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之。居数月,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习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牛羊有死瘠,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归。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南康俗悍,谓丞儒也,之_________ (2)牛羊有死瘠,不若输粟便_________
(3)良欲农故为兵者__________    (4)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举朝 ②从径道亡,归璧
B.①山东兵常牛羊代秋税 ②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C.①上官令民送牛羊陕西 ②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D.①会改州县   ②且君尝晋君赐矣
【小题3】文中划波浪线句有两处地方应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
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
【小题4】将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习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
【小题5】综合全文,简述吴履的政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1:41: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
B.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
C.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
D.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
【小题2】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兵部又称夏官、武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B.姻戚犹姻亲。姻亲是指因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它与血亲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C.宣德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本文中还有永乐、正统、景帝、英宗等都是年号。
D.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豫择吏的标准看重出身的家庭和道德品质。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谨慎厚道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B.赵豫等各郡长官深受百姓爱戴。本文除了赵豫之外又写了七位受百姓爱戴的长吏,其中没有被百姓乞留的只有两位。
C.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D.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
②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志皋,字汝迈,兰溪人。隆庆二年进士及第,授编修。万历初,进侍读。张居正夺情,将廷杖吴中行,赵用贤。志皋偕张位、习孔教等疏救,格不上,则请以中行等疏宜付史馆,居正志。会星变考察京朝官遂出志皋为广东副使居三年再以京察谪其官居正殁言者交荐起解州同知。旋改南京太仆丞,历国子监司业、祭酒,再迁吏部右侍郎,并在南京。寻召为吏部左侍郎。十九年秋,申时行谢政,荐志皋及张位自代。遂进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明年春,王家屏罢,王锡爵召未到,志皋暂居首辅。会宁夏变起,兵事多所咨决。主事岳元声疏论锡爵,中言当事者变乱倾危,为主事褚寿贤,给事中许弘纲所驳。志皋再辨,帝皆不问。二十一年,锡爵还朝,明年五月遂归,志皋始当国。

辽东失事,诏褫巡抚韩取善职,速副使冯时泰诏狱,而总兵官杨绍勋止下御史问。给事中吴文梓等论其失平,志皋亦言:“封疆被寇,武臣罪也。今宽绍勋而深罪文吏,武臣益恣,文吏益丧气。”帝不从,时泰竟谪戍。皇太后诞辰,帝召见辅臣暖阁,志皋论宥御史彭应参。寻极论章奏留中之弊,请尽付诸曹议行。时两宫灾,彗星见,日食九分有奇,三殿又灾,连岁间变异迭出。志皋请下罪己诏,因累疏陈时政缺失。而其大者定国本、罢矿税诸事,凡十一条。优诏报闻而已。

张居正柄国,权震主。中时行继之,势犹盛。王锡爵性刚负气,人亦畏之。志皋为首辅,年七十余,笔矣,柔而懦,为朝士所轻,诟评四起。志皋愤言:“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媒进。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因求退益切。帝慰谕之。二十九年秋,卒于邸舍。

(节选自《明史·赵志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星变/考察京朝官/遂出志皋为广东副使/居三年/再以京察谪其官/居正殁/言者交/荐起解州同知
B.会星变考察/京朝官遂出/志皋为广东副使/居三年/再以京察谪其官/居正殁/言者交荐/起解州同知
C.会星变考察/京朝官遂出/志皋为广东副使/居三年/再以京察谪其官/居正殁/言者交/荐起解州同知
D.会星变/考察京朝官/遂出志皋为广东副使/居三年/再以京察谪其官/居正殁/言者交荐/起解州同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
B.夺情,古代官员遭父母之丧,丧期未满而强使出仕,称为“夺情”。
C.礼部,古代官署,主管朝廷中的礼乐,祭祀、户籍、科举和接待外宾等事务。
D.诏狱,奉皇帝诏令拘禁犯人的监狱,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志皋仕途坎坷。张居正掌权时,他因和张位等人上奏相救吴中行,赵用贤得罪了张居正,张居正借机将赵志皋贬职。
B.赵志皋得到重用。他在王家屏被罢免而王锡爵还没有到京的情况下暂任首辅,遇上宁夏发生变故,军事全部由他决定。
C.赵志皋犯颜敢谏。他反对皇帝解除巡抚韩取善的官职,逮捕关押副使冯时泰,而对总兵官杨绍勋只下交御史台考察的做法。
D.赵志皋处事柔懦。他任首辅时首辅权力相对分散,不再像张居正、申时行、王锡爵一样强势,被朝廷人士轻视、辱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不从,时泰竞谪戍。皇太后诞辰,帝召见辅臣暖阁,志皋论宥御史彭应参。
(2)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媒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宗载,字厚夫,丰城人。洪武三十年进士。授行人。奉使四方,未尝受馈遗,累迁司正。

永乐初,以荐为湖广按察司佥事。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犯。武陵多戎籍,民家虑与为婚姻,徭赋将累己,男女至年四十尚不婚。宗载以理谕之,皆解悟,一时婚者三百余家。邻邑效之,其俗遂变。征诣文渊阁修《永乐大典》。书成,受赐还任。董造海运巨舰数十艘,事办而民不扰。车驾北征,征兵湖广,使者贪暴失期。宗载坐不举劾,谪杨青驿驿夫。

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官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宗载因言:“有司率不称职。若俟九年黜陟,恐益废弛。请任二年以上者,巡按御史及两司核实举按以闻。”帝是之。及归,行李萧然,不携交阯一物。尚书黄福语人曰:“吾居此久,所接御史多矣,惟宗载知大体。”丁祖母忧,起复,改詹事府丞。

洪熙元年,擢行在吏部侍郎。少师蹇义领部事,宗载一辅以正。宣德元年,奉命清军浙江。三年,督采木湖湘。英宗初,以侍郎罗汝敬巡抚陕西,坐事戴罪办事。汝敬妄引诏书复职,而吏部不言,为御史所劾,宗载及尚书郭琎俱下狱。未几,得释,迁南京吏部尚书。居九年,乞休。章四上,乃许。九年七月,卒于家,年七十九。宗载持廉守正,不矫不随,学问文章俱负时望。公卿大夫齿德之盛,推宗载云。

(选自《明史·黄宗载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官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
B.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官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
C.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
D.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官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婚姻”在古代是指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男方之父为婚,女方之父为姻,如《鸿门宴》中刘邦与项伯“约为婚姻”,今多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C.“行李”通常指旅人出门时所带的衣物,生活日用品等,并将其打包好能轻易携带。《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中的“行李”却讲作“出使的人”。
D.“丁祖母忧”中的“丁忧”,是指在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也称“丁艰”,“丁”的意思是“遭逢、碰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宗载在迁南京吏部尚书九年后向朝廷主动请求辞去官职,先后写了四篇文章才被同意。
B.武陵多军籍,老百姓担心徭赋会连累自己,以致男女年及四十还未婚配,针对这种情况,黄宗载晓之以理,效果显著,甚至让邻邑之俗改变。
C.黄宗载被征召编修《永乐大典》有功,受到赏赐回到任上,又监督制造海运大船几十艘,事情办成了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D.黄宗载为官清廉,奉命出使四方,从来不接受馈赠;从交阯回来时,行李肃然,尚书黄福称赞他知大体。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
(2)宗载持廉守正,不矫不随,学问文章俱负时望。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B.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C.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D.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古代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晦”指农历每月三十
B.漕运,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山路或用人畜驮运),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
C.疏,又称“奏议”“奏疏”,是臣僚向君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此处是动词,指上奏疏。
D.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是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会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的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恃在父母身边。
C.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
(2)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擢御史。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楼①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录功,进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丕扬拒不应。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
其冬大计京官,言路②希居正旨劾之。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起应天府尹。召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
十五年,河北大饥。丕扬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丕扬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征派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
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召拜刑部尚书。丕扬以狱多滞囚,由公移③牵制。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丕扬奏捕,卒论戍。改左都御史。
丕扬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丕扬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而丕扬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赠太保。天启初,追谥恭介。
①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即谯楼。②言路:言官。③公移: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选自《明史•孙丕扬传》)
【小题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B.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C.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D.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理,此处指大理寺,官署名,掌刑法复核,其首长为大理寺卿,北齐设置,隋唐之后沿之。
B.畿辅,泛指京都附近的地区,畿指京畿,辅如汉代的三辅。
C.刑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主管刑法及狱讼事务的机构。
D.拜,有“授予官职”之意,文中有“升任”之意,文中类似的词有擢、起、左、出、进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丕扬为官清正,关心民生。黄河以北发生饥荒,他建议皇帝减免那些额外的赋税,减少官方收益,增加百姓收益而保护百姓性命。
B.孙丕扬治理严厉,善改弊垢。在保定各府做巡抚时,属下官员多惮畏他;任刑部尚书时,他对刑部、大理寺进行改革,改变了狱多滞囚的状况。
C.孙丕扬品性刚正,不畏权贵。他明知冯保和张居正会对自己心生怨恨,也要拒绝张居正要他替冯保修建牌坊的要求。
D.孙丕扬刚而遭折,多受诬陷。他因为得罪高拱而受到诬陷,后又因得罪张居正而受到栽赃,但都因皇帝信任得以保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
(2)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