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成化十年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复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弘治元年春中官郭镛请豫选妃嫔备六宫。迁上言:“山陵未毕,礼当有待。祥禫①之期,岁亦不远。陛下富于春秋,请俟谅阴②既终,徐议未晚。”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帝居东宫时,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八年,诏同李东阳入内阁参与机务。迁时居忧,力辞,服除始拜命。进詹事兼官如故,皇太子出阁,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尚书马文升以大同边警,饷馈不足,请加南方两税折银。迁曰:“先朝以南方赋重,故折银以宽之。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国在节用,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尚书倪岳亦争之,议遂寝。

孝宗晚年慨然欲厘弊政。而内府诸库及仓场、马坊中官作奸骫法,不可究诘。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禁军不隶兵部,率空名支饷,其弊尤甚。迁乘间言之,帝令拟旨禁约。迁曰:“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帝允之。世宗即位,遣使存问,迁乃遣子正入谢。劝帝勤学、法祖、纳谏,优旨答之。嘉靖二年复诏有司存问。六年,大学士费宏举迁自代。帝乃遣人赍诏书即家起之。迁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迁竟以次年三月辞归。十年卒于家,年八十有三。赠太傅,谥文正。

(选自《明史》列传七十二,有删改)

(注)①祥禫(xiángdàn):丧祭名。②谅阴:居丧时所住的房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
B.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
C.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
D.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科举制中,最高级别考试称殿试,皇帝在朝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生亲自考核,以定甲第。考中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B.服除,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守丧期满除去丧服称“服除”。
C.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D.赠,是古代皇帝为在任或已故官员及其亲属赐予官爵或荣誉称号,以示恩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迁奉守礼法。因先皇陵墓尚未完工,居丧期限未满,他建议孝宗居丧期满后再商议选妃嫔充实六宫。
B.谢迁关心百姓疾苦。大同发生战事,尚书马文升请求增加南方两税折合的银两,遭谢迁和尚书倪岳反对而作罢。
C.谢迁有政治才干。孝宗晚年想治理弊政,谢迁向孝宗报告并提出治理弊端的策略,得到皇帝同意,收效明显。
D.谢迁晚年宠命优渥。天寒时不用上朝参见,除夕赐诗,生病派医送药,死后赠谥,极尽荣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国在节用,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
②六年,大学士费宏举迁自代。帝乃遣人赍诏书即家起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02 10:46: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侍郎国桢从子也。年十四为诸生。御史行部阅武,之焕骑马突教场。御史怒,命与材官角射,九发九中,长揖上马而去。万历三十二年举进士,改庶吉士。居七年,授吏科给事中。东厂太监李浚诬拷商人,之焕劾其罪。寻上言:“今天下民穷饷匮,寇横兵疲。言官舍国事争时局,部曹舍职掌建空言,天下尽为虚文所束缚。有意振刷者,不日生事,则日苛求。事未就而谤兴,法未伸而怨集,豪杰灰心,庸人养拙,国事将不可为矣。请陛下严综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时朝臣部党角立,之焕廉觚自胜,尝言:“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天启元年以通政参议召迁太常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丁内外艰,家居。当此之时,魏、客乱政,应山杨涟首发忠贤之奸。忠贤恚甚,拷杀涟。由此悍然益诛锄善类。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庄烈帝即位,乃免征,起故官,巡抚甘肃。大破套寇,斩首七百余级,生得部长三人,降六百余人。明年春,寇复大入,患豌豆创①,环大黄山而病。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因以为德焉。”遂不战。逾月,群寇望边城涕泣而去。冬,京师戒严,有诏入卫。且行,西部乘虚犯河西。之焕止留,遣兵伏贺兰山后,邀其归路,大兵出水泉峡口,再战再败之,斩首八百四十有奇,引军东。明年五月抵京师,已后时矣,有诏之焕入朝。翌日又诏之焕落职候勘,温体仁已栖政矣。初,体仁讦钱谦益,之焕移书中朝,右谦益。至是,体仁修隙,之焕遂得罪。之焕虽文士,负材武,善射,既废,无所见。所居县,阻山多盗。之焕无事,辄率健儿助吏捕,无脱者。先是,甘肃兵变,其溃卒畏捕诛,往往亡命山谷间,为群盗,贼势益张。至是,贼数万来攻麻城,望见之焕部署,辄引去。帝追叙甘肃前后功,复之焕官,荫子,然终不召。明年病卒。
(节选自《明史·梅之焕传》,有删改)
【注】①豌豆创:天花。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B.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C.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D.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子是古代亲属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叔父、伯父称为“从父”。
B.东厂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明成祖时设立,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明中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常合称为“厂卫”。
C.诸生是在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的统称,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进士等。
D.荫子指子孙因先代有官爵而受封。明代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清代规定“凡官死事者,皆赠以衔而荫其子焉。”
【小题3】下列各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之焕为官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东厂太监陷害拷打商人,梅之焕就弹劾他的罪行,不久又上疏皇帝指出国家面临的危机和朝政存在的各种问题。
B.梅之焕洁身白好,从不拉帮结伙。他认为依附小人的一定是小人,依附君子的未必是君子。附在马身上的苍蝇,即使走了千里路也还是苍蝇。
C.梅之焕文武全才,最终却被报复免职。当初温体仁攻击钱谦益,梅之焕写信告诉了钱谦益,温体仁嫉恨在心,借之焕保卫京师迟到一事让他停职等候调查。
D.梅之焕带兵有方,屡败敌寇。他在甘肃任巡抚时多次大败敌军,击毙、擒获很多敌人;晚年废职回家还组织乡勇协助当地官员捉拿强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陛下严综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
(2)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因以为德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瞿式耜,字起田,常熟人。礼部侍郎景淳孙,湖广参议汝说子也。举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吉安永丰知县,有惠政。天启元年调江陵。永丰民乞留,命再任。以忧归。
崇祯元年,擢户科给事中,疏言李国普宜留内阁,王永光宜典铨,曹于汴宜秉宪,郑三俊、毕懋良宜总版曹,李邦华宜主戎政。帝多采其言。俄陈朝政不平,为王之寀请恤,孙慎行讼冤,速杨镐、王化贞之诛,白杨涟、左光斗结毒之谤,追论故相魏广微、顾秉谦、冯铨、黄立极之罪。帝亦纳之。
十七年,福王立于南京。八月起式耜应天府丞。已,擢右佥都御史,代方震孺巡抚广西。明年夏,甫抵梧州,闻南京破。靖江王亨嘉谋僭号,召式耜。拒不往,而檄思恩参将陈邦传助防。止狼兵,勿应亨嘉调。亨嘉至梧,劫式耜,幽之桂林,遣入取其敕印。初,式耜议立桂端王子安仁王。及唐王监国,式耜以为伦序不当立,不奉表劝进。至是为亨嘉所幽,乃遣使贺王,因乞援。王喜,而亨嘉为丁魁楚所攻,势窘,乃释式耜。式耜与中军官焦琏召邦传共执亨嘉,乱遂定。唐王擢式耜兵部右侍郎,协理戎政,以晏日曙来代。式耜不入朝,退居广东。
初,永明王为贼执,琏率众攀城上,破械出之。王病不能行,琏负王以行。王 以此德琏,用破靖江王功,命为参将。及是战守三月,琏功最多,元晔、可藻亦尽力。式耜身立矢石中,与士卒同甘苦。积雨城坏,吏士无人色,式耜督城守自如,故人无叛志。援兵索饷而哗,式耜括库不足,妻邵捐簪珥佐之。既而琏兵主客不和,噪而去,城几破者数矣。会陈邦彦等攻广州,大兵引而东,桂林获全。琏亦复阳朔及平乐,陈邦传亦由浔复梧州。王闻捷,封式耜临桂伯,琏新兴伯,元晔等进秩有差。
(选自《明史·瞿式耜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永明王为贼执/琏率众攀城上/破械出之/王病不能行/琏负王以行/王以此德琏/用破靖江王功/命为参将
B.初/永明王为贼执琏/率众攀城上/破械出之/王病不能行/琏负王以行/王以此德琏/用破靖江王功/命为参将
C.初/永明王为贼执/琏率众攀城上/破械出之/王病不能行/琏负王以行/王以此德/琏用破靖江/王功命为参将
D.初/永明王为贼执琏/率众攀城上/破械出之/王病不能行/琏负王以行,/王以此德/琏用破靖江/王功命为参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人的“名”与“字”有意义上的联系,古时幼年取名,成年取字,字主要是为了便于自称。
B.“以忧归”文中指因为服丧而回家,中国古代,父母去世,官员要辞官回家服丧。
C.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君王陈述自己对某事看法的一种文体,又可以叫作“奏章”。
D.冒用帝王的称号称为“僭号”。“靖江王亨嘉谋僭号”是指靖江王亨嘉冒用皇帝称号,打算僭取皇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瞿式耜善于治政。他在担任吉安永丰知县时,实施利民政策,得到了民众的拥护,以至朝廷要调他到江陵任职,永丰县百姓都请求让他留下来。
B.瞿式耜敢于进谏,他曾叙说朝政不公正,为王之寀请求抚恤,为孙慎行诉冤,请求杀掉杨镐、王化贞,澄清杨涟、左光斗被诬勾结害人的不白之冤。
C.瞿式耜非常忠贞。靖江王亨嘉召见瞿式耜,他不但自己拒绝靖江王亨嘉的召见,而且还传文给参将陈邦传,告诉他不要听从亨嘉的调遣。
D.瞿式耜作战勇敢。在一次守卫战中,面对敌人射来的箭和打来的石头,他丝毫没有退却,而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不仅守住了梧州,还收复了桂林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及唐王监国,式耜以为伦序不当立,不奉表劝进。
(2)积雨城坏,吏士无人色,式耜督城守自如,故人无叛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俞大猷,字志辅,晋江人。少好读书。受《》于王宣、林福,得蔡清之传。家贫屡空,意尝豁如,父殁,弃诸生,嗣世职百户。举嘉靖十四年武会试,除千户,守御金门。

三十一年,倭贼大扰浙东。诏移大猷宁、台诸郡参将。会贼破宁波昌国卫,大猷击却之。复攻陷绍兴临山卫,转掠至松阳。知县罗拱辰力御贱,而大猷邀诸海,斩获多、竟坐失事停俸。越二年、贼据宁波普陀。大猷率将士攻之,半登,贼突出,杀武举火斌等三百人,坐戴罪办贼。俄败贼吴淞所,诏除前罪,仍赉银币。贼自健跳所入掠,大猷连战破之。旋代汤克宽为苏松副总兵,所将卒不三百人,徵诸道兵未集,贼犯金山,大猷战失利。时倭屯松江枯林者盈二万,总督张经趣之战,大猷固不可。及永顺、保靖兵稍至,乃从经大破贼于王江泾,功为赵文华、胡宗宪所攘。

四十二年,河源、翁源贼李亚元等猖獗。总督吴桂芳留大猷讨之征兵十万分五哨进大猷使间携贼党而亲捣其果生擒亚元俘斩一万四百夺还男妇八万余人。乃还大猷职,以为广西总兵官。伍端死、其党王世桥复叛,劫执同知郭文通。大猷连败之,其部下执以献。

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而巡按李良臣劾其奸贪,兵部力持之,诏还籍候调。万历元年秋,海寇突闾峡澳,坐失利夺职。复以署都督佥事起后府佥书,领车管训练。三疏乞归。卒,赠左都督,谥武襄。大猷负奇节,以古贤豪自期。其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有大勋。谭纶尝与书曰:“节制精明,公不如纶。信赏必罚,公不如戚,精悍驰骋,公不如刘,然此皆小知,而公则甚大受。”戚谓戚继光,刘谓刘显也。

(节选自《明史·俞大猷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总督吴桂芳留大猷讨之/征兵十万/分五哨进/大猷使间/携贼党而亲捣其巢/生擒亚元/俘斩一万四百/夺还男妇八万余人
B.总督吴桂芳留大猷/讨之/征兵十万/分五哨进/大猷使间携贼党而亲捣其巢/生擒亚元/俘斩一万四百/夺还男妇八万余人
C.总督吴桂芳留大猷讨之/征兵十万/分五哨进/大猷使间携贼党而亲捣其巢/生擒亚元/俘斩一万四百/夺还男妇八万余人
D.总督吴桂芳留大猷/讨之/征兵十万/分五哨进/大猷使间/携贼党而亲捣其巢/生擒亚元/俘斩一万四百/夺还男妇八万余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日月为易,阴阳交替也。《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道家经典,是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
B.“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级。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C.“总督”是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尊称为“督宪”、“制台”、“制军”等。
D.“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俞大猷早年从军。父死后,放弃学业,继承了百户的世袭职务,从此走上军旅生涯。
B.俞大猷仕途不顺。军功被冒领,遭李良臣弹劾,兵部也附会,朝廷将他贬回原籍。
C.俞大猷屡建大功。曾先后率军在宁波昌国卫、吴淞、王江泾大破海贼倭寇。
D.俞大猷善于谋略。眼光远大,用兵不贪求眼前的小功,谭纶称他为大将之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县罗拱辰力御贼,而大猷邀诸海,斩获多,竟坐失事停俸。
(2)伍端死,其党王世桥复叛,劫执同知郭文通。大猷连败之,其部下执以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B.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C.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D.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
C.“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即每月的第一天。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很懂兵法,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王守仁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的战术和效果是一致的。
B.王守仁宽厚仁慈,张忠、许泰等人纵使京军冒犯他时,他不为所动,对其更加宽厚,最终感化了京兵。
C.王守仁虽然是一介文土,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军一片欢呼,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
D.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谪;后来刘瑾被诛,得以再度升迁。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话。
(1)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2)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之。居数月,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习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牛羊有死瘠,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归。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南康俗悍,谓丞儒也,之_________ (2)牛羊有死瘠,不若输粟便_________
(3)良欲农故为兵者__________    (4)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举朝 ②从径道亡,归璧
B.①山东兵常牛羊代秋税 ②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C.①上官令民送牛羊陕西 ②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D.①会改州县   ②且君尝晋君赐矣
【小题3】文中划波浪线句有两处地方应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
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
【小题4】将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习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
【小题5】综合全文,简述吴履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