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注)①梠:野果。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宗之 奇:认为……奇特
B.严武之,有时不冠     过:拜访
C.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地形险恶
D.唯大王与群臣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谒肃宗彭原郡 冰,水为之,而寒
B.严挺之有此儿 今其智反不能及
C.甫以家避乱荆、楚 冬,丁令盗武牛羊
D.暴水所阻     秦王赵王击缶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课本中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是汉武帝首创。
B.“布衣”,麻布衣服,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故常以“布衣”借指平民百姓。
C.韩愈的《师说》中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D.《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汉代司马迁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其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05 08:46: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①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②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馀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③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已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④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馀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⑤庐陵欧阳修序。

【小题1】第①段中,作者提出了□□□□的文学主张。
【小题2】第②段可分为三层,概括层次大意。
(1)
(2)
(3)
【小题3】对“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梅圣谕多次被举荐为进士,总是遭到主考官的压制。
B.梅圣谕多次被推荐为进士,但每次主考官都压抑他。
C.梅圣谕屡次被推荐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官的压制。
D.梅圣谕屡次参加进士考试,但每次主考官都压抑他。
【小题4】从动词运用的角度,分析第③④段中作者对梅圣谕的感情。
【小题5】欧阳修的这篇诗序,主要阐述了其文学创作方面颇有见地的主张,但其中也透露出了作者思想认识上的局限,请指出这种局限并加以评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周宇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遜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合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曹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风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官,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的是(   )
A.遂感激而西,舍亲丰B.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C.拜监察御史,奉使称职D.求胜地为构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含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周去,客密州
荆轲知太子不忍,遂私见樊於期
B.周条二十余
之请制
C.我暂不见周思之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入见沛公
D.诏尚食具膳
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乃去,客(于)密州B.至长安,舍(于)中郎将常何家
C.太宗怪问(于)何D.时誉归(于)之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德的一组是(   )
①资旷迈 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A.①④⑥B.③⑤⑥C.①②⑤D.②③④
【小题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张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让太子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反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小题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2)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动词,推其根本。
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父之志  乃:你的,人称代词
C.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绳索。
D.梁君臣之首   函:木匣子。
【小题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
B.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C.三矢赐庄宗 又悲夫古书之不存
D.与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    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B.文章借古讽今,借后唐庄宗的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C.文章气势磅礴,义正词严,严厉地批评了庄宗,在责难之中总结教训,并明确告诫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D.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手法,将庄宗极盛与极衰的两种情形进行了鲜明的对照,说明了盛衰之事本源在于“人事”的道理。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这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节选自《与高司谏书》)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   忤:违背
B.亦将闵足下不能 闵:怜悯
C.此君子之贼也  贼:盗贼
D.庶乎饰已不言这过 庶:希望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
B.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
C.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
D.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下,对对方的尊称。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B.宰相,是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与丞相是同一个官职,各个朝代的称谓是相同的。
C.黜,本义是“黑暗”,在文中引申为“废,贬退”之义,指官员被降职或被罢免官位。
D.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在信中称赞范希文刚正好学、有政绩,指出高司谏顾惜官位利禄,不敢主持公道忤逆宰相。
B.高司谏之卑鄙在于干了“毁贤”的勾当后,还要装作“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作者生动地写出了他媚骨十足、颠倒黑白的丑态。
C.作者对范希文品质、学识和为政才干的赏识与推重,目的在于衬托出高司谏卑鄙小人的丑恶面目。
D.作者在信中既表达了对高司谏为老母亲着想的理解,又对他的行为表示愤慨,这说明作者内心是充满矛盾和无奈的。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
(2)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这不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