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瞻,字思范,琅邪临沂人,宋太保弘从孙也。祖柳,光禄大夫、东亭侯。父猷,廷尉卿。瞻年数岁,尝从师受业,时有伎经其门,同学皆出观,瞻独不视,***,于棋射尤善。起家著作佐郎,累迁太子舍人、太尉主簿、太子洗马。顷之,出为鄱阳内史,秩满,授太子中舍人。又为齐南海王友,寻转司徒竟陵王从事中郎,王甚相宾礼。南海王为护军将军,瞻为长史。又出补徐州别驾从事史,迁骠骑将军王晏长史。晏诛,出为晋陵太守。瞻洁己为政,妻子不免饥寒。时大司马王敬则举兵作乱,路经晋陵,郡民多附敬则。军败,台军讨贼党,瞻言于朝曰:“愚人易动,不足穷法。”明帝许之,所全活者万数。征拜给事黄门侍郎、抚军建安王长史、御史中丞。高祖霸府开,以瞻为大司马相国谘议参军,领录事。梁台建,为侍中,迁左民尚书,俄转吏部尚书。瞻性率亮,居选部,所举多行其意。颇嗜酒,每饮或竟日,而精神益朗赡,不废簿领。高祖每称瞻有三术,射、棋、酒也。寻加左军将军,以疾不拜,仍为侍中,领骁骑将军,未拜,卒,时年四十九。谥康侯。子长玄,著作佐郎,早卒。

(节选自《梁书·王瞻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
B.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
C.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
D.谓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忧以孝/闻服阕/袭封东亭侯/瞻幼时轻薄/好逸游/为闾里所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父,指祖父亲兄弟的儿子,长于父者为从伯,幼于父者为从叔;又指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
B.阕,多义词,此指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用于装饰、瞭望。
C.闾里,“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群聚居处;“里”指居住的地方,如“故里”;“闾里”指乡里。
D.秩满,官吏任期届满。文中写王瞻出京担任鄱阳内史,任期届满以后,被朝廷授任为太子中舍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瞻做事专注。他几岁时,曾拜师读书,当时有艺人从门口经过,同学都出去观看,唯独他不看,如起初一样温习诵读。
B.王瞻廉洁奉公。他为官期间,两袖清风,不管职位如何变迁,廉洁之习不变。家人跟着他也不能免除饥寒。
C.王瞻仁慈宽厚。大司马王敬则起兵作乱失败后,朝廷军队要讨伐贼党时,他的建议保全了数以万计的郡中民众。
D.王瞻性格正直。他处于任免官员的部门,不曲意逢迎,多按自己的心意行事。终因饮酒伤身,一病不起,不久去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晏诛,出为晋陵太守。瞻洁己为政,妻子不免饥寒。
(2)颇嗜酒,每饮或竟日,而精神益朗赡,不废簿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03 01:44: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贺琛,字国宝,会稽山阴人也,伯父场,为世硕儒,琛幼,场授其经业,一闻便通义理。场异之,常曰:“此儿当以明经致责”场卒后,琛家贫,常往还诸暨,贩粟以自给,闲则习业,尤精《三礼》。初,场于乡里聚徒教授,至是又依琛焉。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迁员外散骑常侍。旧尚书南坐,无貂;貂自琛始也。顷之,迁御史中丞,参礼仪事如先。琛家产既丰,买主第为宅,为有司所奏,坐免官。俄复为尚书左丞。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是时,高祖任职者,深害时政,琛遂启陈事条封奏曰:“臣荷拔擢之恩,曾不能效一职;居献纳之任,又不能荐一言。臣所以当食废飧,中宵而叹息也。辄言时事,列之于后。脱得听览,试加省鉴。如不允合,亮其憨愚。”书奏,高祖大怒,召主书于前,口授敕责琛曰:“但朕有天下四十余年,公车谠言,见闻听览,所陈之事,与卿不异。卿珥貂纡组,博问洽闻,不宜同于郤茸,止取名字,宣之行路。言‘我能上事,明言得失,恨朝廷之不能用’,如是献替,莫不能言。”琛奉敕,但谢过而已,不敢复有指斥。太清二年,迁云骑将军、中军宣城王长史。侯景举兵袈京师,王移入台内,留琛与司马杨曒守东府。贼寻攻陷城,放兵杀害,琛被枪未至死,贼求得之,舆至阙下,求见仆射王克、领军朱异,劝开城纳贼。克等让之,涕泣而止,贼复舆送庄严寺疗治之。明年,台城不守,琛逃归乡里。后遇疾卒,年六十九.

(节选自《梁书·贺琛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
B.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
C.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
D.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称“明经”。
B.《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权威记载,是《周礼》《仪礼》《礼记》的合称。
C.普通,梁武帝萧衍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D.公车,是古代官署名称,专门用于接待传送官府公文的人和等待皇帝征召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琛天资聪颖,精于经业。贺琛年幼时,伯父贺场教授他经学,他一听便能通晓义理。跟随伯父学习经业的那些人同时也跟从贺琛学经业。
B.贺琛学识过人,深得器重。贺琛在京城显露才华;高祖召见他,与他相谈甚欢,升任他为员外散骑常侍,后又允许他任尚书时破例穿貂皮衣。
C.贺琛主动进谏,受到斥责。当时高祖任用的官员,严重妨碍时政,贺琛启陈事条密封上奏,结果高祖大怒,召来主书,口授敕令斥责贺琛。
D.贺琛战场被俘,受人挟持。侯景领兵袭击京城,贺琛受创未死被捉,反贼用车把他载到宫殿前,让他求见王克、朱异,劝说他们打开城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荷拔擢之恩,曾不能效一职;居献纳之任,又不能荐一言。
(2)克等让之,涕泣而止,贼复舆送庄严寺疗治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宗夬,字明扬,南阳涅阳人也,世居江陵。祖炳,宋时征太子庶子不,有高名。父繁,西中郎谘议参军。夬少勤学,有局干弱冠,举郢州秀才,历临川王常侍、骠骑行参军。齐司徒竟陵王集学士于西邸,并见图画,夬亦预焉。永明中与魏和亲敕夬与尚书殿中郎任昉同接魏使皆时选也武帝嫡孙南郡王居西州以夬管书记夬既以笔札被知亦以贞正见许故任焉俄而文惠太子薨,王为皇太孙,夬仍管书记。及太孙即位,多失德,夬颇自疏,得为秣陵令,迁尚书都官郎。隆昌末,少帝见诛,宠旧多罹其祸,惟夬及傅昭以清正免。明帝即位,以夬为郢州治中,有名称职,以父老去官还乡里。南康王为荆州刺史,引为别驾。义师起,迁西中郎谘议参军,别驾如故。时西土位望,惟夬与同郡乐蔼、刘坦为州人所推信,故领军将军萧颖胄深相委仗,每事谘焉。高祖师发雍州,颖胄遣夬出自杨口,面禀经略,并护送军资,高祖甚礼之。中兴初,迁御史中丞,以父忧去职。起为冠军将军、卫军长史。天监元年,迁征虏长史、东海太守,将军如故。二年,征为太子右卫率。是冬,迁五兵尚书,参掌大选。三年,卒,时年四十九。子曜卿嗣。夬从弟岳,有名行。州里称之,出于夬。仕历尚书库部郎、郢州治中、北中郎录事参军事。
(节选自《梁书·宗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永明中/与魏和亲/敕夬与尚书殿中郎任昉同接魏使/皆时选也/武帝嫡孙南郡王居西州/ 以夬管书记/夬既以笔札被知/亦以贞正见许/故任焉/俄而文惠太子薨/
B.永明中/与魏和亲/敕夬与尚书殿中郎任昉同接魏使皆/时选也/武帝嫡予南郡王居西州/以夬管书记/夬既以笔札/被知/亦以贞正见许/故任焉/俄而文惠太子薨/
C.永明中/与魏和亲/敕夬与尚书殿中郎任昉同接魏使皆/时选也/武帝嫡孙南郡王居西州/以夬管书记/夬既以笔札被知/亦以贞正见许/故任焉/俄而文惠太子薨/
D.永明中/与魏和亲/敕夬与尚书殿中郎任昉同接魏使/皆时选也/武帝嫡孙南郡王居西州/以夬管书记/夬既以笔札/被知/亦以贞正见许/故任焉/俄而文惠太子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意思是到任从事工作。宗夬的祖父被南朝宋征召为太子庶子,他没有赴任就职。
B.局干:有理想,有远见之意。宗夬在幼年时就勤奋学***,他正是因为有才干,为人忠贞正直而受到人们的赞许。
C.宗夬有远见卓识。皇太孙即皇帝位后,有很多失德的地方,他就巧妙地与其保持距离,最终因为自身清正而免遭祸害。
D.宗夬是高祖的得力干将。高祖的义师从雍州出发,萧颖胄让他当面禀告筹划谋略,并护送军用物资,高祖对他礼遇有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司徒竟陵王集学士于西邸,并见图画,夬亦预焉。
(2)明帝即位,以夬为郢州治中,有名称职,以父老去官还乡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    奇:稀奇
B.工草隶虫篆 工:擅长
C.唯贞与卓独不坐    坐:受株连而获罪
D.贞累启固辞 启:禀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陵,字孝穆,东海郏人也。八岁能属文,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使魏,魏人授馆宴宾。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收大惭。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陵累求复命,终拘留不遣。
绍泰六年,除散骑常侍。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叡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世祖,流汗失色。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勒免侍中、中书监。自此朝廷肃然。高宗慕历,封建昌县侯,邑五百户。及朝议北伐,高宗曰:“朕意已决,卿可举元帅。”众议咸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陵独曰:“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于是争论累日不能决。都官尚书裴忌曰:“臣同徐仆射。”陵应声日:“非但明彻良将,裴忌即良副也。”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逐克淮南数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七岁谨日章。陵性清简,无所营树,禄体与亲族共之。太建中,食建昌邑,邑户送米至于水次,陵亲戚有贫量者,皆今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其周给如此。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逐被之华夷,家藏其本。
(选自《陈书·徐陵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保量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B.及候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C.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D.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兼,文中表示兼任官职,与其用法类似的词语还有“领”;“除”“拜“也可以表示授予官职。
B.纂历,文中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C.朕,秦以前人们不论尊卑,都可自称“朕”,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D.食建昌邑,指依靠建昌封邑租税生活,食邑是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陵博学多才,能言善辩。徐陵广涉史籍,颇有口才;他奉命出使北魏时,宴席上受到魏收的嘲讽,结果徐陵反过来嘲弄了魏收,让魏收羞愧难当。
B.徐陵不畏强权,积极谏言。安城王依仗皇帝弟弟的身份,阻塞诉讼,大臣不敢言说,徐陵带领御史台官员对其进行弹劾,罢免了他的侍中、中书监等职。
C.徐陵力排众议,坚持己见。高宗决定北伐,让大臣推荐元帅,朝臣共同签名推举中权将军淳于量,徐陵力排众议,坚持推荐吴明彻。
D.徐陵举荐有功,受到称赞。徐陵举荐吴明彻与裴忌后,皇帝诏令吴明彻为大都督,裴忌监军事,攻取了数十州。后来高宗摆设酒宴时,举杯称赞徐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陵亲戚有贫匮者,皆令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
(2)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华皎,晋陵暨阳人也。世为小吏。皎梁代为尚书比部令史。侯景之乱,事景党王伟。高祖南下,文帝为景所囚,皎遇文帝甚厚。景平,文帝为吴兴太守,以皎为都录事,军府谷帛,多以委之。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时兵荒之后,百姓饥馑,皎解衣推食,多少必均,因稍擢为暨阳、山阴二县令。文帝即位,除开远将军,左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怀仁县伯,邑四百户。
王琳东下皎随侯填拒之琳平镇湓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王琳奔散,将卒多附于皎。三年,除假节、通直散骑常侍、仁武将军、新州刺史资,监江州。寻诏督寻阳、太原、高唐、南北新蔡五郡诸军事、寻阳太守,假节、将军、州资、监如故。周迪谋反,遣其兄子伏甲于船中,伪称贾人,欲于湓城袭皎。未发,事觉,皎遣人逆击之,尽获其船仗。其年。皎随都督吴明彻征迪,迪平,以功授散骑常侍、平南将军、临川太守,进爵为侯,增封并前五百户。未拜,入朝,仍授使持节、都督湘巴等四州诸军事、湘州刺史,常侍、将军如故。
皎起自下吏,善营产业,湘川地多所出,所得并入朝廷,粮运竹木,委输甚众;至于油蜜脯菜之属,莫不营办。又征伐川洞,多致铜鼓、生口,并送于京师。废帝即位,进号安南将军,改封重安县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选自《陈书卷二十列传第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琳东下/皎随侯填拒之/琳平镇湓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
B.王琳东下/皎随侯填拒之/琳平/镇湓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
C.王琳东下/皎随侯填拒之/琳平/镇湓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
D.王琳东下/皎随侯填拒之/琳平镇湓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在古代与官有着明确区分和界限,官由朝廷任命,领取朝廷俸禄而为朝廷服务;吏则足官员任命的,从官员处领取俸禄为朝廷命官服务。
B.文帝,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谥号有美、平、恶之分,文中皇帝的谥号“文”是平谥。
C.侯,是五等爵位的第二级。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政治等级制度之一,爵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D.食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秦汉以后封爵者在其封邑内渐无统治权,主要是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来充作食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皎聪明敏慧,勤于文书。文帝做吴兴太守时,以华皎为都录事,军府粮草钱帛之类的事务,人多委任给他。
B.华皎体恤民情,爱护百姓。在兵荒之后,他对百姓极为关怀,慷慨相助,衣食不管多少一律均分给大家。
C.华皎为国征伐,平叛有功。他参与平定王琳之乱,都督五郡军事,主持平定周迪叛乱,也因此屡得升迁。
D.华皎出身下层,善于经营。大到粮食竹木,小到油蜜脯菜,连并征伐得来的铜鼓、人口,他都运往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南下,文帝为景所囚,皎遇文帝甚厚。
(2)未发,事觉,皎遣人逆击之,尽获其船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