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焚琴子传

顾天石

焚琴子者,姓章氏,闽之诸生也。为人磊落不羁,伤心善哭,类古之唐衢、谢翱,而才情过之。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
庚子乡试,文已为主司所赏。及观五策,指陈时事太过,至斥耿氏以为包藏叛志。主司乃惧不敢录,遂下第。生遂弃诸生不为。登鼓山所谓天风海涛亭者,北望神京,痛哭失声曰:“余且烧其诗书,绝笔不为文矣!”
生既不得志,出游于潮。过潮刺史韩文公庙,读其《逐鳄文》,哭之。又历韶、惠、广、雷诸郡。悲岭海之烟瘴,思寇莱公谪雷时,枯竹生笋,蜡泪成堆,风流如在也,则又哭之哀。听鹧鸪作“行不得哥哥”声,则音而哭,以乱其鸣。久之,学琴于惠州僧上振,得其音节之妙,遂归。变姓名,以琴游八闽。王公大人争延致而听其琴。有愿从而学者,虽善,然终莫能及也。
久之,闽人目生为琴师。虽江浙间,颇多闻其名者。然当道不以礼遇,招亦不往,往亦不为久留。常酒后耳热,摔琴于地,引满大卮,放言高论,惊其座宾。谈古今得失,虽老师、宿儒、深通经济者,不能难也。其最爱童子曰金兰,亦善琴,独得生传。常负奚囊从生游数千里外。生诗成,金兰辄缮录之盈帙。客访生不遇,金兰代为接,以生惊人句示人。由是人颇异之,以为抱负非常之士,不得志而隐于琴。
生笃于伉俪,妇陈氏,少生十岁,亦颇知书嗜音。生尝入为其妻鼓琴,茶香入牖,鬓影萧疏,顾而乐之,以为闺房清课,亦人生事。忽一日谓其妇曰:“吾向闻红颜薄命。卿才情如此,而推命者多言岁行在卯当死。岂汝亦天上人,不久当去耶?”因感慨悲伤,为弹《别鹄离鸾》之曲。曰:“琴音和,吾与汝尚无恙,然第七弦无故忽绝,少而慧者当之。”居数日,金兰死。生抚尸一哭,不胜其悲,吐血数斗。曰:“吾死后,《广陵散》绝矣。”遂焚其琴,不复鼓也。因自号 “焚琴子”。生至康熙丁巳,年四十九,竟卒。

(选自《辟疆园文钞》,有删节。)

(注)①策:策论。②寇莱公:寇准,北宋政治家,因力主抗战被贬,死于雷州。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音而哭  抗:抵抗
B.然终莫能也 及:赶上
C.虽老师宿儒  宿:年老
D.亦人生事  韵:风雅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焚琴子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他文才很好,在乡试时他的文章被主考官赏识。
B.焚琴子琴技精妙,曾改换姓名带着琴游于八闽,王公大人争着邀请他,听他弹琴。
C.焚琴子常常喝酒后大发议论。谈论古今得失,即使老师、儒生和商人也难不倒他。
D.焚琴子最爱童子金兰,亲授其琴技,金兰死后,焚琴子焚毁琴来表达自己的悲伤。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观五策,指陈时事太过,至斥耿氏以为包藏叛志。
(2)由是人颇异之,以为抱负非常之士,不得志而隐于琴。
(3)琴音和,吾与汝尚无恙,然第七弦无故忽绝,少而慧者当之。
【小题4】焚琴子“伤心善哭”,请简要概括他为自己为他人“哭”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14 03:55: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忘庵王先生传

清汪琬

王先生武,字勤中,明太傅文恪公六世孙也。以诸生入太学,少时风流傥爽,不屑意举子业,自读书赋诗外,若投壶、蹴鞠、豢鱼、笼禽之方,无不通究,而尤长于画,素擅鉴赏。

家本饶裕,而王先生不事生产,数为徭赋所困,又性好予,亲故间或有负之者,亦概置不问,计一岁所入,辄缘手尽,以是其家遂落。甫壮,乃屏绝诸妤,独以高洁籍自持。家既益落,而所作画益工,前太常王翁烟客亦善画,尤亟称之曰:“近代写生家多画院气,独吾勤中所作,神韵生动,当在妙品中。”

于是其声誉大噪,四方士大夫走书币造请者,日夕相属。寸缣尺素,流传远近,莫不郑重藏弃,甚有作贗笔以售者。京师贵人争慕王先生名,出兼金访求其画,不能得。内阁宋文恪公,即王先生姊婿也,方贵显于朝,移书招王先生入京师,先生笑而不应。尝语人曰:“古之善画者,莫一非高人杰士以文行著者也。有如文恪公诸客沈征君、唐解元、文待诏之属,其人皆能为画重,不则画岂能重人乎?”盖晚而自号忘庵,或征其说,王先生告之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今予之补劓息机于此也,世忘予乎?予忘世乎?两相忘,则去道也近矣。”其寓意超卓如此。年仅五十有九,卒于家。

为人孝友恺悌,与人交,不设城府,所遇无貴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洽。居平病,晚岁,病屡发,不复多作画。故人有贫乏者,辄强之使作,王先生欣然执笔曰:“愿以佐吾子晨夕需。”族父年老,有孙女不能嫁,王先生复力疾为作数幅,俾以治奁具。客有以病谏者,王先生曰:“吾财不足而力有余,敢自爱?”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妤甚夥;中岁斥以易薪粟几罄矣。疾既革,又命诸子尽出箧衍中所余,赠遗诸亲故,无复存者。

琬闻其,为之潸然出涕曰:“此吾吴之老成典型也。自今以往,吴中岂复有斯人比乎?”盖一时钜公胜流俱推重王先生画,而琬独爱慕其为人,以为王先生素行匪特长者也,盖有古达人遗风焉,故愿为之传。

(选自《汪琬全集校笺》,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王先生不事生产   雅:非常
B.居平病     善:容易
C.俾以治奁具 鬻:买
D.敢自耶     爱:吝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寸縑尺素,原指小幅的丝织物,如绢、帛等。文中借指小幅书信。
B.解元,明清时科举考试中,在乡试中考第一名的人。
C.奁具,原指古代女子的梳妆镜匣,文中指嫁妆。
D.讣,报丧,文中指王武先生的死讯。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孝友恺悌,与人交,不设城府,所遇无贵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治。
(2)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好甚夥,中岁斥以易薪粟几罄矣。
【小题4】作者“独爱慕其为人”,请简要概括王武为人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北山独游记

(清)张裕钊

余读书马迹乡之山寺,望其北,一峰崒然高,尝心欲至焉,无与偕,弗果。遂一日奋然独往,攀藤葛而上,意锐甚;及山之半,足力倦止。复进,益上,则涧水纵横草间,微径如烟缕,诘屈交错出,惑不可辨识。又益前,闻虚响振动,顾视来者无一人,益荒凉怪栗,余心动,欲止者屡矣。然终不释,鼓勇益前,遂陟其巅。至则空旷寥廓,目穷无际,自近及远,洼者隆者,布者抟者,迤者峙者,环者倚者,怪者妍者,去相背者,来相御者,吾身之所未历,左右望而万有皆贡其状,毕效于吾前。

吾于是慨乎其有念也。天下辽远殊绝之境,非先蔽志而独决于一往,不以倦而惑、且惧而止者,有能诣其极者乎!是游也,余既得其意而快然以自愉,于是叹余向之倦而惑且惧者之几失之,而幸余之不以是而止也,乃泚笔而记之。

(注释)①崒(zú):山峰高耸险峻。②诘(jié结)屈:曲折。③陟(zhí):上登。④抟(tuán):聚集。⑤蔽志:定志。蔽:断,定。⑥泚(cǐ):以笔蘸墨。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目无际    (2)叹余之倦
【小题2】下列加点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一峰崒 终不释
B.吾是慨科其有念也 徘徊斗牛之间
C.不倦而惑 夫夷近,则游者众
D.而幸余不以是而止也 哀吾生须臾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左右望而万有皆贡其状,毕效于吾前。
【小题4】“余欲止者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5】本文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都是记游言理,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聂士成,字功亭,安徽合肥人。同治初,改隶淮军,从刘铭传分援江、浙、闽、皖,累迁至副将。光绪十年,法人据基隆,率师渡台湾,屡战却敌。还北洋,统庆军驻旅顺。十七年,海军大阅礼成,晋头品秩。明年,授山西太原镇总兵,仍留芦台治军。请单骑巡边,历东三省俄罗斯东境、朝鲜八道,图其山川厄塞,著《东游纪程》。
逾岁,日韩乱起,随提督叶志超军牙山。闻高升兵舰毁,语志超曰:“海道梗,牙山不可守。公州背山面江,势便利。”从之。士成乃先诸军发,次成欢。遇伏,迷失道,吏士无人色。士成见二鹤立冈阜,语众曰:“彼处无隐兵也!”遂出险,往就志超。志超已弃公州行追及之士成议趋平壤合大军而鸿来檄令内渡以故平壤隐得免议。志超逮问,宋庆接统诸军,遗士成守虎山。未几,铭军溃,诸军皆走,士成犹悉力以御。日军大集,力不支,退扼大高岭。是时辽西危棘,士成请奇兵出敌后截其运道,诸帅不从,乃自率师逼雪里站而阵。除夕,置酒饮将士,预设伏以待,日军果来袭,大败之分水岭,斩日将富刚三造。优诏褒勉,授直隶提督。
二十六年,拳匪乱,戕总兵杨福同,命士成相机剿办。匪焚黄村、廊坊铁轨,士成阻止之,弗应,击杀数十人。其党大恨,诉诸朝,朝旨诃责士成。时匪麋集天津可二万,遇武卫军辄诟辱,士成检勒部下毋妄动。荣禄虑激变,驰书慰解之,士成覆书曰:“匪害民,必至害国!身为提督,境有匪不能剿,如职何?”乃郁郁驻杨村观变。会英、法诸国联军至,士成三分其军,一护铁路,一留芦台,而自率兵守天津。连夺陈家沟、跑马厂、八里台,径攻紫竹林,喋血八昼夜,敌来益众,燃毒烟跑,我军稍却。士成立桥上手刃退卒,顾诸将曰:“此吾致命之所也。”遂殒于阵,肠胃洞流。诏赐恤。阅二载,以世凯言,赠太子少保,谥忠节, 建专祠。
(选自《清史稿》)
【注】①雪里站:地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志超已弃公州/行追及之/士成议趋平壤/合大军而/鸿章檄令内渡以故平壤陷/得免议
B.志超已弃公州/行追及之士成/议趋平壤合大军/而鸿章檄令内渡/以故平壤/陷得免议
C.志超已弃公州行/追及之士成/议趋平壤合大军而/鸿章檄令内渡以故/平壤陷/得免议
D.志超已弃公州行/追及之/士成议趋平壤合大军/而鸿章檄令内渡/以故平壤陷/得免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品秩”指官位的等级和俸秩,在古代,常以俸禄多少作为官员品级的标准。
B.“总兵”为古代武官,明朝始设,清代总兵为地方驻军的高级武官,也叫“总镇”。
C.“提督”为武职官名,有陆路与水师之分,清朝的提督通常为各省最高级的武官。
D.“拳匪”是清朝人们对义和拳(义和团)成员的俗称,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事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聂土成居安思危。在芦台统领军务时,曾亲自考查中俄边境、朝鲜全境,标出山川险要之地,写下《东游纪程》一书。
B.聂士成冷静而善于观察。在遇敌伏击而迷失道路时,凭借山岗上站立的两只仙鹤做出准确判断,率军脱离了险境。
C.聂士成以大局为重。义和团杀害总兵杨福同,焚毁铁路,但在八国联军的入侵之际,聂士成以民族大义为重,没有动武。
D.聂士成勇于抵抗外国侵略。面对英法等国侵略军,聂士成亲自率队在天津抗敌,连夺失地激战八昼夜,最后壮烈殉国。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辽西危棘,士成请奇兵出敌后截其运道,诸帅不从,乃自率师逼雪里站而阵。
(2)时匪麇集天津可二万,遇武卫军辄诟辱,士成检勒部下毋妄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李星沅,字石梧,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五年,督广东学政。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任满,授陕西汉中知府,历河南粮道,陕西、四川、江苏按察使。在川、陕严治刀匪、啯匪,屡擒其魁置之法。

先是,永昌回乱,迤西道罗天池滥杀,不分良莠,众回益扰,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急于主抚,降者辄复叛。至是,缅宁匪首马国海被剿亡走,潜结云州回马登霄、海连升等复起事,迤西大震。星沅追论肇乱之由,长龄、天池并获谴。二十七年,遣兵进剿,解散被胁回众,首逆就歼,余匪肃清。诏嘉其功,加太子太保衔,赐花翎。寻调两江总督。

星沅未第时,客陶澍幕中,为掌章奏。又历官江南,习于盐、漕、河诸利弊。时度支告匮,廷臣主南漕改征折色①,于北省采买。星沅谓折多征收不易,折少采买不敷.谷贱银贵,民间展转亏折,且州县藉端浮勒,胥吏高下其手,防之皆难。迭疏论列,折色之议遂寝。

三十年,宣宗崩,赴京谒梓宫,复以母老陈请归养。会广西匪乱方炽,起林则徐督师,卒于途,命星沅代为钦差大臣。是年十二月,抵广西,驻柳州。时左右江匪氛蔓延,诸贼尤以桂平金田洪秀全为最悍。巡抚郑祖琛、提督闵正凤皆以贻误黜去。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咸丰元年春,向荣进剿,贼由大黄江、牛排岭窜新墟、紫荆山。星沅檄总兵秦定三、李能臣率滇、黔兵追蹑,贼复窜武宣。荣、天爵各进击,贼踞东乡,两军攻之不克。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寻命大学士赛尚阿率总兵达洪阿、都统巴清德赴湖南防堵,将以代之。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遗疏言:“贼不能平,不忠;养不能终,不孝,殁后敛以常服,用彰臣咎。”文宗览而哀之,依总督例赐恤,赐金治丧,存问其母,子二人命俟服阕引见,谥文恭。子桓,官至江西布政使。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八十》,有删改)

(注)①折色:旧时谓所征田粮折价征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
B.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
C.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
D.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迤西”,明清时称云南西部地区,大致包括现在大理、丽江、永昌等地。“道”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
B.“粮道”,此处指军队运送军粮等补给的通路,在古代战争中,凡属高明的将帅,都十分重视粮食供应对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作用问题。
C.“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
D.“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丧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此之谓“五服”。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星沅治官有方。在广东督导学政时,在川陕治理匪徒时,发现问题后均及时整治,并处理得当,效果显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
(2)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