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瞿式耜,字起田,常熟人。礼部侍郎景淳孙,湖广参议汝说子也。举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吉安永丰知县,有惠政。天启元年调江陵。永丰民乞留,命再任。以忧归。
崇祯元年,擢户科给事中,疏言李国普宜留内阁,王永光宜典铨,曹于汴宜秉宪,郑三俊、毕懋良宜总版曹,李邦华宜主戎政。帝多采其言。俄陈朝政不平,为王之寀请恤,孙慎行讼冤,速杨镐、王化贞之诛,白杨涟、左光斗结毒之谤,追论故相魏广微、顾秉谦、冯铨、黄立极之罪。帝亦纳之。
十七年,福王立于南京。八月起式耜应天府丞。已,擢右佥都御史,代方震孺巡抚广西。明年夏,甫抵梧州,闻南京破。靖江王亨嘉谋僭号,召式耜。拒不往,而檄思恩参将陈邦传助防。止狼兵,勿应亨嘉调。亨嘉至梧,劫式耜,幽之桂林,遣入取其敕印。初,式耜议立桂端王子安仁王。及唐王监国,式耜以为伦序不当立,不奉表劝进。至是为亨嘉所幽,乃遣使贺王,因乞援。王喜,而亨嘉为丁魁楚所攻,势窘,乃释式耜。式耜与中军官焦琏召邦传共执亨嘉,乱遂定。唐王擢式耜兵部右侍郎,协理戎政,以晏日曙来代。式耜不入朝,退居广东。
初,永明王为贼执,琏率众攀城上,破械出之。王病不能行,琏负王以行。王 以此德琏,用破靖江王功,命为参将。及是战守三月,琏功最多,元晔、可藻亦尽力。式耜身立矢石中,与士卒同甘苦。积雨城坏,吏士无人色,式耜督城守自如,故人无叛志。援兵索饷而哗,式耜括库不足,妻邵捐簪珥佐之。既而琏兵主客不和,噪而去,城几破者数矣。会陈邦彦等攻广州,大兵引而东,桂林获全。琏亦复阳朔及平乐,陈邦传亦由浔复梧州。王闻捷,封式耜临桂伯,琏新兴伯,元晔等进秩有差。
(选自《明史·瞿式耜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永明王为贼执/琏率众攀城上/破械出之/王病不能行/琏负王以行/王以此德琏/用破靖江王功/命为参将
B.初/永明王为贼执琏/率众攀城上/破械出之/王病不能行/琏负王以行/王以此德琏/用破靖江王功/命为参将
C.初/永明王为贼执/琏率众攀城上/破械出之/王病不能行/琏负王以行/王以此德/琏用破靖江/王功命为参将
D.初/永明王为贼执琏/率众攀城上/破械出之/王病不能行/琏负王以行,/王以此德/琏用破靖江/王功命为参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人的“名”与“字”有意义上的联系,古时幼年取名,成年取字,字主要是为了便于自称。
B.“以忧归”文中指因为服丧而回家,中国古代,父母去世,官员要辞官回家服丧。
C.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君王陈述自己对某事看法的一种文体,又可以叫作“奏章”。
D.冒用帝王的称号称为“僭号”。“靖江王亨嘉谋僭号”是指靖江王亨嘉冒用皇帝称号,打算僭取皇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瞿式耜善于治政。他在担任吉安永丰知县时,实施利民政策,得到了民众的拥护,以至朝廷要调他到江陵任职,永丰县百姓都请求让他留下来。
B.瞿式耜敢于进谏,他曾叙说朝政不公正,为王之寀请求抚恤,为孙慎行诉冤,请求杀掉杨镐、王化贞,澄清杨涟、左光斗被诬勾结害人的不白之冤。
C.瞿式耜非常忠贞。靖江王亨嘉召见瞿式耜,他不但自己拒绝靖江王亨嘉的召见,而且还传文给参将陈邦传,告诉他不要听从亨嘉的调遣。
D.瞿式耜作战勇敢。在一次守卫战中,面对敌人射来的箭和打来的石头,他丝毫没有退却,而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不仅守住了梧州,还收复了桂林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及唐王监国,式耜以为伦序不当立,不奉表劝进。
(2)积雨城坏,吏士无人色,式耜督城守自如,故人无叛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10 01:01: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擢刑科给事中,劾罢副都御史杨所修、御史田景新,皆魏忠贤党也。已,陈时政五事,帝不能尽用。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知县陈尔铭等守桐不下。贼乃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卒,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至,解桐围,遣守备朱士胤趋潜山,把总张其威趋太湖。十二月,诸城并全。
国维为人宽厚,得士大夫心。属郡受伤,辄为请命。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浚镇江及江阴漕渠,并有成绩。迁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岁大旱,漕流涸,国维浚诸水以通漕。山东饥,振活穷民无算。十四年夏,山东盗起,改兵部右侍郎兼督淮、徐、临、通四镇兵,护漕运。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国维合所部兵击降之,献俘于朝,磔诸市。兵部尚书陈新甲下狱,帝召国维代之。会开封陷,河北震动,条防河数策,帝亦纳之。
十六年四月,我大清兵入畿辅,国维檄赵光抃拒螺山,八总兵之师皆溃。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南都覆,逾月,潞王监国于杭州,不数日出降。国维连复富阳、于潜等地,树木城缘江要害,联合方国安及王之仁、郑遵谦诸营,为持久计。顺治三年五月,国安等诸军乏饷溃,六月国维知势不可支,作绝命词三章,赴水死,年五十有二。
(节选自《明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
B.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
C.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
D.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启、崇祯都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可以是一个,也可是多个。
B.擢、罢、改、迁都是古代任免官员的手段,其中“擢”指提升,“迁”指平级调动,职务不升也不降。
C.漕运,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地方的运输方式。
D.檄,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的文书,是古代文书、文告的一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国维不畏强权、心系国事。在刑科给事中任上,弹劾魏忠贤的同党,还陈奏了五件关乎国家的政事,虽然没有被皇上全部采用,但其忠诚为国之心可鉴。
B.张国维忧患国事、善于用兵。流贼侵犯桐城,官兵覆没,国维一夜之间须发变白;流贼围攻多地,国维调度有方,最终保全诸城。
C.张国维治灾有功、心系灾民。下辖之地有灾情,他为民请命,还筑城、建塘、修堤、浚渠,因这些举措,山东闹饥荒时,救活了不计其数的灾民。
D.张国维全力抗清、宁死不降。他联合多位将领,打算与清军打持久战,顺治三年,诸军溃败,张国维看局势难支,就作词赴水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乃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卒,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至,解桐围。
(2)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为世子。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①扆(yǐ):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B.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C.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D.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聘,请人担任职位,也指访问。古时,诸侯国相互往来朝聘。此国往别国叫做“聘”,别国到本国来叫“如”。
B.师,老师。古代学校有“庠”、“序”、“太学”。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旧时亦用为国家的代称。
D.死:古人讳言死,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丈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
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
D.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明成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
(2)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贞吉,孟静,内江人。六岁日诵书一卷。及长,以博洽名。最善王守仁学。举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俺答①薄都城,谩书求贡。诏百官廷议,贞吉奋袖大言曰:“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既许贡则必入城,倘要索无已,奈何?”徐阶曰:“君必有良策。”贞吉曰:“为今之计,请至尊速御正殿,下诏引咎。”时帝遣主使瞷廷臣日中莫发一语闻贞吉言心壮之谕严嵩②曰贞吉言是召入左顺门,令手疏便宜。立擢左谕德兼监察御史,奉敕宣谕诸军。给银五万两,听随宜劳赏。初,贞吉廷议罢,盛气谒严嵩。嵩辞不见,贞吉怒叱门者。嵩大恨。及撰敕,不令督战,以轻其权,且不与一卒护行。时敌骑充斥,贞吉驰入诸将营,散金犒士,宣谕德意。

隆庆初,掌詹事府。穆宗幸太学,祭酒胡杰适论罢,以贞吉摄事。讲《大禹谟》称旨,命充日讲官。贞吉年逾六十,而议论侃直,进止有仪,帝深注意焉。寻迁南京礼部尚书。既行,帝念之,仍留直讲。

寇入大同,总兵官赵岢失事,总督陈其学反以捷闻,为御史燕如宦所发。贞吉欲置重罚,兵部尚书霍冀仅议贬秩。贞吉争不得,因上言:“边帅失律,祖宗法具在。今当事者屈法徇人,如公论何?”不许。

初,给事中杨镕劾霍冀贫庸,帝已留冀,冀以镕贞吉乡人,疑出贞吉意,疏辨乞罢,且诋贞吉;贞吉亦疏辨求去,诏留贞吉,褫冀官。贞吉学博才高。然好刚使气,动与物迕。九列大臣,或名呼之,人亦以是多怨。高拱、张居正名辈出贞吉后,而进用居先。成负才好胜不相下,竟龃龉而去。万历十年卒,赠少保,文肃。

(节选自《明史·赵贞吉传》,略有删改)

(注)①俺答:俺答汗,蒙古首领。②严嵩:内阁首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帝遣中/使瞷廷臣/日中/莫发一语/闻贞吉言/心壮之/谕严嵩/曰贞吉言是
B.时帝遣中使/瞷廷臣/日中莫发一语/闻贞吉言/心壮之/谕严嵩/曰贞吉言是
C.时帝遣中使瞷廷臣/日中/莫发一语/闻贞吉言/心壮之/谕严嵩/曰贞吉言是
D.时帝遣中使瞷廷臣/日中莫发一语/闻贞吉言/心壮之/谕严嵩曰/贞吉言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古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18岁女子15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亦称为表字。
B.嘉靖是帝王年号,年号为汉武帝首创,此后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明代中央政权机构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的最高长官为尚书。
D.谥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始于西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初,赵贞吉在朝廷上商讨问题结束之后,盛气地拜见严嵩。严嵩推辞没有接见他,贞吉就愤怒地呵斥严嵩的守门人,使得严嵩对他十分怨恨。
B.赵贞吉做事讲原则,总兵官赵岢失败后,总督陈其学反而上报说获胜;被御史燕如宦揭发后,赵贞吉主张处以重罚,兵部尚书霍冀只是提议降职。
C.赵贞吉深得皇帝赏识,在授于他南京礼部尚书一职后,还没有出发上任,皇帝又留下他担任直讲。
D.赵贞吉争强好胜,好意气用事。他有时直呼高官姓名,常常触犯别人;高拱、张居正名声辈分在他之后,却先于他晋升任用,他最终离开官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撰敕,不令督战,以轻其权,且不与一卒护行。
(2)穆宗幸太学,祭酒胡杰适论罢,以贞吉摄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罢皇店、出西僧、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即召至。

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
B.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
C.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
D.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吉士,亦称庶常。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也是明内阁辅臣的重要之一。
B.九庙,古时帝王立庙祭祀祖先,有太祖庙及三昭庙﹑三穆庙,共七庙。王莽增为祖庙五、亲庙四,共九庙。泛指帝王的宗庙。
C.织造,明清于江宁、苏州、杭州各地设专局,织造各项衣料及制帛诰敕彩缯之类,以供皇帝及宫廷祭祀颁赏之用;也是纺织技术的专业术语。
D.服阕,古代服丧一年后除去丧服,谓之服阕。文中“服甫阕”是指杨廷和服丧期刚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廷和自幼聪慧,少有才学。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究史事、民间疾苦、边防战事及一切法家理论。
B.杨廷和励精图治,希望革除弊政。他提出广开言路,了解下情,收还边疆的过多兵力等建议,共十多条,很切中要害。皇上都采纳了他的建议。
C.杨廷和讲究孝道,以身作则。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守满丧期的先例。
D.杨廷和勤于政事,忠于职守。他的政绩影响深远,以至于死后数年,皇帝听闻太仓的积蓄后,还感叹不能抹杀杨廷和的功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
(2)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数十战,皆有功,进坚城卫指挥佥事。从伐蜀,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降汉州。蜀平,改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

八年调守贵州。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服。是年二月,召还京。

建文元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曰:“此天以尔授我也!”送北平,辅世子居守。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燕王即位,论功,封镇远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镇贵州。

永乐元年,上书,请严备西北诸边,及早建东宫。帝褒答之。六年三月召至京,赐金帛遣还。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构兵,诏成以兵五万压其境,琛等就擒。于是分思州、思南地,更置州县,遂设贵州布政司

成性忠谨,涉猎书史。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其被召至京也,命辅太子监国。成顿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夏国公,谥武毅。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B.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C.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D.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砑语的植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政司,明清两代承宣布政使司的简称。长官为布政使,掌営全国的民政、田陚、户籍。
B.世子,天子或诸侯之嫡子中的储君称谓。奴隶社会还可称为太了、但在封建社会就不能再称“太子”了。
C.世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赠、谥,古代帝王、官员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赠予一个表示褒贬的称号。明清定溢属礼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成孔武有力,忠勇可嘉。他身材魁伟,臂力过人,善于骑马使槊。攻打镇江时,与十名勇士转战被捉,但他最终逃脱而归。
B.顾成审时度势,受到燕王赏识。顾成讨伐燕王被俘却被释放,并被邀请辅助世子留守北平。北平被围之时,城中防御、调度都听从于顾成。
C.顾成镇守贵州,政绩卓著。他善于用兵,恩威并用,屡次平定诸蛮叛乱,以至当地人还为他建立生祠来祭祀。
D.顾成性情忠诚,谨慎从事。他在贵州时常出谋划策,但始终不肯统兵,赏赐兵器也不接受。后来受命辅佐太子监国,他婉言谢绝。
【小题4】把下面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