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中亚位于古代“丝绸之路”和现在“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中部。读图“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从“丝绸之路”到“亚欧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是
①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②科技的进步,修建成本低③地域广,运距长
④运输快捷,灵活方便⑤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小题2】关于图中铁路建设难度较大的自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候干旱,水源少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多沙尘、暴雪天气
C.沙漠戈壁广布
D.需翻越山地
【小题3】锡尔河流域种植水稻的主要主导条件是
A.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有利于提高单产
B.河流沿岸,有灌溉水源
C.沙质土,疏松、肥沃
D.沿岸平原,地形平坦开阔
【小题4】下列对中亚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表径流少,均属于内流区域
B.里海北部湖水较难南部深,北部湖水盐度较南部低
C.土地利用类型以灌溉农业用地为主
D.东南部的吉尔吉斯斯坦国人均水资源居世界前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11-28 12:19: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尔埃希多地区(下图小方框所示)曾是西班牙最贫瘠的地区之一。随着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调动农业开发者积极性的政策,土壤“三明治式”的改良——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温室截留雨水和农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塑料温室大棚连成一片、一望无际,曾经荒凉的村落发展成为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的综合性城镇。
(1)分析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
(2)说出埃尔埃希多地区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的优点。
(3)埃尔埃希多地区温室农业迅猛发展导致了本地区荒漠化日益严重,请综合分析其原因。
同类题2
下表是我国某个地区的农事安排,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据表中时间及种植作物的次数来看,该地区的种植制度一般是( )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小题2】该地区某农民发现,相比二十年前,秋收之后的土地闲置时间延长了,以下原因合理的是
① 降水变少,灌溉水源不足 ②积温增加,作物生长期延长
③气温升高,作物生长期缩短 ④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小题3】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合理进行经济作物的套种,间作,轮作
B.土地闲置,农民修整
C.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
D.种植林木,发展林业
同类题3
提起菠萝蜜、香蕉等这些热带水果,大家可能认为这些热带水果只有在三亚、西双版纳等热带地区才能生长,其实这些热带植物在拉萨早已引进试种成功了,在拉萨,中空玻璃光热连栋智能温室内共种植了60多种热带植物、30多种花卉和10多种蔬菜。
【小题1】青藏高原上大棚种植改善的是当地的
A.热量条件
B.光照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条件
【小题2】拉萨种植西瓜后发现,直接铺在地上生长的西瓜长不好,将西瓜藤蔓架空,西瓜挂着才能结果,其中的原因是
A.可以减少叶子对西瓜的遮掩,增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B.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土地、节省大棚面积,减少农业投入
C.大棚内的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成熟
D.土壤干燥,直接“搁”在地上,容易使西瓜的水分蒸发
同类题4
图中斜线区为某种农业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国家的地形特征为
A.以高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B.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C.以盆地为主,地势中部低,四周高
D.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小题2】图中阴影部分为某种农业的分布,该农业是
A.水稻种植业
B.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业
C.林业
D.畜牧业
同类题5
中国的玉米种植主要是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其中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下图为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域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玉米种植优势区域中,主要种植夏播玉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下列关于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域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①地区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玉米种植面积大b.②地区因为有灌溉水源,便于玉米种植c.③地区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大,玉米品质最好d.④地区秋季晴朗,利于玉米的收摘e.⑥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玉米生长
A.a、b、c
B.a、b、d
C.b、c、d
D.a、c、e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