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春日郊外

(宋)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概括暮春郊外榆槐吐嫩,春色满原,点明题意并领起下文。
B.颔联紧承“春光”展开,远山积雪,近处溪流垂杨,画面生动。
C.二、三两联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个角度表现春景的特点。
D.二、三两联对仗工整,遣词精当,足见诗人推敲锤炼之严谨性。
【小题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哀婉含蓄
B.雄奇瑰丽
C.高亢豪放
D.清新自然
【小题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感情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4-15 01:04: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外舅郭大夫①
(宋)陈师道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①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慨赴蜀任职,陈因家贫,无力赡养家室,所以妻子和三子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长安。此诗是分别后作。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说从四川回来一个带信的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说明 “巴蜀”之地虽然遥远,但还能轻易获知妻子儿女消息,让人感到欣慰。
B.“妻孥且旧居”一句写妻子儿女仍在外家居住,这即使信使带来的消息,又是作者内心独白。
C.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写作者明知道信使是报消息的,但又不忍心问,将作者想知道家人的消息但又害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D.颈联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距离遥远不算什么,亲情不会因此而生疏,关键是家人的身体要健康,这既是作者对妻儿的安慰,也是自我慰藉。
E. 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首联情绪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感慨深沉,起伏跌宕,尽显真情之妙。
【小题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