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懋,初以舍人从军,立功为指挥佥事。已而将兵,功多,累进右都督。永乐元年,封宁阳伯,禄千石。六年三月镇宁夏,善抚降卒。明年从北征,领左哨。战忽失温,与成山侯王通先登,都督朱崇等之,遂大捷。二十年从北征,领御前精骑破敌于屈裂河。别将五千骑循河东北,捕余寇,歼之山泽中。师还,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懋伏隘以待。敌来蹑,伏起纵击,敌死过半。还京,赐龙衣玉带,册其女为丽妃。成祖之崩于榆木川也,六军在外,京师守备虚弱。仁宗召懋与阳武侯薛禄精骑三千驰归,卫京师。命掌前府,加太保,与世侯。宣德元年,从讨乐安。还,仍镇宁夏。得黑白二兔以献,宣宗喜,亲画马赐之。懋在镇久,威名震漠北。顾恃宠自恣,乾没钜万。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懋自陈用已尽,诏贷免。 英宗即位,命偕张辅参议朝政,出为平羌将军,镇甘肃。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参赞侍郎柴车劾懋失律致,又取所遗老弱,冒为都指挥马亮功,受升赏,斩。诏免死,夺禄。久之还禄,奉朝请。十三年,福建贼邓茂七反。都御史张楷讨之无功,乃诏懋佩征南将军印,充总兵官,帅京营、江浙兵往讨。至浙江,有欲分兵扼海口者,懋曰:“是使贼致死于我也。”明年抵建宁,茂七已死,余贼聚尤溪、沙县,诸将欲屠之,懋曰:“是坚贼心也。”乃下令招抚,贼党多降。分道逐捕,悉平之。已而沙县城复炽,久不定,会英宗北狩,景帝立,遂诏班师。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赠浚国公,谥武靖。懋修髯伟貌,声如洪钟。胸次磊落,敬礼士大夫。“靖难”功臣至天顺时无在者,惟懋久享禄位,数废数起,卒以功名终。
(选自《明史·陈懋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都督朱崇等之,遂大捷 乘:随后杀到
B.仁宗召懋与阳武侯薛禄精骑三千驰归   帅:率领
C.参赞侍郎柴车劾懋失律致     寇:被攻打
D.受升赏,斩 论:应当判处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B.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C.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D.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元年指的是帝王改换年号的下一年。
B.六军,本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后来泛指禁军。其具体组成部分各朝代并不一致。
C.北狩,本意是到北方狩猎。此为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即明英宗被瓦刺俘虏。
D.谥武靖,即陈懋的谥号为“武靖”。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陈懋长期征战,功勋赫赫。成祖时期,他多次随驾北征,均能取胜;宣宗时期,他从讨乐安,镇守宁夏,威名远扬。
B.陈懋颇有谋略,善于用兵。屈裂河战后,撤军时他巧妙设伏,大败敌军;讨伐邓茂七,他采取正确策略,成功平叛。
C.陈懋仪表堂堂,胸怀坦荡。他长须飘飘,相貌伟岸,声如洪钟;他心胸磊落,尽管位高权重,但能敬重礼遇士大夫。
D.陈懋几起几落,幸得善终。作为四朝元老,他是“靖难”功臣中唯一活到天顺时期的人,并且久享禄位,以功名终老。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懋自陈用已尽,诏贷免。
②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07 06:46: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
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从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
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B.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C.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D.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乐,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明清两代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故可以年号称之。
B.抚辑,亦作“抚缉”,为安抚辑和之意。文中指官员到地方安抚灾民的行为。
C.刑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D.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在文中,皇帝照顾魏源有足疾,此两日朝见即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源心存正义,勤政爱民。辨明松江知府黄子威被诬陷的事,上奏减免浙东沿海一带渔民的赋税。
B.魏源颇有作为,深得信任。他成功整治大同、宣府等边务,皇帝准许他根据情况自行决断处理事情。
C.魏源治政有力,却遭弹劾。治边时,请求换掉不称职的官员,却被谏官以临边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为罪名弹劾。
D.魏源断案平缓,崇尚宽和。在刑部任职时,他认为计资的建议过于苛刻,奏请停止,得到皇帝认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
(2)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詹荣,字仁甫,山海卫人。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督饷大同,值兵变,杀总兵官李瑾。总督刘源清率师围城,久不下。荣素有智略,善应变。叛卒掠城中,无犯荣者。外围益急,荣密约都指挥纪振、游击戴濂、镇抚王宁同盟讨贼。察叛卒马升、杨麟无逆志,乃阳令宁持官民状诣源清所,为叛卒乞原,而阴以荣谋告,请宥升、麟死,畀三千金,俾募死士自效。会源清已罢,巡抚樊继祖许之。升、麟遂结心腹,擒首恶黄镇等九人戮之。荣乃开城门,延继祖入,复捕斩二十六人。录功,擢光禄寺少卿,再迁太常寺少卿。

二十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贡使留甘州者九十余人,总兵官杨信驱以御寇,死者十之一。荣言:“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诏夺信官,槥死者送之归。番人感悦。逾年,以大同巡抚赵锦与总兵官周尚文不相能,诏荣与锦易任。俺答数万骑入掠,荣与尚文破之黑山阳,进右副都御史。寇复大举犯中路,参将张凤等阵殁。荣与尚文及总督翁万达严兵备阳和,而遣骑邀击,多所杀伤,寇乃引去。代府奉国将军充灼行剽,荣奏夺其禄。充灼等结小王子入寇,谋据大同。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而近边弘赐诸堡三十一所,延亘五百余里,辟治之皆膏腴田,可数十万顷。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焉。寇入犯,与尚文破之弥陀山,斩一部长。

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奏行秋防十事。已而翁万达入为尚书,遭母丧,荣复当署部务,辞疾乞休。帝怒,夺职闲住。越二年卒。

(选自《明史》卷八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
B.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
C.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
D.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体晌等民政、财政事宜。
B.巡抚,明清时官职,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一般主管一省军政、民政。
C.贡使,进贡的使臣;贡,进贡,即古代藩属国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
D.黑山阳,古人把山北水南称为“阳”,黑山是山名,“黑山阳”是指黑山的北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荣颇有智慈谋略。他在总督刘源清久攻不下的情况下,用计谋收买了叛军中的人,通过他们擒获叛军头目并杀掉。
B.詹荣善待外国使者。他得知杨信驱使鲁迷国使者上前线作战,就用棺材装硷战死者送归鲁迷国,鲁迷国的人很受感动。
C.詹荣具有军事才能。他担任大同巡抚时,多次击败来犯之敌,并修建了大是御敌工事,因地制宜地实施了强军策略。
D.詹荣深受皇帝信任。先后担任了太常寺少卿、右金都御史,官至兵部尚书,仅是年老略有消沉而触怒皇上,才被夺官赋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
(2)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B.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C.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D.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目,到明清时通过最高一级中央政府殿试者称为进士。
B.檄,即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文中指征调兵力。
C.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的官署,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D.归省,指从外地回到家乡探亲,古时指当官的人或是有成就的人回归故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他反对刘瑾滥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人,向皇帝上奏章请求营救,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王守仁善于用兵,足智多谋。在宁王军队偷袭攻下九江、南康,迫近安庆时,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三十五天就平定宁王叛乱。
C.王守仁性格温厚,待人友善。张忠、许泰两人轻视他是文人,故意逼迫他射箭,他三次射中靶心,让张忠、许泰对他心生敬佩。
D.王守仁文聪敏好学,苦思潜修。他领悟到要推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求助于自己的内心,创立“阳明学”,弟子遍布天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2)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阶,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人。性颖敏,有权略。帝用张孚敬议欲去孔子王号。下儒臣议,阶独持不可。斥为延平府推官。连郡事。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擢国子祭酒,迁礼部右侍郎,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鐍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严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斋词迎帝意,寻进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嵩以阶与鸾尝同直,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帝亦渐委任阶,亚于嵩。阶以张孚敬及嵩导帝猜刻,力反之,务以宽大开帝意。帝恶给事御史抨击过当,欲有所行遣。阶委曲调剂,得轻论。会问阶知人之难,阶对曰:“大奸似忠,大诈似信。惟广听纳,则穷凶极恶,人为我撄之;深情隐慝,人为我发之。故圣帝明王,有言必察。即不实,小者置之,大则薄责而容之,以鼓来者。”帝称善。言路益发舒。袁炜以疾归,道卒,阶独当国。屡请增阁臣,且乞骸骨。阶采舆论利便者,白而行之。嘉靖中叶南北用兵边镇大臣小不当帝指辄逮下狱诛窜阁臣复窃颜色为威福阶当国后,缇骑省减,诏狱渐虚,任事者亦得以功名终。于是论者翕然推阶为名相。万历十一年卒,赠太师,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徐阶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中叶/南北用兵/边镇大臣小/不当帝指/辄逮下狱诛窜/阁臣复窃颜色为威福
B.嘉靖中叶/南北用兵/边镇大臣小不当帝指/辄逮下狱诛窜/阁臣复窃颜色为威福/
C.嘉靖中叶/南北用兵/边镇大臣小不当帝指/辄逮下狱诛窜阁臣/复窃颜色为威福/
D.嘉靖中叶/南北用兵/边镇大臣小/不当帝指/辄逮下狱诛窜阁臣/复窃颜色为威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具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
B.摄,指代理比本官低的职务,“兼”“假”“领”“行”“权”等都有代理官职的意思。
C.御史,初为史官,后来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以及官吏的过失。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阶虚己待人。他打破吏部接见一般官员说不上几句话的陈规,亲自接见庶官并趁机了解吏治情况和百姓疾苦。
B.徐阶富于心计。他被严嵩猜忌,知道不可与争,于是小心侍奉严嵩,并更加精心写好斋词来迎合皇上的心意。
C.徐阶为政宽和。皇上欲处置抨击过当的给事御史,他从中斡旋,使其得以从轻发落;建议皇上广泛听取意见,被采纳。
D.徐阶重视民情。他独自执掌政事时,对有利国家的舆论,禀报后加以采用,使得缇骑省减,诏狱渐渐虚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嵩以阶与鸾尝同直,欲因鸾以倾阶。
(2)即不实,小者置之,大则薄责而容之,以鼓来者。

同类题5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胡俨,字若思,南昌人。少嗜学,于天文、地理、律历、医卜无不究览。洪武①中以举人授华亭教谕,能以师道自任。母忧,服除,改长垣,乞便地就养,复改余干,学官许乞便地就养自俨始。建文②元年荐授桐城知县。凿桐陂水,溉田为民利。县有虎伤人。俨斋沐告于神,虎遁去。桐人祀之朱邑祠。四年,副都御使练子宁荐于朝曰:“俨学足达天人,智足资帷幄。”比召至,燕师已渡江。成祖即位,曰:“俨知天文,其令钦天监试。”既试,奏俨实通象纬③,气候之学。寻又以解缙荐,授翰林检讨,与缙等俱直文渊阁,迁侍讲,进左庶子。父丧,起复。俨在阁,承顾问,尝不欲先人,然少戆。永乐二年九月拜国子监祭酒,遂不预机务。时用法严峻,国子生托事告归者坐戍边。俨至,即奏除之。七年,帝幸北京,召俨赴行在。明年北征,命以祭酒兼侍讲,掌翰林院事,辅皇太孙留守北京。十九年改北京国子监祭酒。宣宗即位,以礼部侍郎召,辞归。家居二十年,方岳重臣咸待以师礼。俨与言,未尝及私。自处淡泊,岁时衣食才给。初为湖广考官,得杨溥文,大异之,题其上曰:“必能为董子④之正言,而不为公孙⑤之阿曲。”世以为知人。正统八年八月卒,年八十三。
(节选自《明史·胡俨传》)
【注】①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②建文:明惠帝朱允文年号。③象纬:气象学。④董子:董仲舒,西汉名臣,性廉贞。⑤公孙:公孙弘,西汉名臣,善迎合世俗。
【小题1】对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服除,改长垣 服:服丧。
B.俨在阁,承顾问  顾问:提供咨询的人。
C.尝不欲先人,然少戆 先人:抢在别人的前面。
D.国子生托事告归者坐戍边  坐:定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俨斋沐告于神,虎遁去 良日:“长于臣。”
B.俨知天文,其令钦天监试   吾其还也
C.授翰林检讨,与缙等俱直文渊阁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D.世以为知人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胡俨治学宏博的一组是
①自处淡泊,岁时衣食才给 ②俨学足达天人,智足资帷幄
③既试,奏俨实通象纬,气候之学   ④俨在阁,承顾问,尝不欲先人,然少戆
⑤家居二十年,方岳重臣咸待以师礼 ⑥洪武中以举人授华亭教谕,能以师道自任
A.①③④B.②③⑥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俨母亲去世后,他服丧期满便奉派到长垣。他要求在离家近一些的地方为官,以便照顾长辈和家庭。
B.由于解缙的举荐,胡俨被授以翰林检讨,与解缙等人一起在文渊搁任职。后来,又任侍讲,晋升为左庶子。
C.国子监定了些很严厉的规矩,如将借故退学的国子生发往边疆服役。胡俨到任后,奏经国子监领导批准,把这类规定废除了。
D.胡俨在宣宗朝辞官归家后,在家住了二十年,四方的大臣都尊他为老师。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俨学足达天人,智足资帷幄。
(2)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