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项羽之死》,完成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夜溃围南出 直:当
B.项王乃复兵而东 引:率领
C.纵江东父兄而王我    怜:可怜
D.山东为三处 期:约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项王夜起,饮帐中/南江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B.令骑将灌婴五千骑追之/吾一日长乎尔
C.然今卒困此,此天之亡我/州司临门,急星火
D.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小题3】以下句子,全都体现项王“豪迈、勇猛、无畏”的一组是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②项王嗔目而叱之
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④复斩汉一都尉
⑤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③④D.②⑤⑥
【小题4】文中画曲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B.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C.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D.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小题5】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垓下之围,面对“四面楚歌”,项羽“慷慨悲歌”,自叹时运不济,诀别乌骓、虞姬,充满了悲凉和无奈的情绪,凸显了多愁善感的性格侧面。
B.东城溃围、斩将、刈旗快战凸显了项羽的勇猛无敌,同时也表现了他的自负;而乌江拒渡、赠马、赐头,又表现了项羽知耻重义、视死如归的性格。
C.项羽面临败亡,多次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表现了其对自己的战斗能力的自信,却又无法面对楚军将彻底覆亡的现实,充满了对天意的无奈与悲哀。
D.文章叙述详略得当,语言准确、生动,刻画人物以写形传神,将一个多愁善感、勇猛无敌、知耻重义、视死如归的末路英雄刻画得栩栩如生、酣畅淋漓。
【小题6】把文言阅读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02 07:44: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何谓相送乎!”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

(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何谓相送乎
B.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何谓相送乎
C.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何谓相送乎
D.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何谓相送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西周始置,掌管军政和军赋,“司马穰苴”表示穰苴担任司马之职。
B.下漏,用漏壶中的水滴、沙漏来标记时刻。漏壶是古代利用滴水、漏沙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
C.擢,破格提拔,古代授予官职专用名称,与“陟”“升”“除”同用来表示升迁
D.不佞,谦辞,犹言不才,旧时用来谦称自己。“佞”还可以指巧言谄媚,含贬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穰苴地位低下,才能出众。他是田家的妾生之子,身份低微,幸而晏婴慧眼识才,知道他文武双全。
B.司马穰苴缺乏自信,推辞任职。面对齐景公的赏识,他觉得自己人微权轻,所以只当了庄贾的助手。
C.司马穰苴法纪严明,斩杀庄贾。他与庄贾约定第二天日中时分会面,结果庄贾轻慢误时,被杀示众。
D.司马穰苴平等待下,大获全胜。他安抚士兵,体贴病弱,极大地提振了士气,最终解决了齐国困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2)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卯。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①,曰‘阃②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③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末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注: ①毂: gǔ 泛指车 ②阃: kǔn 门槛,这里代指朝廷③彀gòu骑:骑兵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良久,召唐让曰 让:责备
B. 当是之时,赵几霸 霸:称霸
C. 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坐:获罪,犯罪
D. 文吏以法绳之 绳:捆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 冯唐孝著 ②然秦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B. ① 复问唐曰 ② 今其知反不能及
C. ① 臣闻上古王者遣将也 ②臣壮也,犹不如人
D. ① 委任责成功 ② 蟹六跪二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
B. 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
C. 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最后连一个官职都保不住。唐代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准封”之叹。
D. 这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一贯的风格:全文朴实的叙写,蕴蓄着强烈的爱憎之情;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显示着强烈的文学性。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羽之死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直夜:当夜
B.左,乃陷大泽中     大泽:大河
C.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溃围:突围
D.田父曰  绐:欺骗
【小题2】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补充的省略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参加)七十余战。
B.(项王)乃分其骑以为四队,(汉军)四向(围堵)。
C.汉军至,无(船)以渡(乌江)。
D.(我)不忍杀之,以(马)赐公。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    )
A.项王军垓下  岸土赤而B.项王乃复引兵而  于是项王乃欲渡乌江
C.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项王则D.亦足也 纵江东父兄怜而
【小题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他认为自己有超世的气概,只是时运不济,对宠幸的虞姬不知如何是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B.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项王自己计不能逃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自己灭亡,决不是作战的过错。这深刻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
C.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杀掉了一名汉将和督尉,共杀死有百八十人,以证明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D.项羽是有机会逃生的,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乌江。但他想到自己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去,愧见江东父老。于是赠马亭长,宁死不辱。一个知耻重义的末路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小题5】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可谓智力孤危。
B.期山东为三处。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小题2】下列加点字中词性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忧劳可以国。
B.石,金块珠砾。
C.此天之我,非战之罪也!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之。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然今卒困于此。
B.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C.赵尝五战于秦。
D.不忍杀之,以赐公。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B.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C.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D.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小题5】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带领八百壮士夜间突围成功,一路逃亡,又被农夫所骗误入沼泽,逃到东城县,只剩下二十八人,而追兵数千。
B.东城快战中,项羽明知必死,没有退缩,愿意拼死决战,这主要表现他知耻重义。
C.文段(2)从“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
D.文段(2)依次从齐燕赵三国分析各自灭亡的原因之后,进一步从反面作假设推论,以证明确实是“不赂者以赂者丧”。
【小题6】下列各句中对作品的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写人物,有时是一场写多人,有时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项羽之死》中对项羽的写法是通过三个连续事件集中表现了他的性格特点。
B.《六国论》首段从论古入,收尾以慨今出,表面上是历史论文,实际上论古讽今,现实针对性很强。
C.《伶官传序》在议论的文字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是说理委婉而令人深思;全文以“呜呼”起笔,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咏叹中显示委婉的韵致。
D.《阿房宫赋》一文文采焕然,使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如写阿房宫的占地之广、建筑之高就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宫中歌舞的感受使用白描手法。
【小题7】翻译句子。
(1)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同类题5

游侠列传序(节选)

司马迁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驱,赴士之厄困,即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选自《史记》)

(简注)①学士:指儒家学者。②“至如”三句:指汉代公孙弘、张汤等人。公孙弘以儒术为武帝丞相,张汤为御史大夫,皆以阿谀人主而闻名当世,为作者不满。春秋,泛指史书。③季次、原宪:皆孔子弟子。季次生平未曾出仕。原宪曾居于乱草穷巷而不以贫为耻。④闾巷:里巷,指民间。⑤独行:指独守个人的节操而不随波逐流。⑥轨:合。正义,此指国家法令。⑦拘学:拘泥于教条的学者。此指季次、原宪之类。以下的话是反话。⑧卑论:放低论调。侪俗:混同于流俗。侪:同类、同辈。⑨设:建立。这里是重视的意思。然诺:信守诺言。⑩间者:杰出的人。⑪要:要之,总之。
(阅读指要)

游侠是出身于下层的,除暴安良的英雄,他们讲信义,救危难,不畏强暴,往往干犯当时政府的法令,儒墨法三家都轻视游侠,当政者反对游侠,唯独作者力排众议,立传加以歌颂,态度鲜明,显示了不同寻常的见解和胆识。文中以独善其身、不随波逐流的儒者季次、原宪作为陪衬,极力阐明游侠高尚和可贵的品行,读后令人折服。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无可言者(______)   (2)褐衣疏食不(______)
(3)而弟子之倦(______) (4)羞其德(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多”与“盖亦有足多者焉”句中“多”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受母钱帛,不堪母驱使B.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
C.而智勇困于所溺D.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
【小题3】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读书怀独行君子B.而弟子志不倦
C.而布衣徒,设取予然诺D.诚使乡曲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B.一夫呼,乱者四应
C.洞天石扉,訇然D.赢得仓皇
【小题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2)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