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轼见安石赞神宗以独断专任,因试进士发策,以“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恒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为问,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徽宗立,移廉州,改舒州团练副使,徒永州。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又以其文置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峤。遂崇赠太师,谥号文忠。轼三子:迈、迨、过,俱善为文。迈,驾部员外郎。迨,承务郎。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 方时:当时 |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 诣:下令 |
C.穷治无所得 治:审查 |
D.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 除:调任、升任 |
A.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 仰观宇宙之大 |
B.使者发币于官吏 月出于东山之上 |
C.客有吹洞箫者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D.而今安在哉 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
A.嘉祐,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遇到大事、要事往往要改年号。 |
B.甲子,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地支除了纪年还可以用来纪月、纪时。 |
C.进士,指科举中通过殿试的人,依成绩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古代由户部掌管科举考试。 |
D.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
A.苏轼从小就以东汉范滂为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并说儿子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我也能像范母一样。 |
B.嘉祐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他的文章《刑赏忠厚论》得到主考欧阳修的赏识,被定为第一名。 |
C.苏轼在进士策问时出的题目惹得王安石大怒,因此王安石让他到外地任职,做杭州通判。 |
D.苏轼在徐州当政期间,遇到水灾,他身先士卒,发动城里的富人和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