李密在《陈情表》中反复写孝道,但并没有把孝情一泻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2)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彦博字大临,通书记,警悟而辩。开皇末,对策高策,授文林郎,直内史省。隋乱,幽州总管罗艺引为司马。艺以州降,彦博与有谋,授总管府长史,封西河郡公。召入为中书舍人,迁侍郎。高丽贡方物,高祖欲让而不臣,彦博执不可,曰:“辽东本周箕子国,汉玄菟郡,不使北面,则四夷何所瞻仰?”帝纳而止。
突厥入寇,彦博以并州道行军长史战太谷,王师败绩,被执。突厥知近臣,数问唐兵多少及国虚实,彦博不肯对,囚阴山苦寒地。太宗立,突厥归款,得还。授雍州治中,寻检校吏部侍郎。彦博欲汰择士类,寡术不能厌众,讼牒满廷,时讥其烦碎。复为中书侍郎,迁御史大夫,检校中书侍郎事。贞观四年,迁中书令,封虞国公。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其后突利可汗弟结社谋反,帝始悔云。
彦博善辞令,每问四方风俗,胪布诰命,若成诵然;进止详华,人皆拭目观。高祖尝宴近臣,遣秦王谕旨,既而顾左右曰:“何如温彦博?”十年,迁尚书右仆射,明年卒,年六十三。
彦博性周慎,既掌机务,谢宾客不通,进见必陈政事利害。卒后,帝叹曰:“彦博以忧国故,耗思殚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家贫无正寝,殡别室,帝命有司为构寝。赠特进,谥曰恭,陪葬昭陵。
(《新唐书•温彦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
B.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
C.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
D.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策,汉朝察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方法,把策题书写在简册上,使应举者作文答问。隋朝开设进士科,也采取对策之法。温彦博就是参了这种考试考上的。
B.检校,是检查、校正之意,唐朝实行检校制度后,在官职前加检校,含有审查核对的职责,有权行使该事职,温彦博担任的吏部侍郞就是检校官。
C.可汗,又称大汗,阿尔泰语系民族对部落首领的尊称,正是由于结社谋反的人就是突厥可汗,所以唐皇帝才后悔采纳了温彦博的建议。
D.谥号,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与品德,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的称号。温彦博的谥号是“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彦博机警敏悟,善长公文典籍。对策科考中高中、谋划幽州罗艺归唐、接纳高丽属国等重大事件,都体现了他才华与谋略。
B.温彦博忠于大唐,有民族气节。唐军与突厥作战,唐军战败,温彦博誓死抵抗,最终在阴山被俘,但拒绝回答突厥多次的逼问。
C.温彦博也有方法和强辩的不足。他在选取官吏和安置突厥这两大方面,由于失误引起了朝臣的不满之情和皇帝的后悔之心。
D.温彦博廉洁尽职,深得皇帝嘉许。死后太宗皇帝后悔没有让他好好休养,就下令给他修建正式的灵寝,让他陪葬在自己陵墓的旁边。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丽贡方物,高祖欲让而不臣,彦博执不可。
(2)每问四方风俗,胪布诰命,若成诵然;进止详华,人皆拭目观。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延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B.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C.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D.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唐宋科举考试科目有五经科。
B.京师,在古代一般有“国家的都城”“天子的军队”“朝廷”这三个义项,本文中指“国家的都城”。
C.河东,古代指山西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
D.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有“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晈施以廷杖;他对裴伷先也如此,遭到张说反对;他虽然职位尊贵,但不置买田宅。
B.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因处理事务操劳过度而生病了,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D.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
(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