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摸鱼儿·雁丘词

元好问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注)①当年箫鼓:汉武帝曾率百官至水边巡祭,箫鼓喧天,热闹异常。②平楚:远树(远望树梢齐平)。楚丛木。③些:语气词。何嗟及:悲叹无济于事。

【小题1】下列每组诗句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最不一致的一项是
A.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B.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C.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D.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小题2】某班学生将《孔雀东南飞》改编为话剧,在“自挂东南枝”一幕中,为焦仲卿设计的人物独白就是这首词,你认为这样设计是否恰当?请说说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4-02 07:43: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安国,字平甫,安石之弟也。幼敏悟,未尝从学,而文词天成。年十二,出所为诗、铭、论、赋数十篇示人,语皆警拔,遂以文章闻于世,士大夫交口誉之。于书无所不通,数举进士,又举茂材异等,有司考其所献序言为第一,以母丧不试,庐于墓三年。
熙宁初,韩绛荐其材行,召试,赐及第,除西京国子教授,官满,至京师,上以安石故,赐对。帝曰:“卿学问通古今,以汉文帝为何如主?”对曰:“三代以后未有也。”帝曰:“但恨其才不能立法更制尔。”对曰:“文帝自代来,入未央宫,定变故俄顷呼吸间,恐无才者不能。至用贾谊言.待群臣有节.专务以德化民.海内兴于礼义.几致刑措.则文帝加有才一等矣。”帝曰:“王猛佐苻坚,以蕞尔国而令必行,今朕以天下之大,不能使人,何也? ”曰:“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颛以尧舜三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又问:“卿兄秉政,外论谓何?”曰:“恨知人不明,聚敛太急尔。”帝默然不悦,由是别无恩命,止授崇文院校书,后改秘阁校理。屡以新法力谏安石,又质责曾布误其兄,深恶吕惠卿之奸。
先是,安国教授西京,颇溺于声色,安石在相位,以书戒之曰:“宜放郑声。”安国复书曰 "亦愿兄远佞人。”惠卿衔之。及安石罢相.惠卿遂因郑侠事陷安国.坐夺官,放归田里。诏以谕安石,安石对使者泣下。既而复其官,命下而安国卒,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
【小题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颛以尧舜三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
B.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颛以尧舜三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
C.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柞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颛以尧舜三 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
D.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颛以尧舜三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这里指的是国子学,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髙学府。
B.教授,本意是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和现代大学的教授完全一样。
C.祚,福分,国祚是王朝理论上维持的时间,与王朝实际维持的时间有区别。这里的“秦祚”即前秦的国运。
D.郑声,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音乐。因与孔子等提倡的雅乐不同,故受儒家排斥。此后,凡与雅乐相背的音乐,为崇“雅”黜“俗”者斥为“郑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国天资很高,少年时就因所写的诗、铭文、文论、词赋受到士大夫们的交口称赞。
B.因为王安石的缘故,王安国受到皇帝的另眼相看,只可惜他的应对不符合皇帝的心意,最终没有得到提拔重用。
C.王安国认为王安石不能知人善任,指责曾布误了他的哿哥,也非常讨厌吕惠卿的奸诈,并劝谏王安石远离小人。
D.王安国在西京任职时,沉溺于声色之中,因此被罢免了官职,放还家乡。不久虽被官复原职,然而诏令下达时王安国已死了,当时他年仅四十七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专务以德化民,海内兴于礼义,几致刑措,则文帝加有才一等矣。
(2)惠卿衔之。及安石罢相,惠卿遂因郑侠事陷安国,坐夺官,放归田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济字巨川。其先真定人,父恕,后唐时童子及第,开宝中,知秀州。会盗起,城陷,为盗所杀,将并害济。济伏枢号恸,谓贼曰:“吾父已死,吾安用生为?但恨力不能杀汝,以报父仇尔!”贼义之,舍去。济携父骨匿山谷间。既而官军大集,济脱身谒其帅朱乙,陈讨贼之计。乙嘉之,遗以束帛,奏假驿置遣归。再调胙城尉,徙临河主簿。转运使王嗣宗被诏举法官,以济名闻。改刑部详覆官、通判镇州。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一夕,报有火,济部壮士数十潜往侦伺,果得数辈并所盗物,即斩之。驰奏其事,太宗大悦。召判登闻鼓院,拜监察御史。上疏陈统天下之术、节民物之道,大者有十。其言切于时,词多不载。景德初,徙知河中府。三年,判司农寺。时周伯星【注】见,济乘间言曰:“昔唐太宗以丰年为上瑞。臣愿陛下日慎一日,居安虑危,则天下幸甚。”受诏与刘综改定茶法,颇易旧制,由是忤丁谓、林特、刘承规辈,因与王钦若迭诋訾之。四年,拜本曹郎中,出知杭州。郡城西有钱塘湖,岁久湮塞。济命工浚治,增置斗门,以备溃溢之惠,民颇利之。大中祥符三年,徙知洪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属岁旱民饥,躬督官吏为糜粥,日亲尝而给之;录饥民为州兵,全活甚众。是岁卒,年五十九,遗奏大旨以进贤退谀佞、罢土木不急之费为言。济颇涉经史,好读《左氏春秋》,性刚直,无所畏避。少时,深州刺史念金锁一见器之,且托后于济。金锁没,济抚其孤,授置禄仕。素与内臣裴愈有隙,愈坐事,上怒甚,命宪府鞫之,济适知杂事,力为辨理,遂获轻典。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三》)
【注】周伯星,星名,有象征祥瑞和灾凶两种说法,此处象征祥瑞。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
B.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
C.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
D.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
【小题2】下列加点的字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
A.为盗所杀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B.以备溃溢之惠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C.陈讨贼之计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D.时周伯星见 渐见愁煎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秀州城被盗贼攻陷后,王济的父亲被杀,王济不顾个人安危,大义凛然,怒斥盗贼,盗贼不仅没有杀他,反而认为王济有义气而放了他。
B.王济正直有为,受到朝廷赏识,被朝廷召判登闻鼓院,授予监察御史的重要职务。王济曾上疏陈述统一天下、节省百姓财力的十点决策,言辞切合时政。
C.王济颇有政绩,在杭州任职时,兴修水利,百姓获利很多;在洪州任职时,遇到旱灾,亲自为百姓煮粥,录用灾民做州兵,许多人得以度过饥荒。
D.王济在年轻时,曾深受深州刺史念金锁的器重,在念金锁死后,王济完成当年念金锁的嘱托抚养他的后代,并帮助他的后代走上了仕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诏与刘综改定茶法,颇易旧制,由是忤丁谓、林特、刘承规辈,因与王钦若迭诋訾之。
(2)素与内臣裴愈有隙,愈坐事,上怒甚,命宪府鞫之,济适知杂事,力为辨理,遂获轻典。

同类题5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寿昌字康叔,扬州天长人。以父巽荫守将作监主簿,累调州县,通判陕州、荆南,权知岳州。州滨重湖,多水盗。寿昌籍民船,刻著名氏,使相伺察,出入必以告。盗发,验船所向穷讨之,盗为少弭,旁郡取以为法。
富弼、韩琦为相,遣使四出宽恤民力,择寿昌使湖南。或言邵州可置冶采金者,有诏兴作。寿昌言州近蛮,金冶若大发,蛮必争,自此边境恐多事,且废良田数百顷,非敦本抑末之道也,诏亟罢之
知阆州,大姓雍子良屡杀人,挟财与势得不死。至是,又杀人而赂其里民出就吏。狱具,寿昌觉其奸,引囚诘之曰:“吾闻子良与汝钱十万,许纳汝女为妇,且婿汝子,故汝代其命,有之乎?”囚色动,则又擿之曰:汝且死书券抑汝女为婢指钱为顾直又不婿汝子将奈何囚悟泣涕覆面曰囚几误死以实对。立取子良正诸法。郡称为神,蜀人至今传之。
知广德军。寿昌母刘氏,巽妾也。巽守京兆,刘氏方娠而出。寿昌生数岁始归父家,母子不相闻五十年。行四方求之不置,饮食罕御酒肉,言辄流涕。用浮屠法灼背烧顶,刺血书佛经,力所可致,无不为者。熙宁初,与家人辞诀,弃官入秦,曰:“不见母,吾不反矣。”遂得之于同州。刘时年七十余矣,嫁党氏有数子,悉迎以归。京兆钱明逸以其事闻,诏还就官,由是以孝闻天下。自王安石、苏颂、苏轼以下,士大夫争为诗美之。寿昌以养母故,求通判河中府。数岁母卒,寿昌居丧几丧明。既葬,有白乌集墓上。拊同母弟妹益笃。
又知鄂州,提举崇禧观,累官司农少卿,易朝议大夫,迁中散大夫,卒,年七十。寿昌勇于义,周人之急无所爱,嫁兄弟两孤女,葬其不能葬者十余丧,天性如此。
(选自《宋史·朱寿昌传》)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减少B.作:开工
C.几:几乎D.易:改任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且死书券/抑汝女为婢/指钱为顾直/又不婿汝/子将奈何/囚悟/泣涕覆面/曰/囚几误/死以实对
B.汝且死/书券抑汝女为婢/指钱为顾直/又不婿汝子/将奈何/囚悟/泣涕覆面/曰/囚几误死/以实对
C.汝且死/书券抑汝女为婢/指钱为顾直/又不婿汝/子将奈何囚/悟/泣涕覆面/日/囚几误/死以实对
D.汝且死书券/抑汝女为婢/指钱为顾直/又不婿汝子/将奈何囚/悟/泣涕覆面/日/囚几误死/以实对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州,,是“知某州军州事”的简称,其中“军”指地方军队,“州”指民政,宋代由中央派员前往管理州政。
B.“军”是宋代行政区域,与府、州、监同隶属于路。《文献通考·舆地》:“凡十八路,州、府军、监三百二十二”。
C.这里的“氏”是古代对已婚女子的称呼,常于其父姓之后称氏。如《左传·隐公元年》:“姜氏欲之,焉辟害?”
D.“熙宁”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从汉武帝开始,一个皇帝一般只使用一个年号。
【小题4】下列关于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朱寿昌治理境有方。岳州水盗很多,他在代理岳州知州期间,通过登记民船,刻下姓名,互相伺察,出入报告等一套措施,逐渐消除水盗,被其他地方效法。
B.朱寿昌善于断案。在他担任阆州知州时,有一个大姓雍子良杀了人,却贿赂乡人出来接受审讯。朱寿昌发觉了隐情,把雍子良正法,郡里百姓称他为神人。
C.朱寿昌事母至孝。为了寻找母亲,他苦身力行,别家弃官,四方奔走。接回母亲,为便于奉养,他请求做河中府通判。母亲去世,他守丧几乎双目失明。
D.朱寿昌急人之难。他生活中没有其他爱好,天性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之事,他曾经把兄弟的两个孤女嫁出去,帮助没有能力埋葬死人的人埋葬死人十多次。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发,验船所向穷讨之
(2)且废良田数百顷,非敦本抑末之道也,诏亟罢之。
(3)京兆钱明逸以其事闻,诏还就官,由是以孝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