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应题目。

李白,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家,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B.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C.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D.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文中的“天宝”“元和”都是年号。
C.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如天子死曰崩(驾崩、山陵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为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有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口诏、手诏等。
【小题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l0岁就通诗书,成年后,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在长安李白拜见贺知章,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颇为感叹。
B.在贺知章的推荐下,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李白,李白得以步入仕途,在朝中担任翰林供奉。玄宗皇帝爱惜李白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
C.李白是个骜放之人,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道出了他的心声;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脱靴又为一例。
D.当时宋若思率领吴兵三千人奔赴河南,路过寻阳,释放了李白,并聘任他担任行军参谋,李白不久辞职。代宗时,李白又担任左拾遗一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2)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23 10:15: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
淹字执礼,材辩多闻,有美名。隋开皇中,与其友韦福嗣谋曰:“上好用隐民,苏威以隐者召,得美官。”乃共入太白山,为不仕者。文帝恶之,谪戍江表。赦还,高孝基为雍州司马,荐授承奉郎,擢累御史中丞。王世充僭号,署少吏部,颇亲近用事。洛阳平,不得调,欲往事隐太子。时封伦领选,以谂房玄龄,玄龄恐失之,白秦王,引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尝侍宴,赋诗尤工,赐银钟。庆州总管杨文干反,辞连太子,归罪淹及王珪、韦挺,并流越巂,王知其诬,饷黄金三百两。
践祚,召为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食四百户。淹建言诸司文案稽期,请以御史检促。太宗以问仆射封伦,伦曰:“设官各以其事治,御史劾不法,而索案求疪,是太苛,且侵官。”淹嘿然。帝曰:“何不申执?”对曰:“伦所引国大体,臣伏其议,又何言?”帝悦,以资博练,帝敕东宫仪典簿悉听淹裁订。
俄检校吏部尚书,参豫朝政。所荐赢四十人,后皆知名。尝白郅怀道可用,帝问状,淹曰:“怀道及隋时位吏部主事,方炀帝江都,群臣迎阿,独怀道执不可。”帝曰:“卿时何云?”曰:“臣与众。”帝折曰:“事君有犯无隐,卿直怀道者,何不谠言?”谢曰:“臣位下,又顾谏不从,徒死无益。”帝曰:“内以君不足谏,尚何仕?食隋粟忘隋事,忠乎?”因顾群臣:“公等谓何?”王珪曰:“比干谏而死孔子称仁泄冶谏亦死则曰民之多僻无自立僻禄重责深从古则然。”帝笑曰:“卿在隋不谏,宜置。世充亲任,胡不言?”对曰:“固尝言,不见用。”帝曰:“世充愎谏饰非,卿若何而免?”淹辞穷不得对。帝勉曰:“今任卿已,可有谏未?”答曰:“愿死无隐。”
贞观二年疾,帝为临问。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襄。始,淹典二职,贵重于朝矣,而亡清白名,获讥当世
(选自《新唐书·杜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干谏/而死孔子称仁/泄冶谏/亦死则曰/民之多僻/无自立僻/禄重责深/从古则然/
B.比干谏而死/孔子称仁/泄冶谏亦死/则曰/民之多僻/无自立僻/禄重责深/从古则然/
C.比干谏而死/孔子称/仁泄冶谏亦死/则曰/民之多僻/无自立僻/禄重责深从/古则然/
D.比干谏/而死孔子称/仁泄冶谏亦死/则曰/民之多僻/无自立僻/禄重责深从/古则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表,长江以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B.践祚,古代皇帝即位、登基,其中“祚”指皇位;“祚”还有福分之意,如《陈情表》中“门衰祚薄”。
C.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如《陈情表》中“当侍东宫”,汉代时期又指太后所居住的宫殿。
D.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方,也指宠爱妃嫔,本文中是第一个意思,后者如《鸿门宴》中“妇女无所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淹淡泊名利。隋朝开皇年间,他和朋友韦福嗣一起进太白山隐居,不愿做官,隋文帝很反感,贬谪了他们。
B.杜淹才学兼备。隋朝时被高孝基推荐,官至御史中丞;王世充时代,受到重用;因工于写诗,被赐予银钟。
C.杜淹明理敢谏。唐太宗时,他建议派御史检查督促各部门工作,虽然被指责,但他立足大局不为自己申辩。
D.杜淹慧眼识才。担任检校吏部尚书时,他推荐的四十人,后来都很知名;因郅怀道刚正不阿,杜淹力荐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淹典二职,贵重于朝矣,而亡清白名,获讥当世。
(2)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有删改)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   “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卷二百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
B.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
C.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
D.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珠树,本作“三株树”,古代传说中的珍木。此文中用作对王勃一家兄弟皆俊才的赞美, 后此说法被广泛应用。
B.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C.门人,在古代有多个义项,可指弟子、门生,又可指门客、食客,还可指守门的人,魏晋时又特指初进太学未取得正式资格的学员。此文中取第一个义项。
D.《尚书》,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相传经过了孔子的编纂。“尚”即“高尚”,《尚书》即指道德高尚的书。后被列入“五经”,成为儒家经典书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当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时,写下了《滕王阁序》,被阎都督赞为天才。
B.王勃自幼就才情过人,与其两位兄长才华相当。却也自恃才气,性格傲慢,于是遭人嫉妒。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C.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等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当时有评议者也同意杨炯的看法。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⑵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⑶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⑷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元行冲,河南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诂训之书。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狄仁杰甚重之。行冲性不阿顺,多进规诫,尝谓仁杰日:“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日:“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学者所称。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命,考校谣谶,特著论以明之。开元初,自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又充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以书生不堪搏击【注】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俄复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时嗣彭王志昧庶兄志谦被人诬告谋反,考讯自诬,系狱待报,连坐十数人,行冲察其冤滥,并奏原之。四迁大理卿。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寺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先是,秘书监马怀素集学者续王俭《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于丽正殿校写四部书,事未就而怀素、无量卒,诏行冲总代其职。于是行冲表请通撰古今书目,名为《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煲等分部修检,岁余书成,奏上,上嘉之。又特令行冲撰御注《孝经》疏义,列于学官。行冲俄又累表请致仕,制许之。十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节选自《旧唐书·元行冲传》,有删改)
【注】搏击:督察举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腰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B.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朕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C.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朕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D.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朕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和“人”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之地。
B.“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如“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儿子。
C.“大理寺”是我国古代的官署名,掌管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D.“致仕”指交还官职、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表示官员退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行冲博学多识,性格耿直。他知识广博,尤其通晓音律和诂训之学;他做人从不阿谀奉承,在通事舍人任上多次对狄仁杰迸言劝诫,很受器重。
B.元行冲著述丰富,成就显著。他所著《魏典》事详文简,受到学者称赞;通撰的《群书四录》经学士毋燹等审核后,受到皇上赞赏;为御注《孝经》撰写的疏义被列入学校课程。
C.元行冲不从旧说,另立新论。魏收认为“牛继马后”指的是晋元帝改姓司马以应合瑞石上的图文;而元行冲通过考证推究,给出了对“牛继马后”的新解。
D.元行冲秉持正义,断案公正。当时嗣彭王的庶兄被人诬告谋反,在审讯中被逼迫认罪,元行冲查出断案冤枉失实,一并上奏宽免了这些人。
【小题4】把原文匦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冲自以书生不堪搏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2)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公权字诚恳。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菩,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侍书中禁。

文宗思之,迁谏议大夫。俄改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曰:“此浣濯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时周墀同对,为之肌栗,公权辞气不可夺。帝谓之曰:“极知舍人不合作谏议,以卿言事有诤臣风采,却授卿谏议大夫。”翌日降制,以谏议知制诰,学士如故。公权忠言匡益,皆此类也。

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板,不得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文宗夏日与学士联句,帝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公权续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帝独讽公权两句,曰: “辞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权题于殿壁,字方圆五寸,帝视:之叹曰:“钟、王复生,无以加焉!”

公权志耽书学,不能治生,为勋戚家碑板,问遗岁时钜万,多为主藏竖海鸥、龙安所窃。别贮酒器杯盂一笥,缄縢如故,其器皆亡。讯海鸥,乃曰:“不测其亡。”公权哂曰:“银杯羽化耳。”不复更言。所宝唯笔砚图画,自扃鐍之。性晓音律,不好奏乐。常云:“闻乐令人骄怠故也。”

注:①问遗:慰劳馈赠   ②竖:家童,童仆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穆宗政     僻:荒僻
B.公权忠言益 匡:纠正
C.时丁、袁五学士皆继 属:接连
D.缄如故     縢:绳索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我佛寺见卿笔迹 乃令公权题殿壁
B.此浣濯三矣  不得公权手笔
C.卿言事有诤臣风采    谏议知制诰
D.勋戚家碑板  多主藏竖海鸥、龙安所窃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他珍视的只有笔砚和书画,都亲自锁起来
A.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当时周墀也在场,听了他的言论,吓得浑身发抖
B.皆别署货贝,日此购柳书都专门封上货币,上面注明这是购买柳公权书法作品的专款
C.帝独讽公权两句文宗只讽谏柳公权的两句诗
D.所宝唯笔观图画,自扃鐍之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柳公权为人正直敢言,趁皇帝向他请教书法时加以讽谏,穆宗因此改过。
B.柳公权书法自成一家,声名远播,达官贵人甚至外夷都热衷于求得其作品。
C.文宗喜爱柳公权的人品、文采,更欣赏他的书法造诣,叹其可与书圣媲美。
D.柳公权醉心于书法,不看重财物珍宝得失,对家奴的盗窃行为也并不深究。
【小题5】文言文中柳公权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说出了一个普遍的道理,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结合文中内容,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不少于200宇)