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懋,初以舍人从军,立功为指挥佥事。已而将兵,功多,累进右都督。永乐元年,封宁阳伯,禄千石。六年三月镇宁夏,善抚降卒。明年从北征,领左哨。战忽失温,与成山侯王通先登,都督朱崇等之,遂大捷。二十年从北征,领御前精骑破敌于屈裂河。别将五千骑循河东北,捕余寇,歼之山泽中。师还,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懋伏隘以待。敌来蹑,伏起纵击,敌死过半。还京,赐龙衣玉带,册其女为丽妃。成祖之崩于榆木川也,六军在外,京师守备虚弱。仁宗召懋与阳武侯薛禄精骑三千驰归,卫京师。命掌前府,加太保,与世侯。宣德元年,从讨乐安。还,仍镇宁夏。得黑白二兔以献,宣宗喜,亲画马赐之。懋在镇久,威名震漠北。顾恃宠自恣,乾没钜万。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懋自陈用已尽,诏贷免。 英宗即位,命偕张辅参议朝政,出为平羌将军,镇甘肃。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参赞侍郎柴车劾懋失律致,又取所遗老弱,冒为都指挥马亮功,受升赏,斩。诏免死,夺禄。久之还禄,奉朝请。十三年,福建贼邓茂七反。都御史张楷讨之无功,乃诏懋佩征南将军印,充总兵官,帅京营、江浙兵往讨。至浙江,有欲分兵扼海口者,懋曰:“是使贼致死于我也。”明年抵建宁,茂七已死,余贼聚尤溪、沙县,诸将欲屠之,懋曰:“是坚贼心也。”乃下令招抚,贼党多降。分道逐捕,悉平之。已而沙县城复炽,久不定,会英宗北狩,景帝立,遂诏班师。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赠浚国公,谥武靖。懋修髯伟貌,声如洪钟。胸次磊落,敬礼士大夫。“靖难”功臣至天顺时无在者,惟懋久享禄位,数废数起,卒以功名终。
(选自《明史·陈懋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都督朱崇等之,遂大捷 乘:随后杀到
B.仁宗召懋与阳武侯薛禄精骑三千驰归   帅:率领
C.参赞侍郎柴车劾懋失律致     寇:被攻打
D.受升赏,斩 论:应当判处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B.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C.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D.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元年指的是帝王改换年号的下一年。
B.六军,本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后来泛指禁军。其具体组成部分各朝代并不一致。
C.北狩,本意是到北方狩猎。此为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即明英宗被瓦刺俘虏。
D.谥武靖,即陈懋的谥号为“武靖”。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陈懋长期征战,功勋赫赫。成祖时期,他多次随驾北征,均能取胜;宣宗时期,他从讨乐安,镇守宁夏,威名远扬。
B.陈懋颇有谋略,善于用兵。屈裂河战后,撤军时他巧妙设伏,大败敌军;讨伐邓茂七,他采取正确策略,成功平叛。
C.陈懋仪表堂堂,胸怀坦荡。他长须飘飘,相貌伟岸,声如洪钟;他心胸磊落,尽管位高权重,但能敬重礼遇士大夫。
D.陈懋几起几落,幸得善终。作为四朝元老,他是“靖难”功臣中唯一活到天顺时期的人,并且久享禄位,以功名终老。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懋自陈用已尽,诏贷免。
②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07 06:46: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南居益,宇思受,谓南人,尚书企仲族子、师仲从子也。曾祖从吉与曾伯祖大吉皆进士,两人子姓,科第相继。

居益少厉操行,举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三迁广平知府,擢山西提学副使、雁门参政,历按察使、左右布政使,并在山西。

天启二年,入为太仆卿。明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红毛夷者,海外杂种,绀眼,赤须发,所谓和兰国也,自昔不通中土,由大泥、咬留吧二国通闽商。万历中,奸民潘秀引其人据彭潮求市,巡抚徐学聚令转贩之二国。二国险远,商含舍而之吕宋。夷人疑吕宋邀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城焉。巡抚商周祚拒之,不能靖。会居益代周祚,贼方犯漳、泉,招日本、大泥、咬留吧及海寇李旦等为助。居益使人招旦,说携大泥、咬留吧。贼帅高文律惧,遣使求款,斩之,筑城镇海港,逼贼风柜。贼穷蹙,泛舟去,遂擒文律,海患乃息。五年迁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魏忠贤衔居益叙功不及己,格其赏。给事中黄承昊复论居益倚傍门户, 躐跻通显,遂削籍去。闽人诣讼之,不听。乃立祠以祀,勒碑于彭湖及平远台。

崇祯元年,起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陕西镇缺饷至三十余月,居益请以陕赋当输关门者,留三十万,纾其急,报可。畿辅戒严,居益在通州,为城守计甚备。会工部尚书张凤翔坐军械不具下吏,四司郎中瘐死者三,遂诏居益代凤翔。未几,试炮而炸,兵部尚书梁廷栋劾郎中王守履失职。守履惧,诋兵部郫中王建侯诬已。廷议不如守履言,遂下狱。居益疏求,帝以为徇私,削籍归。廷杖守履六十,斥为民。寻叙守城功,复居益冠带

十六年,李自成陷渭南,责南氏饷百六十万。企仲年八十三矣,遇害。诱降居益及企仲子礼部主事居业,皆不从。明年正月,贼遣兵拥之去,加炮烙。二人终不屈,绝食七日而死。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二》,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城焉。
B.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城焉。
C.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城焉。
D.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人彭湖求市/且筑城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子,从指同宗,堂房亲属,如从父、从弟等。从子在这里指外甥。
B.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的类型,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这里指京城。
C.畿辅,畿指靠近国都的地方,畿辅就是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D.冠带,本义指帽子与腰带,这里代指封爵或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居益勇猛有谋略。敌将高文律派使者来请求得到钱款,南居益斩了来使,然后建起城堡,把敌人逼到风柜,敌人乘船逃走,官军活捉了高文律,海患至此平息。
B.南居益品性正直,深得民心。给事中黄承昊说南居益拉帮结派,靠钻营爬上了重要位置,于是南居益被罢免。福建人替他诉冤,皇帝不听,他们就为南居益立祠树碑。
C.南居益善恶分明,敢于进谏。试验大炮时发生了事故,郎中王守履遭到弹劾。朝廷调查后将王守履逮捕入狱。南居益上书营救王守履,皇帝认为南居益徇私,罢免他的官职。
D.南居益重視节操,宁死不屈。李自成企图诱降南居益和南居业,二人都不肯投降。虽被施以酷刑,他们始终不屈,最终绝食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忠贤衔居益叙功不及己,格其赏。
(2)会工部尚书张凤翔坐军械不具下吏,四司郎中瘐死者三,遂诏居益代凤翔。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任环,字应乾,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知黄平、沙河、滑县,并有能名。迁苏州同知。倭患起,长吏不娴兵革。环性慷慨,独以身任之。三十二年闰三月御贼宝山洋,小校张治战死。环奋前搏贼,相持数日,贼遁去。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已而复至,裹出海击之。怒涛作,操舟者失色。环意气弥厉,竟败贼,俘斩百余。复连战阴沙、宝山、南沙,皆捷。擢按察佥事,整饬苏、松二府兵备。倭剽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总兵官汤克宽列兵守之。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环等被劾,得宥。
逾年,贼犯苏州。城闭,乡民绕城号。环尽纳之,全活数万计。副将解明道击退贼,论前后功,进环右参政。贼掠常熟,环率知县王鈇破其巢,焚舟二十七。未几,贼掠陆泾坝,都督周于德败绩。环偕总兵官俞大猷击败之,焚舟三十余。贼犯吴江,环、大猷击败之莺脰湖,贼奔嘉兴。顷之,三板沙①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其别部屯嘉定者,火爇之,尽死。论功,荫一子副千户。母忧夺哀。贼屯新场,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兵攻之,中伏,保靖土舍、彭翅等皆死,环停俸戴罪。贼平,乞终制,许之。逾二年卒、年四十。给事中徐师曾颂其功,诏赠光禄卿,再荫一子副千户,建祠苏州,春秋致祭。环在行间,与士卒同寝食,所得赐予悉分给之。军事急,终夜露宿,或数日绝餐。尝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
(选自《明史·任环传》,有删节)
注①三板沙:明代地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B.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C.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D.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
B.母忧:母丧的婉辞。文言文中常有“丁父忧”“丁母忧”的说法,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
C.荫:庇荫,庇护。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
D.“迁苏州同知”“擢按察佥事”中的“迁”“擢”三个词语,在古代都是晋升官职的意思。字,又称表字,旧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义有关的字,而古代女子无需取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环一向精明能干。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时就很闻名,后来率领士兵多次打败入侵的倭寇,立下汗马功劳,也多次因功而升职。
B.任环虽作战勇敢,也曾因犯错而受罚。先因同总兵官汤克宽未敢出击滞留的三百旧倭寇而遭弹劾,后因攻击倭贼时中了埋伏,被停了俸禄。
C.任环勇于担当,敢于冲锋陷阵。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任环甘愿承 担抗倭大任,在宝山洋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
D.任环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并且激励部属的斗志。他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朝廷赏赐悉数分给下属;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环偕总兵官俞大猷击败之,焚舟三十余。贼犯吴江,环、大猷击败之莺脰湖,贼奔嘉兴。
(2)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梁梦龙,字乾吉。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首劾吏部尚书李默。帝方顾默厚,不问。出核陕西军储。劾故延绥巡抚王轮、督粮郎中陈灿等,废斥有差。隆庆四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是秋,河决宿迁,覆漕粮八百艘。朝议通海运,以属梦龙。梦龙言:“海道南自淮安至胶州,北自天津至海仓,各有商艇往来其间。自胶州至海仓,岛人及商贾亦时出入。由淮安至天津,大要两旬可达。岁五月以前风势柔顺扬帆尤便况舟由近洋洋中岛屿联络遇风可依苟船非朽敝按占候以行自可无虞请以河为正运,海为备运。万一河未易通,则海运可济,而河亦得悉心疏浚,以图经久。又海防綦重,不加缮饬,识者有未然之忧。今行海运兼治河防,非徒足裨国计,兼于军事有补。”章下户部,部议海运久废,猝难尽复,请令漕司量拨粮十二万石。工部给银,为海艘经费。报可。神宗初,张居正当国。梦龙其门下士,特爱之,召为户部右侍郎。寻改兵部,出赉辽东有功将士。五年,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李成梁大破土蛮于长定堡,帝为告庙宣捷,大行赏赉,官梦龙一子。及土蛮三万骑入东昌堡,成梁击败之。宁前复警,梦龙亲率劲卒三千出山海关为成梁声援,分遣两参将遮击,敌引去。前后奏永奠堡、丁字泊、大宁堡诸捷,累赐敕奖励,就加兵部尚书。以修筑黄花镇边墙,加太子少保,再荫子至锦衣世千户。召入掌部务,疏陈军政四事。寻录防边功,加太子太保。十年六月,居正殁。御史邓练、赵楷复劾之,遂令致仕。家居十九年卒。天启中,赵南星讼其边功,赠少保。崇祯末,追贞敏。

(节选自《明史˙梁梦龙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岁五月以前/风势柔顺/扬帆尤便/况舟由近洋/洋中岛屿联络/遇风可依苟船/非朽敝/按占候以行/自可无虞/
B.岁五月/以前风势柔顺/扬帆尤便/况舟由近洋/洋中岛屿联络/遇风可依苟船/非朽敝/按占候/以行自可无虞/
C.岁五月以前/风势柔顺/扬帆尤便/况舟由近洋/洋中岛屿联络/遇风可依/苟船非朽敝/按占候以行/自可无虞/
D.岁五月/以前/风势柔顺/扬帆尤便/况舟由近洋/洋中岛屿联络/遇风可依/苟船非朽敝/按占候/以行自可无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称,主要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B.千户,文中指驻防各地卫戍军队的“卫所制”的一个特定的职务,按照明朝军制千户隶属于万户。
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的一种称呼,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乞骸骨等名称,来表示官员辞职归家。
D.谥,指古代帝王、后妃、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的中肯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梁梦龙战功显著,加官进爵。在宁前危机中,亲自率领精锐士兵,击退敌人;他多次向朝廷呈奏捷报,屡受奖赏,任兵部尚书,后加封为太子太保。
B.梁梦龙建言海运,富有见地。在开通海运的问题上,他具体分析了所具备的现实条件,既着眼于运输的实效,又考虑到国家的长远利益。
C.梁梦龙因功受赏,泽被子孙。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期间,李成梁大败土蛮,梁梦龙的一个儿子被录入官爵;修筑边防墙有功,另一个儿子任锦衣世袭千户。
D.梁梦龙积极进言,弹劾官吏。担任兵科给事中时曾弹劾吏部尚书李默,到陕西核查军事储备时弹劾了王轮等人,所弹劾官员都受到惩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化汉语。
(1)是秋,河决宿迁,覆漕粮八百艘。朝议通海运,以属梦龙。
(2)章下户部,部议海运久废,猝难尽复,请令漕司量拨粮十二万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以孝闻。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十二年夏,丁外艰去。服阙,起户部右侍郎兼右金都御史。十七年四月,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钱计议,主立福王。群臣入朝,王色报欲避。可法曰:“王毋避,宜正受。”既朝,议战守。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王唯唯。可法祭二陵毕,上疏曰:“陛下践祚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王嘉答之。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杰大感悟,奉约束。杰帅师北征,至睢州,为许定国所杀。部下兵大乱,屠睢旁近二百里殆尽。变闻,可法流涕顿足叹曰:“中原不可为矣。”遂如徐州。俄报盱眙已降大清,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大清兵大至,薄城下,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可法年四十余,无子,其妻欲置妾。太息曰:“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

可法死,逾年,家人举袍笏招魂,葬于扬州郭外之梅花岭。

(节选自《明史·史可法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B.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C.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D.陛下践阼初/祗渴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作为官职,始设于战国时期,文中与表示医生含义的“郎中”不一样。
B.服阕,指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任官者在服丧期满后可以重新出来做官。
C.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十五叫望,每月初一叫晦,表示迎接新月。
D.袍笏,指朝服和手板。上古自天子以至大夫,士人朝会时皆穿朝服执手板。后世唯品官朝见君王时才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可法以身作则,深受士内容兵拥戴。他为人清廉守信,与部下分担劳苦;带兵作战的时候,没有私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了士兵们的士气。
B.史可法才能出众,深受朝廷信任。在危急时刻,他与凤阳总督马士英、阮大铖商量,主张拥立福王,后来参与商议战守之事,意见得到朝廷认可。
C.史可法胸怀大义,做事考虑大局。总兵高杰驻扎扬州时,非常桀骛不驯,史可法以君臣大义引导他,高杰感动醒悟,接受他的指挥,并率军北伐。
D.史可法忠君爱国,坚守刚烈气节。北都危急时,他誓师北伐;听到北都已被攻破,身披白衣发丧,十分悲痛;在清兵攻破扬州城时,以身殉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2)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岳贡,字四长,谷城人。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进郎中。历典仓库,督永平粮储,并以廉瑾闻。崇祯元年,出为松江知府。海滨多盗,捕得辄杖杀之。郡东南临大海,飓潮冲击,时为民患,筑石堤二十里许,遂为永利。郡漕京师数十万石,而诸仓乃相距五里,为筑城垣护之,名曰“仓城”。他如发仓振民、劝耕桑,咸有成绩,嘉卓异者数矣。薛国观败,其党王陛彦下吏,素有隙,因言岳贡尝馈国观三千金,遂被逮。士民诣阙讼冤,巡抚黄希亦白其诬,下法司谳奏。一日,帝晏见辅臣,问:“有一知府积俸十余年,屡举卓异者谁也?”蒋德璟以岳贡对。帝曰:“今安在?”德璟复以陛彦株连对帝领之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无何,给事中方士亮荐岳贡及苏州知府陈洪谧,乃擢山东副使兼右参议,总理江南粮储。所督漕艘,如期抵通州。帝大喜。吏部尚书郑三俊举天下廉能监司五人,岳贡与焉。帝趣使入对,见于平台,问为政何先,对曰:“欲天下治平,在择守令;察守令贤否,在监司;察监司贤否,在巡方;察巡方贤否,在总宪。总宪得人,御史安敢以身试法。”帝善之,赐食,日晡乃出。越六日,即超擢左副都御史。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翌日,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时十六年十一月也。故事,阁臣无带都御史衔者,自岳贡始。李自成陷京师,岳贡及邱瑜被执,幽刘宗敏所。贼索银,岳贡素廉,贫无以应,拷掠备至。搜其邸,无所有,松江贾人为代输千金。四月朔日与瑜并释。

(选自《明史》卷二百五十一,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德璟复以陛彦株连/对帝领之/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
B.德璟复以陛彦株连/对帝领之/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
C.德璟复以陛彦株连对/帝领之/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
D.德璟复以陛彦/株连对帝领之/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因越职上书言事,触怒当朝权贵,遂被贬为江州司马。出官,(京官)外调。
B.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七庙,天子的宗庙。
C.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人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这里代指时间。
D.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岳贡廉洁谨慎。在负责掌管仓库、管理永平粮仓时就因廉洁谨慎而闻名于世,在被贼军抓获时,又因无钱进献备受拷打。
B.方岳贡政绩卓异。将数十万石粮食漕运到京城并建立“仓城”,连皇帝也知道有一位担任知府十几年屡有卓异政绩的官员。
C.方岳贡勤政为民。担任松江知府时,飓风大浪带来灾难,为使人民免受祸患,他修筑石堤二十多里,使之成为松江人民永久的福利。
D.方岳贡善于应对。被召应对,恰逢皇帝诘问吏部尚书李遇知,方岳贡的回答深合皇帝心意,被赏赐食物,到了晡时才出宫。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如发仓振民、劝耕桑,咸有成绩,嘉卓异者数矣。
(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